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课程开发虽由课程制定发展而来,但其内涵与外延已发生了变化,开发意味着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由于学生不断会有新的兴趣与需要,社会上的各种因素不断变化,学校也处于不断改革发展之中。这些都会对学校课程开发产生重大影响,所以需要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开发除了包括目标、内容、活动、方法、资源及媒介环境等各种因素外,还包括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包含了课程决策的互动和协商。这些课程开发的各种因素都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去探究课程的制定怎样随着社会需求,个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及制定过程中之间的影响。如摘要所述这些课程开发都是建立在技术理论、学习理论、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至少能说明一点它的制定未考虑学生自身的原因,即从微观的角度出发,从个人对外界信息进行内化的过程入手进行开发。课程开发的性质有社会性和协作性,社会性说明课程开发不仅意味着书面课程文件的修订,改变,更意味这对人的改变,改变他们的愿望、信仰、态度、知识技能,但若不基于人类知识信息的过程去进行开发,这种改变从实质上讲也较难以达到。协作性广义上要求社会各方面共同合作的事业,不单是教育者和课程专家的工作,狭义上要求必须人类的认知心理过程考虑进行课程开发,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推理、决策等心理活动,所有这些心理能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其综合能力便是认识。认知心理学是探索人类行为为基础的心理机制,揭示人在信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内在规律的心理分支,所以能抓住人类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开发出一种新的信息材料,符合人类认知它的心理机制,将对人类学习过程中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其关键作用。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定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来的这几年,专家学者对课程开发的价值、概念、程序、条件、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我国的课程开发主要一包括的知识体系为根本任务,从始至终未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出发去研究课程,只是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想必这样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只有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提到让更多的人员参与课程决策,兼顾社区的需要、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兴趣和倾向。2001 年 7月 27 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
1.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课程开发这方面要早于我国开展,关于课程开发的性质、层次,课程开发模式以及特点;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课程设计、评价等方面都比较成熟。难能可贵的是有些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的侧重点是学生需要达到的内容标准、成就标准。比如美国 2000 年 9 月实施的高中心理学课程标准包括内容标准、行为标准、行为标示三方面内容标准指在完成心理学课程的一个特殊单元后学生应该掌握的东西。这一点研究应用是值得借鉴的。最起码考虑到学生心理需求。英国 2000 年 9月实施的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内容的规定是突出强调应该为学生提供的机会、学生需要的关键技能和明确的达标要求。这样的特征在其他发达国家的课程开发中同样较为显著,有关学生的活动技能的培养组织的教学的说明问题情景的设置,都占据了很突出的地位。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如何去解决其他理论下的课程开发中的问题?(2) 认知心理学与其他理论之间如何协同开发课程?各理论间的关系?
1.2.2 研究意义
认知心理学环境下的课程开发的研究,从理论层面上支撑课程开发,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⑴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使得开发的课程资源更加符合课程开发初衷的要求;⑵ 与背景中的几种理论下的课程开发形成互补,使课程开发考虑的更为全面,;⑶ 使课程开发真正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⑷ 能解决教师指导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上的矛盾;增进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教育过程的监督控制与效果评价的等矛盾;⑸ 认知心理学环境下的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推动教育现代化,有助于教师改革教学,教学相长。
2 信息加工理论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因此本部分就是从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讨论起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问题。信息加工是一个过程性问题更,这个过程恰好就是人类在接受新事物时所采用的策略问题。信息在教育中就表现为课程内容,即学习者进行学习是所呈现的一切学习资源,它有有形和无形之分,前者就是各种符号表示的信息或语言信息,后者是非语言信息,不管那种信息用何种形式表示中有通过人类的认知机制过程才能达到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实际上,在信息论中对信息的科学定义是不确定的,但主要以 Shannon 对信息的定义最为代表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即两次不确定性之差。在信息加工的系统中,学习者是出于中心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学习者的参与,学习者首先选择信息(注意),并对其进行理解与解释(知觉),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记忆),加以应用(记忆的提取)。
2.1 注意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此部分所应用的注意不同于第二章注意相关理论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这部分只是从注意的特征进行探讨。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这个定义说明了注意的两个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正是在这两个注意特征的作用下,学习者才会完成对呈现的内容认知,教师也才会完成他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课程固然固然重要,但设置的课程内容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更重要性。
3 记忆的相关理论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12
3.1 Atkinson-Shiffrin 记忆理论模型在泰勒目标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12
3.1.1 记忆理论模型和目标模式的解释........................................ 12
3.1.2 记忆理论模型对目标模式的研究........................................ 12
3.2 记忆的提取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14
3.2.1 提取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15
3.2.2 错误记忆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16
4 视觉表象与视觉记忆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 22
4.1 表象的相关陈述.......................................................... 22
4.2 视觉表象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22
4.3 表象的理论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23
5 认知心理学在建构主义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
5.1 认知心理学在教学目标中的应用研究........................................ 26
5.4 认知心理学在策略设计中的应用............................................ 27
5.4.1 加工层次模型概述.................................................... 28
5.4.2 基于加工层次理论的学习策略.......................................... 28
6 结束语
本文是对课程开发现有理论的分析后进行选题设计。现有理论主要有学习理论、信息技术理论、教育理论,这三种理论背景下的课程开发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让学生学习,即学生适应型,让学生去适应这种资源,技术。有些理论之中提及到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考虑,但要么是直接说明结果或是结果的应用,未全面系统的经过研究应用的过程。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认知心理学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论题,在认知心理学平台下开发出的课程资源能从学习者认知事物的全过程出发,让开发的资源或借助的手段去主动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即资源技术适应型。全文以认知心理学各种理论为基础去深入探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独立成章。但,有认知过程的连续性保证了论文的完整性。论文的不足之处:对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及技术,课程开发等的概念及特点还觉得理论支撑不够,每章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的,还应加大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进一步补充完善。 本文侧重于定性论述,在定量研究方面需要给出事实证据支持,并且还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
认知心理学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andace
点击次数:144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