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及对其的评价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andace 点击次数:73
论文字数:37500 论文编号:sb201212142304415071 日期:2012-12-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 引言

“社区” 一词最先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在他出版的书中提出,后來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翻译滕尼斯的著作时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在滕尼斯看来,“社区”是一个与“社会”相对应的概念:社会伴随着工业化时代出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是冷冰冰的,不带情感色彩的,人口不同质;而社区建立在地域、血缘和情感关系的基础上,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人口是同质的(滕尼斯,1999)。
社会学与社区心理学对于社区的定义分为两种:地域基础型社区和关系型社区。地域基础型社区是社区的传统概念,它包括城市街区、邻里、小城镇和农村。在社区成员中也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纽带,这种人际间的纽带是以接近性为基础的,而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当聚集在同一聚集地的成员共享强烈的社区感时,他们对地域的忠诚感非常强烈,个体通过提及自身的居住地而认同自身。关系型社区通常依靠人际关系社区感形成,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如网上的讨论群、论坛等就是完全摆脱地理限制形成的新型社区。地域基础型与关系基础型社区形成了社区的两个连续体,许多社区在这两个讳度上都是重叠的。
传统的心理学一直关注的是个体的认知、思维、需求、动机、行为、发展等方面,而社区关注的是在地域基础上或关系基础上聚集的群体。乍看起来,社区和心理学这两个概念似乎是相互冲突的;但是深入分析却发现,它们是有内在联系的,个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在社区中生活,与社区中的其他个体相互联系,受到社区环境和其他个体的影响,因此个体的心理只有放置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才能被很好的理解。传统的心理学一直都是个体主义倾向的,社会心理学本来有望突破这一倾向,但是其研究的内容如社会认知、社会支持、压力应对、自我效能感、控制点理论、归因理论等绝大部分也是以个体为出发点,很少研究情境或背傲对心理的影响,被话病为“放大了的个体心理学”(Orford,2008)。社区心理学尤其重视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人们的心现和行为,对于心理学中的个体生义倾向予以批判,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免。
社区心理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众多相关的学科基础上形成,关注个人与其社区;社区、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社区参与和作性的研究与行动,探讨在形态、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不同情境中的人类行为和情境对人的影响,致力于预防、赋权、解放、社会正义等工作,提升个体健康与幸福,改善社区状况(社区氛围、社区文化、社区资源配置等等),创建更好、更有生活品质的社区与社会。其内容涉及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政治学、跨文化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解放心理学、解放神学、公共卫生、临床心理学等一系列学科领域,其内涵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众多心理学科中均属罕见。社区心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范式、观点和思维方式,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巳成为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科。
迄今为止,距离社区心理学的诞生已有四十多年,社区心理学的概念已被众多心理学家广泛接受:社区心理学所倡导的预防概念对于心理学来说不再陌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生态视角的综合干预策略也很常见,普遍流行的对于问题青少年的多层级系统疗法即是一例;对多样性和跨文化能力的关注在临床培训、社会科学中关于人类研究的大部分领域等都得到了必要的重视;之前一直不怎么为人理解的赋权概念也在服务和专业背景领域中成为流行的术语。然而,对于社区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方向,社区心理学家们往往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目前,社区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看起来相互矛盾的取向(Paul, 2005)。
(1)强调一个特殊的方向(如预防、赋权、多样性、生态视角等),将其作为社区心理学领域的指导原则。这一倾向在早期的社区心理学中尤其常见,美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分会历届主席的就职演说说明了这一点,Cowen (1977)强调将预防作为社区心理学的中心,这一主张得到了Rickel (1986)等社区心理学家的支持;而Rappaport(1981,1987)则主要用赋权取代预防成为社区心理学新的研究范式,Garcia (1994)也强调了对剥夺权力的群体进行赋权的必要性;Fairweather (1986)则号召人们进行社会变革、评估和宣传的工作;Trickett (1984)和Kelly (1979)均强调生态视角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
(2)实行一种“大帐篷政策”,包容各种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观点,是各种观点都能共存,使在各种背景下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归属感。近些年来这些倾向愈发明显,而且也得到了许多社区心理学家的认可,Woods和Wilson(:2003)统计了 1999年到2003年社区心理学双年会中收录的论文所涉及的主题,一共有18个(如表1-1所示),^然,这还不是全部,但从这个例子当中已可见一斑。
本文先介绍社区心理学的内涵和产生背景,接着分别论述其核心价值、研究和行动,然后在评论部分将三者统一起来,指出社区心理学发展的理想愿景(以价值引导为基础的社区研究和行动)和现状,呼吁价值和社区行动,最后论述社区心理学对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第2章 社区心理学的涵义

