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之于听障幼儿语言康复时之价值及对策概述——以东营市康立幼儿园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vicky 点击次数:177
论文字数:23656 论文编号:sb2015032321022912045 日期:2015-03-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价值解析

 

一、游戏应用于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理论基础

(一)精神分析游戏理论

游戏的发展离不开精神分析学派的贡献,正如 L.Kanner(奥地利维也纳的精神病专家及小儿科医生)所言:游戏治疗的发展起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努力将其理论运用于儿童身上。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游戏本身并无治疗作用,它只是治疗师获取儿童无意识材料的一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他发现,儿童的游戏并非总是伴随着愉快的体验,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游戏的主题。例如学生在学校受到教师的批评这件事情就会给孩子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体验。

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开启了人类对自身经验的理解。在弗洛伊德看来,游戏的对立面并不是工作,而是现实生活。对于听障幼儿而言,游戏可以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愿望,使听障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也为他们受到压抑的本能行为提供了可以释放的场所,使听障幼儿能够真正活在自己的生活中。

(二)结构主义游戏理论

结构主义游戏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它起源于精神分析游戏,同时还受到结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内部能量过多的积累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游戏的目的是帮助儿童发泄能量。该游戏又被称为“主动式游戏”,即教师应该主动设置游戏情境,儿童游戏时,只需让儿童进入游戏情景,按照游戏设计发泄积累的能量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结构主义游戏理论要求康复教师在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为听障幼儿设计种种不同的游戏,并安排他们进入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场景,以获得语言的发展。对于听障幼儿而言,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治疗媒介,在康复过程中判断、了解听障幼儿的情趣产生困扰的原因所在之后,教师可以适当转变思路,主动设计游戏的方案,引导听障幼儿在游戏中重新经历产生情绪问题的事件,从而主动的宣泄情绪,获得积极的语言习得。

 

二、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作用

(一)游戏促进了听障幼儿听觉康复

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训练要想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听障幼儿的听觉康复训练,而游戏在听障幼儿听觉康复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听觉评估中适时的介入游戏

教师在对听障幼儿进行听觉功能的评估时,都会通过让听障幼儿参与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来判断其能否对声音进行正确的反应。听觉评估中的游戏比较简单、有趣、易于接受。主要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游戏有利于提高听障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教师在选择游戏进行评估时,一定要考虑到听障幼儿是否能够明白教师的要求。听障幼儿能对游戏做出正确的反应是教师听觉评估得以进行的前提,听障幼儿如果无法做出正确的反应,将会影响教师的评估。我们一般选择的游戏有这样几类:一是听鼓声放积木,教师击鼓,判断听障幼儿能否听到鼓声,如果听到鼓声,则迅速的将积木放到教师指定的位置。二是穿珠游戏,听障幼儿听到声音开始穿珠。三是拼图游戏,教师将拼图打乱,然后给予一定的声音刺激,让听障幼儿每听到一次声音,就组合一块拼图,直到完成为止。

②游戏有利于听障幼儿注意集中注意力

听障幼儿同健听幼儿一样,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在利用游戏对听障幼儿进行测听时,充分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所选择的游戏及时根据听障幼儿的情况进行调整更换,以保证测听过程中听障幼儿的注意力充分集中,从而为语言康复奠定基础。

2、听觉康复中适时的介入游戏

听障幼儿听觉技能的发展经历了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识别和听觉理解四个阶段。听障幼儿的康复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康复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听障幼儿的主动参与。如果康复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听障幼儿辨别声音、说图片、找词语,听障幼儿很快就会失去兴趣,那么我们的康复效果甚微。教师遵循听觉技能发展的四个阶段,各阶段内容有所侧重:在听觉察知阶段,以音乐声和环境声为主;在听觉分辨和识别阶段,以环境声和言语声为主;在听觉理解阶段,则以言语声中的词语和短句为主。适时的将游戏贯穿其中,让听障幼儿在玩中学,有利于听障幼儿的听觉康复训练。

 

第二章   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游戏是让人快乐的,但是听障幼儿的游戏却没能让他们都能产生愉悦的情感,甚至于在游戏中压抑了他们发展,在游戏看不到迫切的需要,看不到生命的激情。程凯在其博士论文《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中》曾提到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研究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偏重医学模式,二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理论与实践亟待语言学的介入。黄燕平认为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比较单一,游戏的运用比较单调,在《聋儿康复与游戏》中提到通过游戏可以弥补课堂及其他单一训练中的不足。韩靓、陈鸣在《浅谈区角活动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学中的作用》一文中也提到,区角活动能够弥补听障儿童课堂上无法满足的发展需要,改变听障儿童被动的局面,改变知识面窄等问题。可见游戏应用于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中的时候有优点,也存在着不足。这些问题不单单在我的教育实践中出现,在许多的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中都会产生类似的情况。

 

一、当前游戏应用于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问题

(一)忽视了听障幼儿的现实需要

听障幼儿由于听觉障碍和缺乏语言,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受到一定影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是他们的发展却同健听幼儿一样,他们同样喜欢游戏,同样能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并获得发展。而康复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听障幼儿的理解力与接受能力相比健听幼儿而言比较弱,在选择游戏的内容时,难度就稍微降低一些,甚至于一些教师将中班的游戏给大班孩子玩,将小班的游戏给中班玩,导致他们对游戏的关注度不高,往往几次游戏玩下来,听障幼儿的兴趣就提不起来,兴趣不高涨,谈何语言习得。大部分的康复教师都存在这样一个通病,即在选择游戏上没有考虑听障幼儿的现实需求,没有选择适合听障幼儿特点的游戏来进行语言康复。只是简单的将游戏融合到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过程中来,并没有激起听障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没能将听障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出来。

