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一)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指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我国公共服务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创新,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基本公共服务涉及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在一篇论文中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本文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组织实施一系列政策,有力地促进着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为教育的均衡发展。从区域性的纵向比较来看,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处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之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从全国性的纵向比较来看,却又处于相对落后位置,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进行研究。可是,全国民族地区众多并且各具特色,如果不分地区只是笼统地进行研究,势必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迪庆藏族地区集“老、少、边、穷”为一体,其基础教育既具有农村性,又具有典型的民族性,总体上讲基础教育发展不足,存在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论文对云南省教育欠发达的迪庆藏区的基础教育情况作调查研究,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政府责任的个案,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应尽的责任。
…………
(二)研究综述
国外少数民族教育又被成为多元化教育,对其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民权运动”。它是指在多民族的多种文化共存的社会中,允许和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平等发展,以丰富整个国家的文化教育。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非洲和亚洲移民涌入欧洲,改变了欧洲国家人口的民族构成,各种不同的文化发生冲突,为了传播民族平等思想,消灭种族歧视,多元文化发展起来。其宗旨在于协调一直存在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民族和文化差异,扫除文化障碍;在于尊重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合作。对多元文化旳研究以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专家詹姆斯? A ?班克斯为代表,他认为多元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或教育的理念,也是一项教育改革的运动,同时也要将其看作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多元文化教育,一般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为保障持有多种多样民族文化背景者特别是少数民族和移民等的子女,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使他们独有的民族文化及其特点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实施的教育。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首先探讨了美国种族、宗教派别和经济集团的多样性,并指出教育在多元社会中的作用。他认为,学校不仅教育公民了解社会,还要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相同的经济和共同的环境,以增强多元社会的凝聚力、消除“离心力”。杜威指出,“在学校中,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不同风俗的青年混合在一起,为所有人创造了一个新的、更加广阔的环境。共同的话题会使所有人形成一致的观点,其眼界比独来独往的任何集团的成员都要开阔”。在此基础上,产生了 “文化同化论”,即社会的集团构成是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在此前提下,主导集团接纳、吸收、同化少数集团文化,形成一个民族大溶炉。
…………
一、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的意义
(一) 基础教育的概念界定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对基础教育的定义为:“基础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基础,各国可以在这一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其他层次和种类的教育和培训,,。“它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然而,我国基础教育是指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在内的普通教育的总称。其主体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基础教育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教育在国家“教育适度超前发展”进程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实施科教兴国,优先发展教育,尤其是优先发展基础教育是关键。本文中的基础教育指的是在现代社会中需要接受的基本教育,包括正规的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教育。造成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下是一个关键性因素。教育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即“经济欠发达——教育落后——人才匮乏——经济欠发达”的封闭循环。民族自治地方的各种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幵发,民族自治地方的社会经济能否取得快速发展,最终取决于当地人力资源素质能否得到稳步提高。这其中,教育是关键。通过教育的优先发展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从而使广大群众摆脱贫困,是民族自治地方脱贫致富的明智选择。
……………
(二) 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的意义分析
加强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提高民族素质,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少数民族同胞的全面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
…………
三、香格里拉县基础教育中政府责任的现状........... 19
(一)香格里拉县基础教育概况简介.......... 19
(二)香格里拉县政府在保障和促进基础教育.......... 19
(三)香格里拉县政府基础教育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 24
1、政府行为“越位”导致学校撤并带来的负面影响.......... 24
2、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缺位造成城乡办学条件差异.......... 25
3、政府部门缺少对留守儿童的关心.......... 26
4、课程设置不适应当地实际..........27
四、香格里拉县政府发展基础教育存在问题..........27
(一)政府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是导致教育发展..........27
(二)政府政策偏差致使当地教育不均衡现象严重.......... 28
(三)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不足 ..........29
(四)地方政府对上级教育政策的依赖导致..........30
五、推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基础教育..........31
(一)转变观念,提高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31
(二)落实教育资金,加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33
(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35
(四)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7
五、推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基础教育的对策措施
(一) 转变观念,提高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
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能否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任何一个政府在这方面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领导要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消耗性事业,也是一个回报丰厚的特殊产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产业的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是巨大的。教育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兴科重教方能兴国。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强化教育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巩固发展“两基”成果,实行政府和教育行政双向负责的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教育一票否决制”,把每年为教育、教师办实事列为党委和政府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推行教育督导制度作为推动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办好基础教育要求,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要通过推行教育督导制度,加强教育行政监督,督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切实办好基础教育。
…………
结论
关于民族自治地方基础教育的讨论,在当代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对基础教育和政府责任的分析,以及香格里拉县基础教育的调研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政府是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主体。香格里拉县自然环境恶劣,教育基础薄弱,由当地政府按照既定规划和实际需求,适度调整教育发展方向,最大限度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基础教育的规模效应,实现对基础教育服务的有效供给。
2、为了实现基础教育的发展,香格里拉县政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摆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二是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改善办学条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三要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方式,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