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选题依据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新《纲要》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要求因此,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强化专业课,增加新兴课程,丰富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在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多种尝试,比如设置了必修课、选修课、俱乐部等形式的课程,同时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将具有社会流行元素、受到大学生们普遍欢迎的课程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
瑜伽这项古老的运动符合现代人追求健美身型、缓解精神压力的需要。同时,瑜伽运动可以从练习者的实际出发,选择运动负荷和难度。近年来,瑜伽逐渐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起来。为了促进瑜伽在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的发展和普及;为了满足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追求美的迫切愿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参与健身、体育锻炼活动,培养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研究者认为,瑜伽这项新兴的健身运动项目,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优化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在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有着巨大发展空间。
1.2研究意义和目的
目前,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瑜伽选修课程还处在起步阶段,必然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授课教师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瑜伽课程能得到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更好地发挥瑜伽运动其内在的体育、文化的锻炼价值。本文研究是在体育课程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瑜伽课程的幵展现状及瑜伽课程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剖析该门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今后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并在课程理论的基础上拟定出一个更为合理的瑜伽选修课程计划,并为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瑜伽选修课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2文献综述
2.1误程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课程设计是课程所采用的一种特定的组织方式。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泰勒研究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把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过程表述为四个主要方面:确定教育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为现代课程设计研究奠定了基础。
(1) 课程目标
①课程目标的来源不同的课程专家对课程目标的依据及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都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是,课程目标应当来源于三个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己被人们所认同。对学生的研究:课程基本职能是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健康。课程论的相关学者还提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课程的观点。对社会的研究: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一份子,也是社会成员之一。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学生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所以社会的需求是课程目标的一项基本来源。对学科的研究:由于不同的学科专家都有自己对该领域相关知识的不同的见解,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也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②课程目标的涵义美国的博比特是最早提“课程目标”的专家。他认为:课程目标指的是那些儿童要掌握和形成的能力、态度、习惯、鉴赏和知识的形成。在我国教育领域,最近20年来幵始使用课程目标这个概念,其涵义与流行教育目的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课程目标是指导教学的重要准则。所以,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主要依据。
(2) 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是指用特定的方式处理各门学科中出现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课程问题主要以内容问题、课程的设计、课程目标、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为主。课程设计是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标是选择和决定课程内容的依据,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课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等。因此,对课程内容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在20世纪40年代,泰勒表明了他对课程内容组织的三项基本原则,即“连续性”、“顺序险”、“整合性。连续性(continuity):它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Sequence):是要求每一后面的内容应以前面的内容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性(integration):则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的观念,并把行为与所学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2.2体育课程设计的研究
从中文期刊数据库、各种体育学术刊物的中文检索结果看来,关于体育课程设计的研究文献并不是很多。通过笔者整理,主要从以下方面综述,为本文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起点。
(1) 体育课程设计理论方向的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关于体育课程设计专著并不是很多,并且,这些专著往往只是将体育课程设计作为专著中的一部分进行介绍。崔伟著的《体育课程论》中,他认为体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应该包括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范畴。书中对这四个范畴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些分析的原理和基础还是来源于课程设计理论,并在其基础上结合体育课程的特点,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周登篙主编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中,详细阐述了体育课程目标的作用和分类;体育课程内容的分类、选择标准、组织原则;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影响因素和体育课程评价中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体育课程建设评价。两本专著虽然在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在内容设置上是一致的,而且均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四个部分。因此,这两部专著为后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研究对象与方法.....................10
3. 1 研究对象....................10
3. 2 石开究方法....................1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13
4. 1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开设瑜伽选修课....................13
4.1.1本科院校开设瑜伽选修课的必要性....................13
4.1.2本科院校开设瑜伽选修课的可行性....................14
4. 2本科院校瑜伽课程开展现状分析....................15
4.3本科院校瑜伽选修课存在主要问题.................... 24
4.3.1 学校重视度不足....................24
4.3.2瑜伽教学设施有待完善 ....................25
4.3.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25
5 结论与建议....................36
5.1 结论....................36
5. 2 建议....................37
结论
(1)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瑜伽选修课程的普及率并不高,均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参与主体以女生为主;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场地设施可以满足基本教学的需要;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创新。
(2)目前,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瑜伽选修课程存在着学校重视度不足;瑜伽课程安排较少;瑜伽选修课程教材不够专业;对瑜伽课益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的观念、意识薄弱等问题。
(3)瑜伽选修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有:完善的瑜伽选修课程设计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练习瑜伽的积极性;完善的瑜伽选修课程设计展现出瑜伽不仅是一项运动,而且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途径;同时,瑜伽选修课对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4)根据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结合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瑜伽选修课程现状,设计出符合实际的瑜伽选修课程,其目标为:将瑜伽体位与呼吸完美结合,强化身体机能,达到身心灵的统一。根据课程目标,通过专家选择,将瑜伽选修课程的总学时设置为32学时,内容包括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曹灵.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我见[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9):57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2002,10
[3]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曲宗湖,等.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18
[5]废哲励,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8
[6]廢哲動,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48
[7]施方良.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辞海.教育学心理学分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9]班华,等.中学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10]施方良.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