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规则与国际财务报表规则趋同的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36
论文字数:36500 论文编号:sb201301291052556315 日期:2013-01-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对通用会计语一言的需求。国家间会计实务的协调和信息可比,都是以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乃至趋同为前提条件。作为通用的商务语言,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成为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现实问题。经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AeeountingstandardsBoard,IASB)及其前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AeeountingstandardConunittee,IASC)的不断努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mationalFinaneialRePortingStandards,XFRS)日益被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及国际性机构所接受和认可,各国纷纷趋同本国准则,或者全面采用IFRS,或者将之与IFRS趋同。在欧盟2002年决定上市公司编制合并报表要求采用IFRS后,此风潮愈演愈烈。
中国也在2006年2月颁布了与IFRS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要求上市公司从2007年起依据新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之趋同,尤其美国在2008年8月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路线图计划。这标志着全球资本市场采用统一会计语言的前景进一步明朗化。2008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会议宣言涉及到会计准则、会计国际趋同及其他相关内容。而且更加积极的是,宣言以前所未有的高规格认可了全球会计趋同的目标,这将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推动趋同提供较大支持,并将为正在进行中的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扫清障碍。自我国会计改革以来,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账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一直都是中心议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大会在北京的召开,表明相关会计国际组织以及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关注和支持。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财政部于2006年2月和10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和应用指南,即《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要求上市公司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新准则体系的发布,成为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向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使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的地位由被动变主动。2008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扩大到所有中央企业、所有非上市银行、有关金融机构以及非上市的所有商业保险公司。2009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农村信用社和相当部分省市的国有企业等。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深入贯彻实施和扩大实施范围,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计准则在上市公司实施后,财政部于2007年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2008年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2009年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l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ASB)采取了系列重要举措,加速了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在这一背景下,需要积极采取行动,以适应国际形势的最新变化。


1.1.2研究意义
会计准则国际化实际上是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做为公共产品的会计准则,是具有经济后果的。在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如果选择的道路不当,将对一个国家队经济利益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面对此种情况,一个国家所要面临是不是趋不趋同的问题,而是选择国际趋同的最优化的道路,从而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中最大可能的维护其利益。因此,分析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准则制定和国际趋同策略,及研究如何制定相对比较合理的进度和速度安排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理论意义主要在于能够推进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系统研究。首先,从技术角度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准确的把握,才可能从技术角度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的适用性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不是一个静态指标,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目前也还处在不断动态发展过程中,因此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的有关项目及时进行动态地跟踪是必要之举。其次,现有的对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研究或者是广度不够、或者是深度不足,尤其是对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研究,这样难以对二者的异同有全面系统地把握,进而难以把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具体方向。应该充分考虑哪些差异是由我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导致的,哪些是由我国会计处理不当所导致的。对于前者,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差异;而对于后者,可适度推进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研究进度。再次,通过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研究,还可以将我国特有的会计处理技术和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和推广,争取得到世界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赞同。


第2章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及趋同实质


2.1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历程
1966年,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会长HerryBenson爵士与加拿大和美国会计师协会共同成立了“会计师国际研究小组”(AISG)。HerryBenson爵士在1972年第十次国会计师大会上(悉尼)向主要国这提出倡议建立国际必会计组织。大会之后,“会计职业国际协调委员会”成立了,并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C)也于1973年6月在伦敦成立,开始了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工作。IASC由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九个国家的十六个会计职业团体发起。在1982年所有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成员都可以依据IASC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安排自动成为IASC的会员。1997年初,IASC的组织构架的重组问题就被重视起来,而且在这一年成立了“战略工作小组”(StrategyWorkingParty,SWP),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IASC完成“核心准则”之后的有关战略性的问题。1999年n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的战略工作组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理事会递交了题为《关于重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未来的建议》的最终报告。2000年3月IASC理事会在巴西的圣保罗召开,并且于同年5月在在苏格兰爱丁堡召开的IASC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通过根据SWP的最终报告和阿姆斯特月一会议的决议修改进行的IASC章程。这表明IASC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自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的改组计划的实施开始了全面的进行。重组后的IASC成为一个独立的团体,并由基金会受托人负责监管,改组后的IASC由国际会计理事会(IASB)所取代,其发布的国际会准则命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受托人委员会”下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ASB),“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租C)和“准则咨询委员会”(SAC)。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1年4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并于2003年6月发布了第一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重组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作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基金会框架下的准则制定机构。


第3章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总体趋...................... 26-33
    3.1 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状况 .....................26-28
    3.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趋同的状况..................... 28-30
        3.2.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含义..................... 28-29
        3.2.2 概念框架与国际惯例..................... 29-30
    3.3 项目涵盖范围趋同的状况..................... 30-32
    3.4 本章小结..................... 32-33
第4章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体..................... 33-47
    4.1 度量方法的设计 .....................33-39
    4.2 度量结果与分析 .....................39-46
        4.2.1 各项准则距离及趋同比率 .....................39-41
        4.2.2 度量结果分析..................... 41-45
        4.2.3 具体差异分析..................... 45-46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 46
    4.4 本章小结 .....................46-47
第5章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建议..................... 47-51
    5.1 改进基本准则建议 .....................47-48
    5.2 改进具体准则的建..................... 48
    5.3 完善准则执行机制的建议..................... 48-50
5.4 本章小结..................... 50-51


结论


本文立足于全球会计准则趋同计划的推进和中国新准则实施的背景,基于中国2006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从准则的涵盖范围、准则体系、财务概念框架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趋同状况。并且,采用加权平均距离法定量度量了中国2006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具体准则方面的趋同度。最后,在总结前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l)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较高程度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
(2)目前中国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发展进程中。除部分准则与处理方法有较大差异从而趋同度较低外,大部分的准则处于较高水平的趋同度。进一步分析可知,具有较大差异是由我国具体国情决定的,因而我国的会计准则既坚持了国际趋同,又坚持了兼顾我国国情的原则,是由中国特色的国际趋同。


参考文献
[1]陈明亮.G20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机构工作及国际趋同提出要求[J].中国农业会计,2008,(12):48.
[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刘玉廷.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就_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_答记者问[J].交通财会,2009,(7):94一96.
[4]RADEBAUGHL,GRAY5.Internationalaeeounting and http://sblunwen.com/gjcwgllw/multinationalenterprises[M].JohnWily&Sons,Ine,1995:243-256.
[5]BARTHME,CLINCHG.IniernationalaeeountingdiffereneesandtheirrelationtosharePriees:evideneeforU.K,AustralianandCanadafirms[J].ConiemPoraryAecountingResearch,1996,(l):135-170.
[6]STETD,BRYANT5.DisabuselevelandeomPlianeewithIASacomparisonofcompanieswithandwithoutU.Slistingsandfilings[J].TheIntemationalJoumalofAeeounting,2000,(9):305-329.
[7]ALFORDA,LEFTWISHJR.Therelativeinformativenessofaceountingdisclosuresindifferentcountries[J].JoumalofAeeouniingReseareh(SuPPlement),1993,(31):183-223.
[8]ASHBAUGHH,PINCUSM.Domestieaceouniingstandards,intemationalaeeountingstandards,andthePredietabilityofeamings[R].WbrkingPaper,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n,1999,(11):245-251.
[9]ASHBAUGHH.Non-USfirms’aeeountingstandardsehoiees[R].W6rkingPaPeUniversityofWiseonsinMadison,2001,(11):333-335.
[10]NOBES.IniernationalAeeountlnggeneralissuesandelassifieation[M].EdwardElgarPublishingLimited,1996:195-201.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