(二)游戏的选择脱离听障幼儿的生活实际

对听障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目的在于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说教,通过趣味性、创造性的游戏,开发听障幼儿的智力,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在游戏活动中学会简单的技巧的同时巩固语言康复的内容。我们常说游戏来源于生活,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在选取游戏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选择的游戏脱离了幼儿的生活实际,甚至于有些时候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过程中穿插的游戏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是为了让听障幼儿在语言康复的过程中不走神。例如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游戏课,游戏课的内容主要是学习与《春天》这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一整节课时间教师都在不厌其烦的教学生认识春天里迎春花开了,燕子回来了,柳树发芽了,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的无味,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有记住这节课的内容。课后我跟这位老师在谈论时,我就说为什么你一节课的时间都在不厌其烦的教,让学生很努力的学,却不带学生们亲自去外面体验、感受一下春天来到了呢,去找一找迎春花在哪里呢?这样“迎春花”这个词语不就更容易记住了吗,游戏来源生活,我们可以带听障幼儿走出去,让他们观察,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来进行语言康复。

 

二、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游戏未能吸引听障幼儿的注意力

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听障幼儿主动的参与,在听障幼儿听觉技能发展的阶段,教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让他们去听一听声音,指一指词语,就会使他们的兴趣度不高。

听障幼儿由于年龄较小,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在一开始将游戏贯穿到语言康复过程中的时候,听障幼儿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去,由于其注意力处于无意识阶段,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导致听障幼儿失去兴趣。即使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穿插进去了游戏,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显,收效甚微。

(二)忽视了评估中游戏的介入

教师在对听障幼儿进行评估的时候,同样需要游戏的介入。评估过程中让听障幼儿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游戏就会使我们的评估效果有所不同。评估的作用不仅仅是看听障幼儿有没有掌握内容,更多是通过评估,看看听障幼儿的助听设备的使用效果。而大多数的情况是,我们的教师在对听障幼儿进行评估时,模式单一、按部就班的就行评估,只要听障幼儿能够完完整整的让教师评估完,有没有游戏的参与并不重要。我们往往遇到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在卖力的吆喝,听障幼儿面无表情的去回答,甚至于有些时候由于紧张,并不能很好的将平时的学习成果完全展现出来。导致听障幼儿在评估过程中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甚至有些听障幼儿出现抵触情绪,效果不理想。

 

第三章东营市康立幼儿园将游戏应用于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实践探索.....................17

一、东营市康立幼儿园的优势.........................17

二、东营市康立幼儿园游戏目标的设置.............................17

三、东营市康立幼儿园的游戏实施..............................18

第四章   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应用策略................................25

一、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指导策略.............................25

(一)游戏与教学互相融合..............................25

(二)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中贯彻游戏精神.....................25

结语................31

 

第四章   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应用策略

 

如何更好的将游戏融入到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过程中,更好的发挥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训练中的作用,是康复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和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已有理论成果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一、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指导策略

(一)游戏与教学互相融合

1、游戏生成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教学

游戏时听障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听障幼儿可以自由的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并且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有利于康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眼睛,善于去发现,根据听障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相关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既可以是面向全体听障幼儿的,又可以使面向小组听障幼儿的,甚至于只是针对个别听障幼儿的。如,听障幼儿喜欢户外活动时,玩轮胎,我们就生成了《轮胎滚滚滚》游戏,再如听障幼儿喜欢搬运玩具,我们就在课堂上生成了《小小搬运工》的游戏。

2、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教学生成游戏

听障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往往喜欢模仿他人。听障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就越丰富,游戏的内容就越丰富。我们教师不妨把听障幼儿课堂教学中见到的或学到的知识拓展为我们游戏的主题或内容,从而让听障幼儿通过游戏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如,我们在学习了《超市》这个主题的时候,为了让听障幼儿真正体验买与卖,我们设计了超市这样一个情境游戏,让听障幼儿通过游戏得到知识经验的积累,从而顺利掌握教学内容。

 

结语

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人力、精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游戏在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展望未来,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游戏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随着越来越多的康复机构将游戏运用到听障幼儿的语言训练过程中,游戏的适用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扩大。随着国内外对游戏在听障幼儿语言康复训练中的进一步研究与探索,需要教师更多的考虑如何让更多游戏适应到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过程中,为听障幼儿服务。

第二,游戏的功能进一步加强。听障幼儿在游戏的过程往往缺少主动求助的愿望,无法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游戏在促进听障幼儿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更多学者或教师的关注。

第三,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游戏运用到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过程中时,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既要掌握语言康复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还要了解听障幼儿游戏的特点,选择适合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游戏。甚至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能和知识,如手语、特殊儿童的护理知识等,这些都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很难胜任的。

第四,亲子游戏的兴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听障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不比在康复机构或学校中少,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而且是家庭的问题,他们是家庭成员中的一部分。家庭中任何人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听障幼儿,他们的言行也影响着家庭的其他成员。因此,听障幼儿在家庭中进行语言康复时,亲子游戏就成为很好的选择,家长根据教师事先的要求与他们一起进行游戏,可以让幼儿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听障幼儿的语言康复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研究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了游戏是适合听障幼儿语言康复的一种有效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游戏对听障幼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是极其有效的,可以避免对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的呆板记忆,同时听障幼儿在听听、玩玩、说说、动动中,能够学会、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