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概述
第一节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基本概念
一、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相关概念
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区域。该区域以农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与人口密集的城镇相反,农村地区的人口相对分散居住。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前,社会中主要人口分布在农村。我国社会的根基就是农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农村和社区的稳定和谐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概念
中国公安部于2006年9月19日正式出台《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全面开展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实施这一战略,就是为了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强化公安机关的基层基础工作,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为经济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创造稳定的治安环境。公安部在《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中,还要求公安机关以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逐步建立起适应时代需要的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区农村警务是公安工作的一种新的警务模式,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尚无统一的、准确的、规范的、得到普遍认同的界定。从实践看,笔者认为,社区农村警务是指在一定农村区域范畴内,以社区农村警务室为主体,以行政村为依托,通过公安专门力量、专门工作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各种社会治安资源、农民群众的直接有机结合,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维护农村社会治安,促进农村稳定和谐的一种警务模式。
第二节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是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法国哲学家让卢梭等人共同创立而成的。霍布斯通过他的著作《利维坦》,初步的阐述了社会契约论。他认为国家还没有建立之前,人们处于自然状态,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样就会出现很多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避免造成两败俱伤的恶果,人们一起制定契约,将“自然权利”移交给他们信任的人,由他们统治支配,从而创建了国家。哲学家洛克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思想,他认为只有在国家的保障下,以国家暴力为后盾,公民的权利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契约理论超越了部落、宗教和种族的界限,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始出现能够满足多元社会需要的警察工作。警察工作具有政治作用和社会效能,警察是政府的道德和法律代表,其重要任务就是维持社会秩序,同时也要为公众服务。警察还要通过其法律手段,要求公众践行公众制定的法律契约,以实现社会的最大利益。
第二章我国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现状——以炎陵县为例
2006年9月19日,公安部下发了《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炎陵县是湖南省东南部的一个山区小县,东与江西省井丙山市、遂川县相邻,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中段。总面积2031平方千米,总人口 20万人。城乡居(村)民以汉族为主,占97.1%;还有10个少数民族,其中瑶族居民2600人,主要聚居在龙渣瑶族自治乡,该乡是株洲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炎陵县农村地广人,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治安形势比较复杂。从近几年的农村发案情况看,农村犯罪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盗窃、诈骗、哄抢、抢劫等侵犯财产类案件以及伤害案件占大多数。且其犯罪方式、犯罪手段、犯罪种类日渐显露出现代的、暴力的、城市化的犯罪特点。
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是公安机关转变勤务运作方式的重大改革。通过五年来的不懈探索和努力,炎陵县公安机关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在密切群众关系和打击防范违法犯罪中显现出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节炎陵县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由来与现状
根据《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炎陵县以分“三步走”的方式实现了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起步、发展和深化。
一、炎陵县社区农村警务建设起步阶段
炎陵县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起步子2006年。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从2006年开始,炎陵县公安局紧密结合基层现状,以基层基础重建和派出所“三基"建设为突破口,突出重点,破解难点。通过努力,全县基层派出所在警力、装备、经费保障等方面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基层基础更加牢固,打防能力明显增强,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基层基础工作重建和派出所二次创业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基础派出所应该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沉到一线,而不是在做大做强后形成“小机关”,其职责是打防控工作的第一道哨卡和前沿阵地。在此背景下,2006年9月,炎陵县公安局在全县强力推行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推动了警力的进一步下沉,不仅穷实了基层根基、强化了防控能力,也大大促进了警民关系融合,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炎陵县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发展阶段
炎陵县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发展于2008年。由于警务机制的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开展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更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在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过程中,炎陵县实际工作的开展也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曲折。社区群众在遇到问题时仍然愿意往派出所跑,对社区农村警务室抱一种新奇的不信任态度,认为只有领导才能解决问题,同时,有的民警也认为社区农村警务室比派出所近不了多少,到派出所同样可以解决问题,设立社区农村警务室是多此一举。...................
........................
第一章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概述...................................................... 4
第一节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基本概念.................................... 4
第二节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理论基础.................................... 5
第三节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现实意义.................................... 7
第二章我国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现状—以炎陵县为例........11
第一节炎陵县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由来与现状......................11
第二节炎陵县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14
第三节炎陵县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8
第三章国外社区警务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20
第一节英国“邻里守望”社区警务模式...................................... 20
第二节澳大利亚社区警务模式...................................................... 21
第三节新加坡的“邻里警察中心”.............................................. 23
第四节外国先进经验对我国平安农村警务建设的启示 .............. 25
第四章建立健全我国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制度的思考与对策............ 26
第一节培育社区农村警务执法理念.............................................. 26
第二节构建社区农村警务执法工作新格局............................. 27
第三节建立民警沉入社区的警务执法机制.................................. 29
第四节创新多警联动与警民互动的执法模式.............................. 30
结语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自2006年9月I9日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来,公安机关在农村大力推行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农村治安状况不断改善。但由于我国社区农村警务建设还刚刚起步,在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社区农村警务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警力不足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都存在着警力不足的问题,农村又更甚于城市,这严重制约了公安工作在农村的顺利开展。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开展以来,强化了社会化的布警理念,警力下沉,工作重心向农村倾斜,并通过采取增加辅警及动员社会力量等措施将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真正推向社会,以无限民力弥补有限警力。另一方面,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的开展使公安机关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首先,通过加强治安巡逻和防范,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增加了群众与警察接触的机会,广大农民心理上的安全感也增加了。然后,社区民警整天在辖区内转,与群众接触,对社区治安状况、重点人口、安全隐患等了如指掌,一有风吹草动就能马上知晓,能够快速反应并且采取措施,增强了打防控管能力。最后,实施社区农村警务有效地整合了群防群治力量。但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理念存在偏差,平安社区农村警务建设措施不得力,社区民警职责分工不明确,社区民警未能真正实现其“驻村”的功能职责,等等。
平安社区警务制度建设状况与法律策略解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66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