相对而言,社区心理学还是比较年轻的学科,其范围还在扩大,新的内容还在不断的出现,因此给社区心理学一个精准的定义就显得很困难,正如有的社区心理学家所说:“没有任何一个定义可以精确的描绘社区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内在复杂性”(Seedat,2001)。社区心理学的核心之一是在背景下理解人们的感知、思维和行动。它时刻提醒我们,一但我们想到人们的健康、快乐、幸福或者人们的痛苦和心理问题时,一定要考察它们的背景。对于背景的考察不能只局限于与个体直接相关的家庭、朋友或者同事这些社会环境,这些都是微观水平的系统,还应该考虑与个体没有直接关系的中间系统和宏观系统。如,对于无家可归的人,传统的心理学以及大多数公共观点所关注的往往都是个人疾病的诊断(如精神疾病、药物依赖等等)和他(或她)的人格特征(如自尊、自我效能感等等)。有的可能会关注无家可归的人所经受的压力,如他(或她)经历了多少压力事件、他(或她)个人对这些伍力事件的评估等等,但重点还是在个体层面。与之相反,社区心理学看待问题的方式远远超出个体层面。对于无家可归的人,社区心理学会关注他(或她)的家庭和非家庭支持网络、当地居民对于这些人的态度、当地警察对无家可归的人所采取的措施、本地区不同种类和不同条件的工作的雇佣率、国家对于无家可归的人们的态度、政府对于社会福利项目的政策以及资本和劳工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趋势等这一系列因素。
社区心理学以其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的不同从而与其他大多数心理学区别开来。
具体如下:社区心理学将人们置于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中。
(1)社区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在人们置身其中的社会背景中,才能深刻透彻的理解人们心理行为的功能以及健康状况。社区心理学之所以称为“社区”心理学,是因为它所强调的分析和干预水平远远超出个人水平以及与个体直接相关的人际关系水平。

第3章 社区心理学产生的背景............................................11
第4章社区心理学的核心价值.............................................17
4.1生态主义.........................................................................19
4.2批判主义.........................................................................21
4.3预防.................................................................................23
4.4赋权.................................................................................24
4.5社会公正.........................................................................28
4.6解放.................................................................................32
第5章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5
5.1质化研究................................................................................35
5.1.1质化研究的作用................................................................35
5.1.2质化研究的过程......................................................................38
5.2量化研究.....................................................................................41
5.3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整合.....................................................45
第6章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47
6.1理解社区......................................................................................47
6.2理解怙设屮的个体......................................................................49

小结

社区心理学诞生于1965年,在美国出现,脱胎于美国的心理健康运动和民权运动,最幵始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社区心理学将人们置于他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中,权力、赋权和权力剥夺是社区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社区心理学的实践涉及与其他人的协同合作,这些人常常是边缘化被剥夺权力的弱势群体。价值、研究和社区行动是社区心理学的三大支柱。本文讨论的核心价值有:生态主义、批判主义、预防、赋权、社会公正和解放。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包括方法方面和认识方面。目前,社区心理学的发展有两个看起来相互矛盾的取向:(1)强调一个特殊的方向(如预防、赋权、多样性、生态视角等),将其作为社区心理学领域的指导原则;(2)实行一种“大帐篷政策”,包容各种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观点,使各种观点都能共存,使在各种背景下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归属感。这两个倾向并不是不可调和的,二者是辩证存在的,“大帐篷政策”允许多种观点的共存,但并不是所有的观点都可以容忍。第一点主要侧重的是社区心理学的价值问题,而第二点侧重的是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和行动,这两点是在不同的层面上讨论的,并没有太大的冲突。因此,社区心理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价值作为引导社区心理学研究和行动的基础,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价值为基础的社区实践。这一新的模式包含四个互补的方面:哲学探究、情境分析、需求评估和实践考虑。
社区心理学在背景和需要方面的探究远多于哲学和实践方面,主要以生态主义引导下的研究和实践为主,其现状是:研究多于行动,应用研究多于哲学和政治研究;在生态水平上,侧重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方面,宏观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较少。因此,以后的社区心理学要多关注并倡导价值研究和社区行动,扩宽研究的生态系统水平。
中国各地目前正在大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社区心理学可以为社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援和行动范例,目前主要通过社区人群研究、社会资本、社区归属感这三个方面实现。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