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艺术技巧课程设置与应用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66
论文字数:36420 论文编号:sb201405221016499737 日期:2015-04-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一、 选题的目的及其意义
2008年,笔者跟随导师进行《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课程的文字录入及动作示范工作。从中学习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与此同时自身进行思考,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从基本功训练方面出发,在保留少数民族舞蹈风格性的同时,从不同的发力方式、训练手段、身体能力等方面,如何让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更具有使用性和功能性并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使训练内容和目的更符合民族舞蹈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本题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事业,丰富课堂内容,丰富少数民族舞蹈剧目及舞蹈演员表现力,突出少数民族舞蹈学生基本功训练课的特色,加强课堂训练与舞台运用的联系,探寻提炼出更具有典型性的各民族技术技巧,作为独立训练的课程技巧中所带来的训练意义与应用价值。而少数民族舞蹈技术技巧应用研究的意义在于,是为了更加系统的阐述少数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特色性,更加深化的强调各民族不同的风格特征,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把各民族的技术技巧逐一的提炼出来,加以整合。使其课程给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带来更大的使用价值,使得少数民族舞蹈演员能够在学习期间学到能准确的民族技术技巧的知识,并为今后的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编导生涯提供更好的帮助。
…………


二、 研究现状
围绕本论文的主题,目前理论书籍中有王锺翰所著的《中国少数民族》本书为研究中国民族史的权威之作,将中国民族史划分为七个时期,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中华各民族的起源、发展演变、融合影响的复杂历史以及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阐述了它们在民族发展史上的作用和贡献。该书视野宏阔,史料翔实,史论结合,内容丰赡。纪兰慰、邱久荣《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此书从我国民族舞蹈史学研究,分析了各民族的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及人文生活,同时还以它史料性、可读性和通俗性的特点,为本论文提供了一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专著,更为本轮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本论文主要以马云霞、杨敏、潘蔽佳所写的《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为理论基础,此书是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特色教材,也是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依据,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傣族和彝族六个民族民间舞蹈技术技巧章节。每个章节首先介绍了民族舞蹈技巧的形式以及特点,然后逐步对各种民间舞蹈技巧进行详细分解,阐述其具体的做法、节奏处理、动作要求、易犯毛病和解决方法。此书收集并整理民族舞蹈的典型性技术技巧同时,集中强化民族舞蹈的特色技术技巧,突出民族舞蹈学生基本功训练课的特色,加强课堂训练与舞台运用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使基本功课堂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并能更加有针对性的训练。除此书之外,关于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专著书籍很少,还有一些相关的书籍,如:满运喜《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技术训练教程》以中国民族民间舞基本功训练课十几年教学实践为基础,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本体出发,根据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记录了选材、发掘、整理、提炼、创新、建立并完善课题与课程的历程和成果。
……………


第一章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特点分析


第一节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民族性
比较是舞蹈教育和教学中一种普遍的方法,比较必须预先确定明确的比较项目及比较内容,或比较教学质量,而本文在对民族技术技巧既有舞蹈史料、舞蹈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与藏、汉、蒙、维、朝民间舞蹈以及其它己基本普及于全国专业院校的民间舞蹈作对比分析。从各个角度延伸,全面论证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舞蹈教材,在培养对于民族表演、教育人才的实际应用价值。文化的民族性或民族性的文化对于本民族来说是基础,是根。这是因为,民族文化都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深入到本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之中;本民族的许多特征是由民族文化造就的。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性是文化的脊梁,是文化的价值所在,是文化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创造和艺术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质、特征和规律,都或直接或间接、或彰显或隐蔽地体现在其民族性之中。对于文化来说,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一定的民族居住在一定的地域环境内,他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特有方式的产生和生活,同时也一并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心理。这一特点是在各民族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然而一旦一个民族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离幵原来的居住地域环境,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随新环境的不同而或多或少地产生一定的变化,但是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强烈传承性的导引下,仍然会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习性。民间舞蹈的风格、动律、形式一经形成,就必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这是构成民间舞蹈民族特征的决定因素。也正是这些典型的民族性,或民族特征,成为我们现在区别各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民族性特征是民族存在的象征,也是民族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


