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危机警务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55
论文字数:38000 论文编号:sb201301221710056052 日期:2013-01-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 言

一、问题的引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今的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转型时期,在这一特殊时期内,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不仅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失衡、资源供给的欠缺、生态环境的危机,而且因改革及其利益调整,导致了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文化观念扭曲、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和社会矛盾冲突加剧等等。这些都是易于发生群体性事件,乃至社会动乱的社会条件。历时四年专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激烈程度比以往大大升级了”。
新华社重庆分社新闻部主任黄豁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毫无疑问,现在已经进入了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而且 2009 年中国社会还可能面临更多的矛盾冲突,更加考量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
2005 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显示,群体性事件由 1994 年的 1 万件起增加到 2003 年的 6 万起,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数年平均增长 12%,由 73 万多人增加到 307万多人,其中百人以上的由 1994 年的 1400 起增加到 2003 年的 7000 多起。与此同时,群体性事件几乎涉及城市、农村、企业、机关、学校等各个领域和行业,波及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过去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多是农民、厂矿企业退休人员,现在则是在职和下岗职工、农民、个体业主、复退军人、离退休干部、出租车司机等各阶层人员,主体呈现多元性、行业性、广泛性。
可见,群体性事件已经严重地危害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国务院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了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的公安机关,必须将处置群体性事件放在工作的首位。而群体性事件的成功预防和妥善处置,离不开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实践证明,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运用以情报信息为导向的警务工作模式,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情报信息,形成一个情报终端,积极为决策者提供动态信息,更有利于有效、妥善开展处置工作。.................
................

二、国内外基本理论研究概述

(一)国外基本理论研究概述

1.国外“群体性事件”内涵的界定
“群体性事件”,在国内外没有一致的提法,西方社会学著作一般称为“集群行为”、“集合行为”等。美国社会学家 Park 和 Burgess 在他们 1921 年出版的《科学社会学导论》一书中,最早从社会学的角度定义“集合行为”,认为它是“在集体共同的推动和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是一种情绪冲动”。斯坦来·米尔格拉姆认为,集群行为“是自发产生的,相对来说是没有组织的,甚至是不可预测的,它依赖于参与者的相互刺激”。戴维·波普诺也指出,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当自发的、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为”。
2.国外群体性事件形成原因研究
西方对集群行为的原因或条件的理论研究比较多样化和个性化,其中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独具特色。他认为,集群行为实质上是人们在收到威胁、进展等压力的情况下,为改变自身的处境而进行的努力。他描述了导致集群行为发生的六个“必要且充分的条件”:环境条件;结构性压力;诱发因素;行为动员;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社会控制机制。
3.国外群体性事件处置原则、方法研究
国外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概括为四条:⑴保持中立和独立的原则。该原则要求警务人员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要具有公正公平的心态,不发表个人意见和评论,工作中不掺杂个人情绪,更不能以权谋私、公报私仇。⑵比例原则。该原则主要包括“最少动用武力原则”和“武力等级对应原则”。“最少动用武力原则”,只有在出现严重暴力倾向、局势难以控制的时候才能使用,除此之外,警察机关应通过其它手段处置群体性事件。“武力等级对应原则”,是指警务人员使用的武力程度要与犯罪的危害程度成正比,以免损害公民利益。⑶避免刺激原则。也称:“战术性不作为”或“冷处理”原则。警务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一定要耐心、冷静和克制,尽量避免紧张、激动的情绪出现,以免传染给群众,致使群体性事件全面爆发,无法控制。⑷谨慎使用强制措施。强制措施不能任意使用,警务人员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一定要谨慎使用,切实保障相对方的利益。...................
...................

目 录
引 言......................................................................................................................................1
一、问题的引出........................................................................................................................3
二、国内外基本理论研究概述................................................................................................5
(一)国外基本理论研究概述 ............................................................................................5
(二)国内基本理论研究概述 ............................................................................................6
三、本文的研究视角................................................................................................................7
一、群体性事件的危机警务理论分析....................................................................................8
(一)群体性事件的内含分析 ............................................................................................8
(二)群体性事件的危机警务内容 ..................................................................................14
二、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危机警务中的重要性..............................................................18
(一)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测、处置的必要前提 ......................18
(二)情报信息是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效率和水平的重要基础 ..........20
(三)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进行警务风险评估的最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20
(四)情报信息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期策略 ..................................................................22
三、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运行原理 .................................................23
(一)情报主导警务模式的工作原理 ..............................................................................23
(二)以情报信息为导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警务理念 ..................................................25
(三)情报导向警务模式下的情报信息体系建设 ..........................................................27
(四)深入分析研究情报信息的运行方式 ......................................................................29
(五)强化电子警务建设——实施情报导向警务的战略平台 ......................................32
(六)情报信息主导下的危机警务绩效评估机制 ..........................................................34
四、情报主导警务模式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具体应用设计 ......................................37
(一)群体性事件前置控制阶段的情报信息工作 ..........................................................38
(二)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阶段的情报信息工作 ..........................................................41
(三)群体性事件善后处理阶段的情报信息工作 ..........................................................45
结 语...........................................................................................................................46

结 语

为了有效预防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本文提出,将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模式引入到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建立以情报信息为导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模式。本文针对以情报信息为导向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说明,重点是对该模式的运行原理和实际操作进行了讨论。鉴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文章对“情报信息主导下的危机警务绩效评估机制”进行了讨论,对于这种机制如何具体运用到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中未进行深入探讨,有待继续深入的实证研究,积极推动这项机制的实际运用。
首先,积极收集群体性事件的反馈信息,开展回访活动,包括充分听取社会大众对处置结果的反应和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合理建议。充分利用收集到的信息,密切关注处置方案的实施情况,对于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有效地对原处置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处置工作。
其次,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做好人员的处理工作。人员包括违法“闹事”人员和违法违纪的警务人员。做好相关人员的处置工作,有利于威慑犯罪、树立警察公正形象。
最后,公安机关应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处置措施,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尽快消除危害结果,恢复正常秩序。公安机关应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工作,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免引起新的混乱。

参 考 文 献

[1]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 公安部教材编审委员会:《治安管理学》,北京:群众出版社,1999 年版。
[3] [美]巴克主编:《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社会系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年版。
[4][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下),刘云德、王戈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5]《毛泽东选集》第 5 卷,人们出版社 1977 年第 1 版。
[6] 余凌云:《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7] 杨和德主编:《群体性事件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8] [美]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译,三联书店,1989年版。
[9] 王庆功主编:《警务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10]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版。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