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 言
一、 选题背景
当今社会,“人”的价值和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以人为本,从实际需要来解决问题是我们在从事各项服务的基本出发点,所以,对于用户的行为和心理的研究,是从根本上来研究问题,不管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多么迅猛,用户都是主体,都是这个社会的主导,因此研究要推动社会发展,成果要作用于实际,就必定要从根本出发,重视“人”的需求,提供在现有环境下能做到的最好服务。对于信息获取的研究,各个学科都在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对信息获取的方法、工具等进行探讨。传播学注重从信息推送的的角度研究用户信息获取,以此来改进信息推送服务;计算机软件及应用领域从提供各种软件和技术支持,提高信息获取效率;企业所关注的信息获取与其直接的利益相关,为了推进企业进步来研究信息获取。而我们情报学则更加关注基于用户提供服务,在网络发展和信息膨胀的大背景下,信息获取方式也不断变化,人们要获得信息,必定有认知过程,并在认知的指导下,发出实际的获取行为。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行为也随之变化,现代信息环境,使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更高,对信息敏感程度也有所上升。信息获取环境的改变使得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的特征有了改变,海量信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用户需求。
.........
二、研究意义
从用户认知心理入手,掌握用户信息获取的规律,可以从理论上完善和解释用户在信息获取时的多种行为,从实践上改善服务,调动用户利用服务的积极性。在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在可获得信息增多的同时出现了获取信息困难,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搜索引擎、获取方法、网络设备等在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出现了影响用户信息获取的效率、获取准确性的问题。而用户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知识构成、经验、习惯、情绪等也成为影响着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快速精准的获取信息是用户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让用户满意的条件之一。在现在的条件下出现了如果不是特别需要的情况下,用户甚至不愿意去获取信息,这样导致信息和信息服务不被利用,造成服务和资源建设浪费。用户的行为研究是信息服务部门永恒的主题,信息服务人员可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用户认可的服务,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图书馆可以对馆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培训;另一方面要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展服务。现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是我们开展信息服务的重点,深入研究用户的行为特点,让我们在用户研究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了解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的规律,从整体上和个性化服务上都能让用户满意。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近年来,国内有很多学者结合国外的先进理论,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中,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情报学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网络发展,用户需求有所改变的环境下,这些研究不仅仅是单纯的研究,而是针对我国信息服务领域,和信息用户的特点,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并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完善我国的信息服务。认知心理学和信息行为在我国研究曾上升趋势,我们以用户信息行为、认知心理学及信息获取为检索词,在cnki 学术趋势上进行搜索,便可得出下图。

对中国知网中以认知为主题的论文进行检索,与图书情报情报领域相关的共有 1080条,年份最早可以追溯到 1985 年,介绍国际会议中,有关图书情报学中对认知、行为的研究。然后随之国内学者开始对情报学认知观展开研究,也就是说,我国图书情报界对于认知心理学引入我们学科,开始与情报认知观的第一阶段即将结束时,吸收了更多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对用户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社会环境对用户的影响的研究。
...........
二、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不仅发展了情报认知观理论,关于信息行为的研究,提出了各种信息模型,对于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有传统阶段布伦达 德尔文(Brenda Dervin)的意义建构理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所产生新的知识的布鲁克斯方程式和 Belkin 的“知识异常态”(ASK)理论等,还有近代的学者提出的相关理论,这些都对我们今天以用户为中心的情报学影响深远。而情报认知观,对于我们图书情报界来说已经是一个研究的领域,日本筑波大学情报媒体开发科,把图书情报界的认知研究确立为一个单独的研究方向,从国外研究的现状来看,国外学者越来越多注重,人脑在情报处理是如何运转的,认知所支配下人的活动是如何的问题。迄今为止英格沃森(Ingwersen)将情报学认知学学派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 1977 年到 1991 年,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研究阶段,这个阶段不考虑社会的因素;另一个阶段是 1992 年至今重视在社会的特定背景下,研究用户的信息特征,多视角研究用户的过程。本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将按照这个时间顺序加以总结叙述。
........
第三章 影响用户信息获取的认知过程、认知中个体差异分析 ................... 9
一、认知与认知行为 ......................... 9
二、用户的认知过程 ......................... 9
三、认知中的个体差异 ................... 11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学生用户信息获取行为分析.................. 14
一、认知角度下的学生用户信息获取过程分析 .............. 14
二、学生用户信息获取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 16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如何改进服务
一、建立个性化图书馆服务
信息获取是一种个人行为,在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发一些与用户特点相符和的信息服务,针对用户的不同需要来开展不同的服务。完善用户服务体系,根据用户正在获取的信息来对其信息获取方式和获取内容进行分析,推荐给用户符合他们需要的信息。目前图书馆的资源也很丰富,除了纸质文献的借阅,电子资源也在不断的建设中,图书馆要调动起用户获取信息的热情,主动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就要提供给他们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当大学生用户获取信息时,从他们自身来讲,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的人,对于信息获取所表现的个人行为都会受到来自其专业的影响。所以图书馆服务要呈现多元化,对于不用的学科,提供资源和服务也有所不同。现在图书馆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可以根据不同用户自身的特点,比如获取信息的习惯,获取信息途径等,向用户推送符合他们习惯的服务。
.......
结 语
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和新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服务的开展,使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有很大影响。高校图书馆作为全校的资源中心,在承担着资源建设角色的同时,更要推进服务,提高利用程度,为全校同学提供信息获取的便捷方式和途径。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信息获取方式和获取速度的变化,基于新媒体的服务为我们带来了信息的载体、信息的表达方式、获取信息的时间地点的变化,但是信息获取的实质却没有变化,人们还是趋向于选择容易获取的信息,并且会受到自身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及与认知有关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在不同环境下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并探讨了中外学者对于情报认知观的理论及应用。了解目前我们情报学基于认知理论来研究问题的发展现状。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新媒体环境下,从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在通过调查之后,对大学生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改进提出建议。本研究仅限于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调查的问题可能存在不全面、提问和回答不能准确表达想要调查的目的、调查样本数量不够充分等问题。由于时间、及本人研究水平不足,本研究可能存在研究深度不够、研究不全面、不系统等问题。希望各位老师对所存在的缺点给予指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