第二节民族舞蹈技术技巧风格性
民族舞蹈技巧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族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中国民族舞蹈技术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就舞蹈学意义而言,“基训”的风格性则表现为具体舞种的风格特征对该舞种基本功训练之走向和属性的"统领”,换言之,即是舞种“基训”的风格性基于舞种的风格性。” 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作为一种深邃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显著、特殊的教育与传播功能。在当今的舞蹈教育中,我们应该懂得,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教学不单纯是技术技巧的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对综合知识的掌握,更是对各民族舞蹈风格性的把握,我们应该把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真正魅力通过舞蹈的肢体表现,通过舞蹈文化传承,真实地展现在观众眼前,并使得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让风格性始终与训练性技巧组合保持高度的统一。让民族舞蹈学生在掌握舞蹈的风貌、神韵、品格及表演和民族技术技巧的同时,更加有效的掌握各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不同风格,真正了解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内涵。以利于更好的将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这笔厚重的文化遗产继承、发扬下去。
……………


第三章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 27
第一节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与提升教学质量......... 27
3. 1. 1有效理解动作原理与动作特征......... 27
3. 1. 2训练方法与训练目的的一致性......... 29
第二节剧目中民族技术技巧应用分析......... 30
第三节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及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32
3. 3. 1有效提高学生对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认识......... 32
3. 3. 2增加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方法的价值......... 33
3. 3. 3对今后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课程的展望......... 34


第三章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训练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与提升教学质量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历史流传下来的既风格又技术的表现性技巧,是构成民间舞动作程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名高素质的民间舞者来说,要求其必须具备独立的心理、体能、技术、审美的专门技术能力。”而现今,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课堂内容不再是单一将简单纯粹的民间的自然形态中民间舞蹈技术技巧搬进教学课堂中,而是经过反复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在保留住原有民族舞蹈风格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加工、提炼、规范,形成科学系统性的训练教材。并以此教材作为训练学生和民族舞蹈演员的有效手段,达到具有针对性、目的性。通过严格的训练与学习,帮助学生更为系统的掌^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的动律特点和节奏要求。与此同时,民族舞蹈技术技巧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学生的肌肉能力和旋转能力以及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这不难看出,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训练是与基本功训练密不可分的。舞蹈中基本功的训练,主要是人体的软度和力度的训练。其中,软度是指通过训练时人体各部位肌肉初带拉长抻幵,各部关节、器官灵活开放;力度是指通过训练使人各部位肌肉、钮带、骨豁、器官、关节不断增强控制力、耐力、爆发力、拉力、弹跳力、支撑反作用力等。
……………


结论


纵观少数民族舞蹈发展过程,在继承中的不断创新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一个国家的艺术,尤其是舞蹈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整合、不断融合、不断创新、不断加冕的过程。仿佛加工一枚钻石,切割面越多,打磨越细致,那么这枚钻石也就越光彩夺目。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专业舞蹈教育,必须一直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保持民间舞教学的旺盛生命力。那么,民族舞蹈技术技巧课程也就应运而生的出现在本科的培养方案中,使其民族舞蹈人才得到更为全方位的训练。在教材方面划分的更为细致,培养方向明确,同时要求教材的发展及时的跟上时代的脚步。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教材的提炼是近些年教材改进的主要部分,在改革创新的背景下,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教材的标准得以重新定位,以典型性技巧方式训练,通过训练让学生达到肢体协调性的高度配合以及肌肉能力提升,并最终通过课堂的教学得以实现。让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应用更具有时代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地方专业院校进行的现状的详尽分析,初步分析民族舞蹈技术技巧教材教学中的关键之处,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动作原理与动作特征,使得课堂上训练组合更有目的性,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专业能力与理论知识。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