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建地方本科学院软实力建设之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25
论文字数:31600 论文编号:sb201301221703296051 日期:2013-01-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研究的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各省市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的号召,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转化的进程,一大批专科学校通过重组、合并等方式组成层次相同或相似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这些院校大多处在经济尚不发达的地级城市,隶属关系上也多属于学校所处省(直辖市)、市地方政府部门的管辖范畴;办学形式上本专科教育并存,少数仍以专科教育为主,总体上正逐步向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办学形式过渡;类型上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由单一学科性或职业性的高职高专院校升格而成的本科院校;第二种是由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成的本科院校;第三种是将前两类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合并而成的本科院校。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这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其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经费投入、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各样、或多或少的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此类院校在生存与发展方面终将受到牵制,甚至导致我国高等教育令人堪忧的局面。据统计,1998年,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590所⑴。到2010年,全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1112所,其中独立学院323所。自我国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已经超过200所。教育部有关人士曾表示,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有稳步增加的趋势,它反映了各级教育部门以及专科层次学校向上追求的期盼和要求,同时还应调整高校过于集中在省会城市或发展中心城市的不合理布局,将新建本科院校布局的重点放在经济发展较快、高等教育资源较缺乏的地级城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大,满足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推广和普及我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规模数量的增长来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已基本达到我国本科院校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我国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从所处的环境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培养大批专业人才,满足了政府对人才的需求,服务了地方经济。正是因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对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其飞速的发展态势,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有所帮助,同时也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决策者和教学人员反思其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提供方向,探寻适合自身的生存发展之路,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1.2软实力建设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性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剧、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量的剧增、与老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先天的竞争力不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寻求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造独特且核心的竞争优势。事实上,大学的核心竞争优势要依靠软实力打造出来,因而,任何一所大学都需要依靠软实力的建设而发展壮大,忽视软实力建设将会给大学带来“有知识、没文化”的致命影响。因此,在严酷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软实力建设事关其能否形成自己独特且核心的竞争优势,是其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林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建设自身的软实力以提高综合实力、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已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本文以软实力形成理论为依据,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主体,以期通过研究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管理决策者正确认识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2)辨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3)帮助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了解自身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提出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的对策。


2.2研究意义


2.2.1理论意义
目前在我国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的专门研究还处在空白阶段,基于已有的大学软实力共性研究成果,为丰富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理论,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综合实力,有必要对其软实力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讨。本研究以软实力形成理论为依据,以大学软实力构成因子为主要分析框架,从大学软实力建设的内涵、必要性以及目标等方面对大学软实力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论述,作为全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两个特征为基本点,分析了软实力建设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力求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的问题,以期软实力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为此类院校的决策者提供一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参考,并为其他类型本科院校发展提供借鉴,最终达到丰富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的目的。


第三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31-38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征...................... 31-32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 32-34
        2.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来源多样...................... 32
        2.2 办学理念模糊,办学特色缺乏 ......................32-33
        2.3 师资力量较弱,结构不尽合理 ......................33-34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34-37
    4 本章小结...................... 37-38
第四章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 38-43
    1 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 38-39
        1.1 学校资源......................38
        1.2 校园文化...................... 38-39
        1.3 内部管理......................39
    2 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 39-42
    3 本章小结 ......................42-43
第五章 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43-51
    1 打造软硬结合的综合环境...................... 43-44
    2 深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事制度改革...................... 44-45
    3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45-47
    4 注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自身的特色发展...................... 47-48
    5 加深校际特别是国际高校间的交...................... 48-49
    6 校地互动,合作共建...................... 49-50
    7 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50
8 本章小结 ......................50-51


结论


本文是基于现阶段所取得的软实力研究成果以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两个方面的原因,着手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的问题进行全面探讨。指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的内外部因素;最后提出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的七条对策。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软实力建设方面必须坚持内涵、注重细节并做好长期奋战准备,把握高校软实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国家发展战略着眼,以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为大局,以服务地方为基本,自觉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通过建设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软实力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由于与本研究相关的成果较少,加上本人研究能力有限,特别是在实证研究方面做的不是很到位,所以本论文的相关结论也许会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补充相关理论空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1999,(5):1.
[2]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1,(7):6.
[3]唐景莉.专科学校升格要不要降温[N].中国教育报,2003,(12):24.
[4] Josefh S-Nya.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http://sblunwen.com/dxbkbylw/ of American Power[M].NewYork: Basic Book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0:12.
[5] Josefh S-Nya.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York: Basic Books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0:9.
[6]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
[7] Hudley Bull. The Anarchical Society [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77:180.
[8]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91-96.
[9]黄仁伟.中国崛起的时间和空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09-110.
[10]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55-61.


上一篇:电力系统论文范文:故障树与神经网络理论下电力系统设施故障诊查系统构设及实现
下一篇: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危机警务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