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问题已经造成会计诚信危机。如果抛开各种人为的因素,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质量又如何呢?现在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高度关注,如何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估,已成为信息使用者、相关管理部门与企业管理层共同的研究课题。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体系是以资产质量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分析、利润质量分析和现金流量质量分析为主要模块的综合财务分析体系。财务状况质量可以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利于管理层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规划,体现了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理念。财务报表作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可以概括性地揭示出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结果[1],而会计盈余则是财务报告中的重要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着财务信息获取者对公司经营情况的客观评价。盈余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使盈余信息更好的体现企业的经济价值。 盈余管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的一种管理理论,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盈余管理的理论和经验方法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开始了探索性的研究。盈余管理的行为广泛存在于国内外的企业中,因进行了盈余管理而导致企业不再具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且对市场秩序造成不良的影响。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会计丑闻表明,会计监管体制本身存在着巨大漏洞,促使相关监管部门急需加强对会计信息编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层承担更多的财务报告责任,因而企业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学术界以往对盈余管理研究主要关注在应计盈余管理,然而伴随着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各方监督力度的不断加强,导致企业管理层实施会计操控的空间大大缩减,通过调整应计项目对盈余进行管理的可能性降低,风险也随之加大。大量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并非是企业获得盈余的唯一手段,管理层还会通过构建真实的经营活动来实现避免亏损、保持业绩持续增长或达到分析师预测等盈余目标。相比之下,真实盈余管理不易受到外部监督,隐蔽性更强。因此,更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采取真实盈余管理。但目前在国内,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还特别少,真实盈余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的存在性如何,真实盈余管理与行业性质有无关系,真实盈余管理对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影响如何。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了真实盈余管理情境下,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优劣。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的结构图如图 1.1 所示,每一部分概述如下: 第 1 章 引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确定了每一章节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 2 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对真实盈余管理、财务状况质量两个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主要从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手段、经济后果以及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综述,最后对大量回顾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总结评述。 第 3 章 财务分析及盈余管理相关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了财务分析、真实盈余管理涉及到的相关基础理论,在财务分析方面,首先对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重点阐述了财务状况质量分析法,并分别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及现金流量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描述;在真实盈余管理方面,主要介绍了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通过介绍相关基础知识,为下面的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 4 章 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该章节是实证研究的核心部分之一,本文选择 2010-2014 年中国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初始样本,通过一定规则的剔除,最终确定了 19 个行业 1318 家上市公司,共计 6590个年度样本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参考 Roychowdhury(2006)提出的估计模型,构建了度量真实盈余管理操控程度的综合指标,通过模型计算,首先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并对其操控程度进行了综合统计,最后对操控程度最大的公司进行了多元变量回归分析。 第 5 章 财务状况质量的案例研究。该章节是实证研究的另一核心部分,选取第 4 章中真实盈余管理操控程度最大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财务状况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在真实盈余管理情境下,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优劣。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不足,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第 2 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鉴于本文主要对真实盈余管理情境下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因此在文献综述部分重点对真实盈余管理和财务状况质量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以期为文本的实证分析奠定文献基础。
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下面主要介绍国外学者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动机、手段、经济后果及财务状况质量等相关的文献。早在 1989 年,学者 Schipper 首次提出利用适时性的财务决策来调节报告盈余的行为就是真实盈余管理,尽管学者很早就提出这种观点,但学术界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却寥寥无几,直到本世纪初,真实盈余管理才渐渐成为会计界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Ewert 等(2005)将真实盈余管理定义为类似改变真实业务交易的时间或构成来改变盈余,预示着真实交易的改变偏离了企业最优的交易计划,因此增加了企业实际的交易成本[2]。Roychowdhury(2006)指出真实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层采取的偏离正常经营活动的行为,其主要动机是达到财务报告目标[3-4]。Zhao Y 等(2011)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事实上是管理层为达到当前盈余目标而实施的异常经营活动的行为[5]。在对定义进行综述后,有必要对两种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加以说明。总体来看,两者都是企业用以调节报告盈余的手段,都会影响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然而,从理论上讲它们有很大的区别,应计盈余管理不会改变企业的现金流,但面临外部监管的压力。而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损害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权衡并综合考虑两种盈余手段。
.........
