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与私人本科学院学员就读经验比对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67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1301311304006411 日期:2013-01-31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1997年之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5%左右,这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高等教育的规模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高等教育需求旺盛,竞争激烈,为了进入大学学习,考生们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独木桥。在此时的背景下,中央采纳了经济学家的意见,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扩招计划。1999年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发布,表明了要我国积极发展高等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1999年教育部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力求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15%。实际在2002年时,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 15%,进入国际化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扩招后高等教育规模增长幅度显著,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总规模逐步地超越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2979万人,毛入学率24.2%,2010年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
此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广大考生和家长对接收高等教育的需求,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人才来填补随着经济发展而曰益增加的工作职位。但是,规模的过快增长,也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育界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讨论日益热烈,且它将会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讨论的主题。


(二)民办高等教肓旳发展
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庞大的高等教育经费成为各国很大的财政负担。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公办高等教育不仅提供的入学机会有限而且面临着财政投入不足的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完全由政府包办,政府“经营”和管理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决定着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的数量、质量和类型。在这种办学体制下,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发展高等教育首先就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教育的发展投入资源有限,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更是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高等教育要保持发展的态势需要寻求新的渠道,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首选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兴起。为了适应扩招的需要,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公办高校的招生数额有限,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需求需要民办高校去满足。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数2263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638所(专科269所,本科369所),包括43所民办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8.2%。全国民办普通本专科招生130万(民办普通高校65万,独立学院65万),占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608万的21.4%。全国民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392.7万(民办普通高校177.9万,独立学院214.8万),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021万的19.40/0、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数2305所(本科院校1090所),民办高校656所(民办普通高校334所,独立学院32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数的28.5%。全国民办普通本专科招生136.4万(民办普通高校67.7万,独立学院68.7万),占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631.3万的21.6%,全国民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436万(民办普通高校198万,独立学院238万),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113.3万的20.6%7。从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发展成为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规模持续增长,专业设置灵活,办学条件改善,总的来说硬件条件发展较快,但在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和专业特色等方面相对滞后,可以提升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三)质量问题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在总结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的规律时指出,量的增长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其质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2009年的2979万增加到355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同时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人才培养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学生数量的大量增长,势必会引起高校中各项人均可占有资源的减少。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学术界和民间共同关注的话题,不少人的观点都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了。潘撤元先生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有“真、假命题”之分,“真命题”是师资、经费、校舍及设备等教育资源的扩充跟不上扩招的速度,导致生均经费年年下降,生师比例迅速攀升。“假命题”是大众化的前提是多样化,如果以多样化的质量观来看,则高等教育质量未必下降。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在持续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须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目标与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对在校学习与生活3年后的公办与民办院校的大四学生进行就读体验调查,关注学生的感受,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对与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比两所学校的学生评价结果并进行比较,找出其共性和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此外此调查也能够反应出大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帮助大学行政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就读感受,有助于改进学校教育,帮助学校提高培养质量。


二、研究问题
本文从学生就读体验的视角切入,选择湖南省的一所公办院校和一所民办院校作为两所案例学校,对本科四年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就读体验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这不仅是对已有研究新的补充,也为其它本科院校的此类专业的学生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从现有文献来看,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就读经验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把公办与民办院校学生就读经验进行比较的研究就更少了,希望引起其它研究者从学生角度进行更多的研究。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包括:
1、所选公办与民办院校的学生就读体验如何?
2、两校学生就读体验表现出哪些差异?
3、影响两校学生就读体验的因素是哪些?
4、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第二节研究过程


一、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的馆藏资料,广泛搜集前人对教学质量、学生培养、学生满意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的研究目标和问题设计问卷和理论分析,为笔者展开研究奠定了基础。
2、访谈法,从两校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挖掘出一些从问卷上无法获得的信息,丰富研究内容。
3、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根据调查课题设计出与其内容相关的问题,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征求被调查者的意见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它以书面形式的问卷未调查工具,通过含有多种量度指标的统一表格收集资料,调查者根据收回的调查表对被调查者的行为、态度和特征做出定性的或定量的分析,以达到完成调查课题或任务的目的。
本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利用问卷来了解和掌握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先对所有题目使用SPSS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再用SPSS和EXCEL对两所学校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校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访谈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三章 两校保障条件比较...................... 45-53
    第一节 基础设施 ......................45-48
        一、两校整体描述...................... 45-46
        二、两校比较分析 ......................46-48
    第二节 校园文化...................... 48-51
    第三节 教学管理 ......................51-53
第四章 两校培养过程比较...................... 53-63
    第一节 教学过程 ......................53-57
        一、两校整体描述...................... 53-54
        二、两校比较分析...................... 54-57
    第二节 实践教学 ......................57-60
    第三节 师生交往 ......................60-63
        一、两校整体描述...................... 60
        二、两校比较分析...................... 60-63
第五章 自我评价与综合评价...................... 63-74
    第一节 自我评价...................... 63-70
        一、自主学习评价...................... 63-65
        二、计算机与英语 ......................65-67
        三、能力获得自评...................... 67-70
第二节 综合评价...................... 70-74


结论


进入大学生活后,学生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学生在这里将接受挑战、表现自己、考验自己的极限,必须是一个自立的、有才能的自我驱动者。但很多学生还是髙中时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由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和稳定,自我控制力和调节力不强,缺乏社会阅历,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里接触和学习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比中学更为扩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中学相比区别很大,更多的是靠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不再是灌输式的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出来让学生记下来,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学习观念的核心问题是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这既是现代世界教育的一个宗旨也是大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学会学习”能提高学生自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使学生主动掌握学习方法"4。因此,大学生自身应转变高中的学习模式,确定学习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增强自信心,学会自主学习。大学教育应努力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激烈的竞争,长远来看,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 Diana Green. What Is Quality in Higher http://sblunwen.com/dxbkbylw/ Education [M],London: England OpenUniversity Press, 1994.12.
[2] Philip Torry. Quality Assurance in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NewYork: 1994.60.
[3] Pascarella,E- T. Colleg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Learning and CognitiveDevelopment: A Critical Review and Synthesis [M].In J.C. Smart(Ed.).Higher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Vol. 1 ).New York:Agathon, 1985.1 -66.
[4] Karl Jaspers. The Idea of University [M] .London: Peter Owen Ltd.,1965.139.
[5][美]W.爱德华兹?戴明著,钟汉清等译.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120.
[6][美]约瑟夫.朱兰,A.布兰顿.戈弗雷著,焦叔斌等译.朱兰质量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7][美]菲利浦?克劳士比著,杨钢,林海译?质量免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9.
[8][美]彼得.德鲁克著,王永贵等译.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13.
[9]刘慧罗.质量管理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2.
[10]张公绪.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5.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