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Y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现状及效果分析
根据笔者对Y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最新开始情况的收集显示,2012年春季学期,Y大学只幵设了一门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性质为素质选修,总学分为2个,学时为34个,一共有216名学生选修该课程,其中2011级的学生共有152名占总人数的70.37%,2010级的学生共有56名占总人数的25. 93%,2009级的学生共有5名占总人数的2. 31%,2008级的学生共有2名占总人数的0. 9%。为真实而全面了解Y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指导效果,笔者针对Y高校的大学生幵展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Y高校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需求和Y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情况和指导效果。
(一)问卷调查的对象及方式与基本情况
1,调査对象及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Y高校一至四年级的本科学生,选择的基本原则是注意分学科、专业、分性别。调查方式:调查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由本人发放并现场收回。
2,调査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设计除了一个幵放性的问题外,其余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与多选),有基本情况、期望、满意度、存在哪些不足等20个问题,问卷为无记名填写(详见附录一)。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的需要,笔者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回收率达到93%,其中有效问卷259份,有效回收率为92%。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2-1:数据统计显示,调查对象中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占总体对象的51.3%,而其他三个年级的调查人数比较均衡。因为考虑到大学各年级的的特殊性和侧重性,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直接参与就业,是就业的实战阶段,所以在发放问卷的时候就较多地考虑了这时期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对开设情况的问卷
调查在问卷第4题“您所接触到的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是从几年级幵始进行的? ”调查对象的选择如下图:通过以上两个图表的对比,不难发现:对于就业指导课程学生们更多期望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能获得相关的指导,但是学校主要将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在大三大四阶段,学生的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学校应该考虑满足学生需求,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研究;评价体系研究等。如:付宝森(2008)等人对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学时分配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这样的探索研究可以为其它高校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气刘金明(2009)等人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一所学校就业指导课程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统计分析其所得数据,其结果得出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不高,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内涵领悟不深入,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不够实际、相对滞后等问题,由此‘提出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投入和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等建议?。郭素萍(2010)在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目标大程度研究》一文中提出要转化就业指导课程目标,优化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丰富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就业指导课程评价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来构建了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目标体系,给予大学生更多积极有效的就业指导。
总的来说,我国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已越来越多,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但是由于本身就业指导课程就开设较晚,因此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当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性与理论深度,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研究结论也缺乏一定的数据、事实支撑,与实践需要的结合还不够高。本研究将以Y大学为例,依据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采取多种研究方法,积极收集Y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幵设及教学情况的有关数据,掌握Y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完善Y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言献策。
二 Y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 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不够重视,以及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势必是影响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幵展的关键,因为任何工作只有从思想意识层面给予重视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幵展积极而有效。具体来说Y大学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不足
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进行教学评估的主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对于Y大学来说,“推动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自身教学条件达标,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保证”,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重要工作,积极意义巨大。就业指导课程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但是目前Y大学没有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和保障,没有积极开展开展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相关工作,很多监控和保障工作都流于形式,这就难以有效推进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 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
就业指导课程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为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的不规范,而这些方面又是保证课程内容科学性,教学进度的顺利,教学效果积极有效的具体性工作。其中教学大纲直接决定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教学考核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积极反馈,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这些具体性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课程的顺利开展,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就业指导课程质量的提升。但是因为Y大学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不够,和其他高校一样认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是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解决的。因此并没有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给予足够重视,存在随意性问题,以至于教学大纲不科学,不稳定,教学进度缓慢,内容理论化色彩严重,不具有实践性,教学考核也不规范,不严格。
3、 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选修课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高校及毕业生都越来越认识到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也开始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但是高校更多的关注在于想尽办法提升本校的就业率,只要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前找到一份工作,保证就业率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对于这份工作是否与毕业生的自身情况匹配,毕业生能否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做到扬长避短,以及能否对毕业生以后的长远发展有积极意义等方面都不是高校所主要考虑的。而就业指导课程就是教会学生然后规划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掌握求职技巧,了解目前的就业政策等,能有效的给予毕业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和许多高校一样Y大学并没有意识到或者说意识到但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长远意义,所以就将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让学生自己决定是否选修。对于还没有就业意识或者对就业指导课程不甚了解的学生来说,他们就很可能错过吸收就业指导的机会,最后只能准备不足的走向求职招聘。
三 完善Y大学就业指导课程........................42-54
(一) 增强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度 ........................42-44
1、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 42
2、加强科研交流活动 ........................42-43
3、把就业指导课程规范化........................ 43
4、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就业........................ 43
5、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 43-44
(二) 调整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 44-46
1、一年级的课程教学目标........................ 45
2、二年级的课程教学目标........................ 45
3、三年级的课程教学目标........................ 45
4、四年级的课程教学目标........................ 45-46
(三) 丰富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 ........................46-47
(四)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师资........................ 47-50
1、构建立体化的师资队伍 ........................47-49
2、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49-50
(五) 围绕核心增强就业指导课程........................ 50-51
1、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50
2、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50-51
(六) 改革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51-54
结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而且还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高校作为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主体,其有义务也有责任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开设高质量的就业指导课程满足大学生需求,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本文通过对Y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指出Y大学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内容不够完整,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教学指导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规范性;师资力量欠缺等现状。结合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现实需求,提出完善Y大学就业指导课程的对策建议。这些内容是否具有指导与完善的价值和意义,还有待于日后在实践中的检验。
大学生的就业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笔者作为一名毕业生也深知就业形势的严峻,因此对于积极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怀有很深的热情与期望,十分希望通过自己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为完善Y大学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贡献绵薄之力。但是,由于时间的仓促和能力的有限,虽有所得,笔者仍然感觉在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上的认识和理解还很肤浅,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仍然是粗略的,研究中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笔者期待着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给予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洪平,吴厚福.新世纪大学生就业指南[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黄中天.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4]董文强,谭初春.大学生就业指导[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宏,熊丙奇,田磊.直面就业一一大学生职业发展指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6]赵云芬,李荣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7]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傅进军.大学生就业力促进与职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黄才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陈刚,彭建华.就业创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