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下面综合介绍国内学者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的定义、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动机、手段、经济后果、以及财务状况质量等相关的文献。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国内学者也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但提出看法的并不多。李琴等(2007)认为真实盈余管理是指利用构建真实交易行为或改变交易发生时间来操控盈余的活动[28]。陈波(2010)采取了“交易操纵”提法,将其界定为“企业管理层为了获取基于会计数据的私人利益而对交易的内容、时间和性质实施特意策划的行为”[29]。 综合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我们发现它可能同时影响企业的当期盈余及经营现金流量,或者影响应计项目;但它不提升企业的价值,甚至会损害企业长期的业绩,进而削减企业价值。 2006 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应计盈余管理操纵空间逐渐减小,企业管理层更倾向于构建真实交易活动来操控报告盈余。 李彬等(2009)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会计弹性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会计弹性大的企业很少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而会计弹性小的企业才会更多的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手段 [30]。刘启亮等(2011)研究表明自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有明显的增加,总体上来看,两者之间不存在稳定一致的相互替代关系,更不是同高同低的互补关系[31]。为了满足各种利益的需求,企业会同时采取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来实现操控利润的目的。高柏超(2014)建立了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当真实盈余管理成本较高时,企业管理层更多选择应计盈余管理;反之,当应计盈余管理成本较高时,管理层更倾向于采取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式[32]。李宾宾(2014)研究发现具有特殊动机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可能会同时采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研究还表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公司通常表现出较低的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操控性费用和较高的生产成本[33]。
...........
第 3 章 财务分析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 ....... 13
3.1 财务分析基础理论....... 13
3.1.1 财务分析的内容 ......... 13
3.1.2 财务分析基本方法 ..... 13
3.1.3 财务状况质量分析 ..... 13
3.2 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学理论......... 14
3.2.1 契约理论 ............ 14
3.2.2 委托代理理论 .... 14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14
第 4 章 真实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 15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15
4.2 真实盈余管理的计量............ 16
4.3 实证结果分析...... 18
第 5 章 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案例研究 .......... 22
5.1 样本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22
5.2 财务状况质量的案例分析.... 23
5.3 企业财务状况质量的综合分析..... 30
第 5 章 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案例研究
5.1 样本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真实盈余管理情境下的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因此为使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本章选择第四章中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最大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财务状况质量分析。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可知,股票代码为 600077 的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最大,其对应的公司是宋都股份,属于房地产开发行业。同时,为使分析评价结果具有对比性,本文还选择了房地产开发业中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最小的公司作为对照,其股票代码为 000965,对应的公司是天保基建。在介绍这两个上市公司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以期为后续的分析提供行业背景。2015 年以来全国整体的楼市销售在政策不断利好的刺激下,温和回暖。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35996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0.2%,降幅大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额 24409 亿元,同比增长 3.1%,已经回正。销售数据温和回暖,同比降幅收窄或略有增长,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下行趋势没有改变。1-5 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 32292 亿元,同比名义增长 5.1%,增速比 1-4 月累计完成额增速回落 0.9 个百分点。2015 年是国企改革深化的关键之年,虽然此前国企改革进度总体来说低于预期,但从去年年初至今,尤其是两会以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国企改革文件出台的预期逐渐加强。比如《关于 2015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2015 年度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计划》、《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等。


........
结论
本文选取 2010-2014 年我国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 A 股上市公司是否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及其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针对操控程度最大的公司进行了财务状况质量分析,总结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呈现出一定的行业特征、年度特征,同时对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及生产操控三种盈余管理手段均有涉及。
2、样本公司中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较大,还发现生产操控是企业管理层最常用也是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影响最大的盈余手段。
3、在真实盈余管理情境下,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资本结构质量有待调整和优化,但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总体表现良好。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