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毕业论文范文:刑讯逼供行为其遏制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85
论文字数:25000 论文编号:sb201302031534006504 日期:2013-02-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刑讯逼供概述

一、刑讯逼供的概念

二、刑讯逼供的历史

刑讯逼供既是一种司法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早期社会中,跨越了种族、国度、和文化的限制,二在世界各地的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甚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是以合法的形式存在。以致在今夭,刑讯作为历史文化的糟粕在一定范围内被继承下来。
(一)古希腊的刑讯
刑讯在古希腊有一个专有的名称叫 担asanos,  basanos最初指用于检验黄金纯度的试金石,后来开始有了附加的含义,即检验通过刑讯获得的“真话”的纯度。在一些严重的犯罪中,人们通过对被告人施以刑讯的方式迫使他们说出真相。在古希腊社会中,不平等是构成其公民身份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可查的史料分为自由人,的古希腊雄辩家德摩斯梯尼(Demosthefles)认为从一个奴隶的口中强制获取的证据实际上要比一个自由人的供词具有更高的真实性,自由人可能会认为在发誓时冒着被驱逐的风险说个谎会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更好地满足,但是作为刑讯的产物,几乎没有什么人的供词事后被证明是不真实的。①有关古希腊刑讯方面的资料,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在著名的《希腊神话》中,万物之神宙斯将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带上镣铐,只因普罗米修斯不愿意对宙斯说出掌握着他命运的预言。为逼迫普罗米修斯说出预言,宙斯派一只巨鹰每天伸出钢刀般锋利的巨爪,将他的胸膛撕开,啄食他的肝脏,鲜血流淌不止,在伤口一夜间愈合后,肝脏长好,到第二天又成了鹰的食物。一年接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普罗米修斯持续地经受这样悲惨的折磨。
(二)古罗马的刑讯
罗马法在整个法律传统中的影响不容低估,它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致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很久,它创造的法律科学仍然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影响着世界法制史的发展。即使在今天,罗马法的一些概念和精华仍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国家法律中被保存下来。起初,罗马自由人只有在触犯叛国罪的时候才会遭到刑讯,但是,从罗马帝国时代开始,由于君主或帝王对王位和权力的狂热迷恋,他们不断扩展有关叛国罪的法律规范内容,.只要是威胁到帝王的权力或位置的做法就被视为叛国罪。历史学家塔西佗’ (Tacitus)和苏维托尼乌斯(Suetionius)记录了当时的帝王使用叛国罪的情形。据他们描述,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对可疑的叛国者使用刑讯就像例行公事一样。苏维托尼乌斯提到古罗马皇帝卡里古拉  (Cal1gula公元37一41年在位)经常在午饭时间检查对死刑犯的刑讯情况;暴君克劳德斯(claudius公元叭一54年在位)当政期间,“总是强制要求对嫌疑人刑讯逼供”;而皇帝多米田 (Domitian公元81一96年在位)对他的许多反对者都施以酷刑。在随后的若干世纪里,刑讯不仅仅被用在触犯叛国罪的被告人身上,还慢慢扩展到普通案件的司法审判中。...........
..................

第二章我国刑讯逼供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一、我国刑讯逼供现状

刑讯逼供这一顽疾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如幽灵般游荡,以致“反对刑讯”成了老生常谈的问题。那么,刑讯逼供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到底有多严重?在开始本研究之前,笔者曾试图从多方面调查目前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的现状。在与公安机关执法民警座谈时了解到的情况是,_大部分司法工作人员能够自觉抵制刑讯逼供,现在,刑讯逼供现象比较改革开放初期改善了很多,表现在,刑讯逼供行为发生时使用肉刑的情况逐渐减少,代而为之的是变相肉形或精神折磨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刑讯逼供行为多发生在死刑案件、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等其它暴力犯罪的审讯过程中或者是社会影响重大、涉案人数众多、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较强、查证难度较大的犯罪活动侦查讯问中。
当被问及彻底根除刑讯逼供的可能性时,所有参加座谈的侦查人员表示,短时期甚至较长时期内刑讯逼供不可能彻底根除。执法实践者认为,彻底遏制刑讯逼供的构想是学者、法学专家们想象出的法治文明进程中的“匀速直线运动”,只能无限的接近,但不可能取消。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年刑讯逼供案件的数量并不多,相对于其他职务犯罪来说只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不到1%)。如果分布到全国的三千余个基层检察院,则平均每10个检察院才补起刑讯逼供案件:刑讯逼供似乎并不成为一个严重的何题。为什么连基层侦查机构自己都承认的刑讯逼供依然存在,而被检察机关纸漏出的结果却又且如此之少呢?如果刑讯逼供的现状果真如此,那么网上一次次曝光的触目惊心的冤假,错案又该如何解释呢?2010年’5月9日,已在监狱服刑多年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
...................

