保险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中国农业保险进展探微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84
论文字数:39200 论文编号:sb201310141618378783 日期:2015-04-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平稳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也不例外。2003 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要探索发展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问题。但是,怎样寻求出一条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道路一直没有确定的答案。2003 年,中国保监会首次提出开展农业保险试点的建议。至 2004 年后,我国已建立起包括上海的“安信模式”,浙江的“共保体模式”,黑龙江的“阳光互助模式”以及吉林的“安华模式”等几个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这些模式虽然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善和解决。同时,由于我国的农业保险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政策理论的指导,因此更需要有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制和模式。基于此种现状,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总结我国农业保险现存的问题和成因,包括体制、架构以及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欠缺之处,并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保险发展的研究成果,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2)本文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众多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指标,从而更准确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3)本文对比国际上农业保险发展较好的先进国家在农业保险经营上的政策实施和政府支持,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经营当中与之相关的如立法问题和财政补贴等制约农业保险发展的政策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和解决建议。(4)本文通过一系列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阐述实施农业保险的必要性以及完善的农业保险体制对于一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为农业保险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同时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识及参保积极性,使更多人了解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


1.1.2 研究意义
近年来,农业保险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话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农业保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尤为重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质,使其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尤其是以洪涝灾害和病虫害等为代表的自然灾害最为常见且影响巨大,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对比国外先进经验,找出我国农业保险模式中的问题缺陷,并提出解决意见,同时分析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并相应的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构建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1)本文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整理出包括农业保险投保率以及保费规模和覆盖面等方面的具体数据,并对比世界先进国家的数据水平,分析出我国农业保险的不足和缺口,有利于明确和量化我国农业保险的实际发展水平,从而更好的制定发展目标和方案。
(2)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影响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程度,有利于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方案。
(3)本文对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比得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优缺点,从而提出改善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和架构的办法,并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体系。
(4)本文提出农业保险的重要意义,建议加强农业保险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力度,使民众尤其是农民真正理解农业保险的性质意义,以及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作用,从根本观念基础上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2 农业保险的相关理论


2.1 农业风险的理论
2.1.1 农业风险的涵义
风险是指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结果可能获利,可能损失,也可能既不获利也不损失。但是从保险角度来讲,风险一般指某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根据风险的含义定义农业风险,农业风险是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遭受到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等[21]。


2.1.2 农业风险的特征
风险的特点包括客观性、普遍性以及事故发生的偶然性等。作为风险的一种,农业风险由于有其特殊性质,因此除了具备与其他风险相同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性,总的来说农业风险的特征包括:


(1)农业风险单位大,频率高风险
在农业保险中,一个风险单位往往包含了成百上千个保险单位,一旦发生灾害,同一风险单位下的保险单位同时受损,是农业保险难以在空间上分散,风险分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损失规模是厘定保险费率的基本依据,农业风险的危险度高,决定了农业风险频率高。就我国而言,年平均受灾面积约占到耕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企业和家庭财产的损失率为 1%~2%,而粮食作物的损失率达到 7%~13%,棉花等其他作物的损失率则要更高。严重的自然灾害可能会使几个省区受灾,2008 年的雪灾和地震导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1500 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 14%。


(2)农业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一般风险具有的共同特点,但是对于农业风险而言,其不确定性尤其明显。由于农业的生产跟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很大程度上受包括降水、气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这些自然因素的变化又是客观的,变化莫测且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农业生产容易受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另外,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不同生产周期受到不同灾害影响的损失程度是不确定且不断变化的。同时农业风险的不确定性还表现在受某些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多方面的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业风险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就给农业风险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2
3.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史进程 ....12
3.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14
3.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4 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24
4.1 模型的选取 ....24
4.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24
4.3 模型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25
5 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与启示......30
5.1 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经验 ......30
5.1.1 政府参与主导模式 ......30
5.1.2 政府资助下的商业农业保险模式 ........31
5.1.3 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 ......32
5.2 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的实践........33
5.2.1 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33
5.2.2 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特点......34
5.3 国外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对我国的启示....34


结论


农业自古以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直到 21 世纪的今天,农业仍然是世界各国的基础产业,而对于农业大国中国来说尤其如此,农业的发展程度和平稳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而农业的弱质产业属性以及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决定了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风险。开展农业保险目前是世界上公认的应对农业风险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业保险这一有效的市场化风险转移机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多角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和准公共物品的特点,农业保险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性质上属于政策性保险,而非纯粹的商业性保险。因此我国政府必须给予农业保险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对农户的财税补贴、对农业保险业务的立法保障,以及对保险经营机构的政策扶持等。
(2)我国农业保险相关制度体系亟待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开始于 50 年代中期,但发展历程比较曲折,期间经历了多次试办和停办的摸索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保险目前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各方面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3)整理大量数据资料,从多角度对农业保险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尤其从农业保险历年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农业灾害损失和保险供给等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情况,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保险的供给不足,包括经营机构数量少,农业保险险种不足、单一等,无法满足我国农业发展需求。
(4)通过对我国农业保险问题的实证研究,得出影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因素,即上年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上年的农业保险赔付率及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这说明农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农业保险投保支出,而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又在理论和实务上双方面影响农业保险的发展,而政府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是世界上普遍推行并且效果明显的农业支持手段。本文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合理管控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以及加强政府的财政补贴,从而保证农业保险健康平稳发展。
(5)分别选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分析国际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从各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情况看,可将其制度模式归纳为四种形式。发达国家现行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模式、政府资助下的商业农业保险模式和政府支持下的相互会社模式,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保险经营主要以政府重点选择性扶持模式为主。本文研究总结了国际上发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6)在借鉴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和农业保险组织机构模式提出建议,并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但农业保险问题十分复杂,鉴于本人学术水平有限,对于本文课题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本人也将会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关注我国农业保险问题的发展研究,并竭力做出更加科学和完善的学术成果。


参 考 文 献
[1] Knight T.O.and Coble K.H.A survey of U.S http://sblunwen.com/ssbylw/.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 Literature since1980[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7(19):128-156.
[2] Bruce J.Sherrick.Crop insurance valuation under alternative yield distributions[J].America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4(2):406-419.
[3] Wright,Hewitt.All risk crop insurance:Lessons from theory and experience[J].GianniniFoundation,Californi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Berkeley,1994(9):65-70.
[4] Mark Wenner,Diego Arias.Agricultural Insurance in Latin America:Where are we[J].Pavingthe way Forward for Rural Finance,2003(12):33-39.
[5] Serra,Goodwin.Modeling Changes in the U.S.demand for crop Insurance during the1990’s[J].Agricultural Finance Review,2003(2):109-125.
[6] Nelson, Loehman. Options for support to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under climatechange[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2012(11):136-144.
[7] Glauber,Collins.Climate,agriculture,and cycles of human occupation over the last 4000yrin southern Zacatecas,Mexico[J].Quaternary Research,2010(7):26-35.
[8] 李军.农业保险的性质、立法原则及当前的发展思路[J].中国农村经济,1996(1):55-41.
[9] 王国军,庹国柱.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10] 杨雪美,冯文丽,刘亚妹.我国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4):111-114.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