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华政治中的香港要素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75
论文字数:40000 论文编号:sb201212091512194900 日期:2012-12-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香港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 清末民初英国强占香港并拒不归还的过程和原因
为了避免孤立,英国被迫表示愿意将威海租借地还给中国,可是对香港和新界的交还问题,英国却坚决不松口。英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枢密院长贝尔福借口“没有九龙租借地则香港不能自卫”,坚决拒绝归还。此后,华盛顿会议再没有讨沦九龙租借地的问题。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针刘历届中国政府,包括北洋政府、武汉革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提出的收回香港新界地区的要求,英国一直处心积虑,从不松口,企图永远霸占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刀量相当的国际关系中,外交就是实力;而在力量不相当的国际关系中,实力就是外交。
清末民初的中国被称作“东亚病夫”,仍处于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内外交困、社会动荡、贫弱不堪、列强蚕食的境地之中,根本无法与号称‘旧不落帝国”的当时世界第一强国—英国平等竞争。英国强行割让、租借香港地区,是当时英国对华外交推行殖民霸权主义的结果,也是腐败软弱的清政府在外交上的失败和耻辱。在帝国主义时代,英国在中英关系上的外交逻辑就是强权即真理,只要于它有利,无论什么手段都可以使用。在由少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的国际外交大格局中,“弱国无外交”的事实是残酷的。中国这样的弱国根本没有民族独立、领土和主权完整等外交权利可言,只有任人宰割的政治命运。


二、 英国如何数次迫使蒋介石政府放弃收复香港的努力
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随着英军节节败退,英国在亚洲地区的殖民地之一—香港也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英国政府希望中国在东亚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牵制更多的日军,并需要中出兵保卫其殖民地缅甸和印度,以减少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蒋介石政府则打算趁此良机,向英国提出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收回在华租借地的要求。1942年,蒋介石还特别指示外交部长宋子文,在和英国谈判时要把新界租借地问题也列为谈判议题之一。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向英国提出收回新界的要求。
英国政府此时对香港前途问题的判断和对华整体外交政策思想是:在对日作战的关键时刻放弃在华特权,不仅有利于调动中国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而且从长远考虑,对英国在华的商业利益也不无益处。但是放弃在华特权并不等同于放弃新界。英国一向把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看成是一个整体,没有了新界,香港的经济地位和战略价值将严重受损。因此同意归还新界租借地,势必造成香港的孤立,进而最终导致香港的丧失。有关香港前途的任何安排,都应该与战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结合起来,加以通盘考虑。英国作为有着丰富殖民统治经验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坚信如果这次在新界问题上屈服了,那么今后中国政府就会要回整个香港;而英国政府强硬起来,中国政府也许就会改变态度。


第二章香港因素与英中两国的“半外交关系”


一、 香港因素与英国率先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关系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的形势对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有利,英国政府开始感到巨大的危险。他们很担心已经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多世纪的香港,最终会落入中共新政权手中。1948年12月,港英政府颁布了《香港防卫军条例》,使香港除了英军外,还可以多招募6000名新军。在许多英国人看来,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日子快要结束了。1949年4月30日,香港总督葛量洪发送了一封绝密电报给英国殖民地大臣琼斯,特别指出:“如果共产党人愿意夺取香港的话,英国将无力保卫它。”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由周恩来起草、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这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针对香港问题做出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战略决策,实际上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指导方针。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第巧兵团抵达香港北部边界,然后按兵不动,没有继续南进解放香港。解放军宣布将维持香港的和平,保护商业贸易活动,还要重新开通广州至九龙的铁路。1949年2月9口和2月17日,巾共中央分别通过香港的两家与中国共产党联系比较密切的报纸—《文汇报》和《大公报》发表社论,以暗示的方式向港英政府传达了“维持香港现状、保持其稳定”的意向。中共中央还通过秘密途径向港英政府提出三项条件:第一,香港不能用作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墓地;第二,不许进行旨在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威信的活动;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人员必须得到保护。只要港英政府能很好地遵守这三项条件,香港就可以长期维持现状。英国认为这三项条件合情合理,便欣然接受,并与中国政府约定:双方就此达成的默契秘而不宣。英国当局敏感地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发出的“暂时不动香港”的友善信号,决定尽快考虑承认新中国政权。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英国.................................... 18-24
    一、英国在香港主权问题上....................................  18-20
    二、英国在香港过渡时期.................................... 20-21
    三、英国为何要及时调整....................................  21-24
第四章 回归后的香港与英国对华政策 .................................... 24-29
    一、回归后香港的地位以.................................... 24-26
    二、部分香港民众对英国的好感....................................  26-27
    三、未来英国在香港的政治及意识形态领域....................................  27-29
第五章 香港问题之上的英国对华关系前景....................................  29-37
    一、英国在英中关系迈入新阶段....................................  29-31
    二、未来英国发展对华关系.................................... 31-32
    三、影响未来英国对华关系发展....................................  32-35
四、卡梅伦政府时期的英国对华政策预期....................................  35-37


结论


英国历来重视以有限的国力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特别擅长利用结盟、有限干涉和均势外交等制度为英国利益服务。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实力,赢得了国际公认的亚太地区超级大国地位,以及有可能在2020年时成为雄踞世界的超级大国之一。
尤其是香港一这一英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利益关切,历来就是英国整体对华政策的优先考虑对象。特别是香港因为得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强大的经济、金融保障和政策支持,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中,遭受的损失相对较小,成功应对了这两次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也间接保护了英国在港的巨大投资利益。因此,英国对于今日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十分清楚,对于目前中英关系中英国所处的地位更是心知肚明,而香港因素将来还会继续深刻影响中英关系的全局。
无论是雄心勃勃、希望大展拳脚的保守党一自民党联合政府,还是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的工党影子内阁,在对华关系上都会更加脚踏实地,都会始终把香港因素放在对华关系的重要位置来加以考虑,都会支持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和更有效的关系。所以,尽管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非常复杂,但可以预期在卡梅伦政府时期,中英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好的。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