第三章刑讯逼缈危割...............................................................14
一、阻碍侦讯技术提高及侦察技术的科学发展..................14
二、阻碍法律信仰的培育........................................................15
三、导致人们对司法制度产生对抗心理.............................15
第四章对策之一一观念及制度的革知...................................7
一、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现代诉讼观念........................17
二、健全制度机制,加强制度防范....................................18
(一)推广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18
(二)加强部门条令规章建设................................................18
一(三)成立社会巡视机构加强对羁押场所巡视访问....19
.(四)领导决策层应当加强重视...................19
(五)努力提高侦查能力..................................20
(六)加强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20
第五章对策之二—讯问技巧的提高..........21
一、关于“九步审讯法................................21
二、联想反应讯问法....................................23
三、适合我国国情的讯问方法...................24
(一)做好讯问前的准备工作.........................24
(二)开展好第一次讯.问................................24
(三)制作讯问一笔录.....................................26
四、强化提高司法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努力提高讯问人员审讯技巧...................26
结语......................................................28
参考文献.......................................29

结语

透析国内外司法历史,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刑讯逼供作为一种严重侵犯人权和人类尊严的行为,与人类文明进步背道而驰,一不仅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严重败坏了司法形象,损毁了执法公信力。特别是赵作海案的出现,再一次将刑讯逼供问题抛在了风口浪尖上,一由此,忆起了、聂树斌、杜培武......一起起由刑讯逼供引起的冤假错案。刑讯逼供行为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力和民主权力,由此引发的冤假错案更是给当事人身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创伤。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我看到了我国公安侦查讯问阶段存在的问题,一也看到了侦查人员在提高侦查能力及讯问技巧方面存在的较大空间。由此,确定了本文的选题。本文涉及的刑讯逼供概念、特点和应对策略,借鉴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特别是何家弘、陈卫东、陈瑞华等教授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公安工作实践,提出了自己对于刑讯逼供现象成因的思考,并提出了遏制刑讯逼供现象的对策。因篇幅、时间和掌握的资料所限,再加上笔者理论水平不高,对司法实践的了解也不够全面,文中仍有许多问题仅是点到为止,不能辅以有力论证,无法进行涂入探讨,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进行弥补,敬请老师们见谅。

参考文献

1、陈卫东:《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德]斯威布:《希腊神话》,许乐言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_年版。
3、陈光中:《中国司法制度的基础理论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刘斌:《20世纪末平反冤假错案案例纪实》,珠海出版社2001年版。
5、梁治平:《法辨一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荷]WimMuller:《酷刑在欧洲的历史发展》,载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姜小川:《中国古代刑讯制度及其评析》,载中国法律信息网2010年7月10日。
7、尹伟琴、戴世君:《秦率三种辩证》,载《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8、程雷:《遏制刑讯逼供与秘密侦查合法化之博弈》,载《法制日报》2007年11月一25日版。
9、陈卫东、程雷:《刑事诉讼的全球化趋势评析》,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10、陈卫东:《推进我国反酷刑进程一的基本蓝图》如载《法制日报》2007年7


上一篇:媒体舆论对公安执法监督问题分析
下一篇:侦查调查访问在现行刑事侦查的运用问题解析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