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价值网理念下软件单位商业模型创新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36
论文字数:38120 论文编号:sb201309201436468386 日期:2013-09-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在软件产业中,由上中下游软件企业组成一个“软件产业链”。软件产业链的上游节点企业主要提供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软件,该类企业主导着产业内的游戏规则,引领产业链发展,在整个产业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大部分的上游企业位于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软件产业形成了以美国、印度、爱尔兰等国为主的软件产业分工体系,全球软件在价值链上的分布逐渐明晰。美国是早期软件产业的发祥地和世界软件强国,其在软件产品的研究开发方面,居于全球领先的地位;欧洲在应用软件方面独具优势;亚洲的软件市场潜力大,生产成本具有明显优势,以软件外包为例,中国和印度占据了全球大部分的份额⑴。
①美国作为世界软件强国,软件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在60%以上。美国大力发展基础软件与核心软件,控制着软件开发平台和软件工具,在全球软件产业中居于领导地位。
②以德国、爱尔兰和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应用软件方面的开发能力很强,特别在通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方面,其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有率。德国在应用软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73%的主要软件企业自主幵发应用软件。英国软件产业在数据库、支撑软件包、多媒体应用、金融和娱乐软件以及对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高的软件有很大优势。爱尔兰则选择为美国软件企业提供软件的欧洲语言本地化服务,在客户管理系统软件、金融银行软件、嵌入式软件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实力。
③印度的软件业属外向型产业,业务类型主要为软件外包服务以及离岸开发业务。在软件出口方面,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大国,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经过了多年从事软件外包编码的专业代工,大部分印度软件公司开始向金融服务行业、电信设备行业、制造业提供全系列软件服务,力图在价值链的上游抢得一席之地。


2)软件产业发展
软件作为术语首次被使用是在1959年,而软件类业务从1949年就已起步。软件初期的发展几乎都是在美国完成。我们借用麦肯锡公司观点,简单梳理以下软件发展历史。到目前为止,全球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历了比较完整的5代: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软件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如何成功地发展软件产业、提升在全球软件产业价值网中的地位、掌握未来软件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成为各国政府首要的战略思考。软件产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即是相互区别又是存在联系的,不同的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软件发展的历史和具体国情来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进行重点发展,并以提高本国软件企业在全球软件价值网中的重要性和国际软件市场的竞争力。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全球软件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5%S20%之No当前,全球软件业已经步入成熟期,表现出产业分工明确、产业成熟度高的特点,在企业竞争驱动因素中,成本逐渐被重视,发达国家为降低成本,逐渐剥离非核心业务,利用全球的人力资源,将其转向发展中国家。
第一层级是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主导,主要特征为着重开发核心软件与应用软件,掌控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平台,通过外包方式开发非核心、非高端的软件。在该层级中,美国作为世界软件强国,其软件产品及服务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目前,美国的软件业呈现两大变化:软件服务的增长快于软件产品的增长、软件产品外包的趋势逐渐扩大。在未来的发展中,美国仍会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来源国,在全球软件业中依旧处于领航的位置。德国在应用软件领域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德国SAP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作为软件出口大国,德国软件的市场以欧盟为主;其次为北美和亚洲,并逐渐向印度、中国、以色列等国家转移。日本则主要致力于客户管理系统、金融软件、嵌入式实时系统软件及动漫软件的开发。由于发展早、商业模式成熟等原因,这些国家及地区的软件企业占据着主要的软件市场。第二层级是以印度为主导,包括南非、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国家。由于国内软件需求潜力有限,主要依靠承接软件外包服务以及离岸开发业务发展,为典型的外向型产业。在软件开发的内容方面,从初级软件开发向大型应用软件和外包继承方案过渡。在市场份额方面,印度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20%;南非、越南、墨西哥和巴西等新兴软件业外包市场,占20%左右。后者虽发展较晚,但相互竞争激烈,上升势头迅猛。第三层级是以中国为主导,包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该软件市场的特征是国内的软件需求大,依靠承接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发展。但外包内容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从事简卑的软件编码以及应用软件幵发维护工作。这些国家软件业的迅猛发展来源于国内经济的增长,但由于起步晚、主要承担价值链下游的相关业务、商业模式发展欠缺等原因,该层级的软件业规模小、利润率较低,软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排名较低。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目前较为成功的模型有:技术与服务领导型,嵌入式系统幵放型,国际加工服务型,生产本地化型。这四种典型模型的分析如表1-3[2]所示。


2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在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价值理论、系统理论及协同学等理论,并进行国际和国内在该领域的文献综述,目旳是为构建和完善我国软件企业价值网商业模式及其模型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使论文的研究立意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1相关理论研究基础


2.1.1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集中于辨认价值生产和网络的特征。在知识密集型的行业,主张提供较高信息过程的能力和更复杂的管理结构。在软件企业和KISA知识密集型服务活动)提供者之间确立的网络为基础的合作形式可以增强软件企业的创新活动。本文价值理论拟从价值链、价值光谱、价值包络及价值网方面形成完善的价值理论。


(1) 价值链
按照迈克尔.波特关于企业的价值链和价值系统的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基于优化自身价值链的思路对企业组织、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基本价值活动进行管理,同时对其企业组织运行模式、釆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和开发等支持价值活动,进行分析和优化组合,发现和寻找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在,以此来不断增加企业自身利润。软件企业的价值链模型,将企业的活动分为企业主要活动和辅助性活动,强调全部活动应通过创造潜在价值來取得高利润和低成本。模型中的各项活动共存于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具有共同的目标,只有协调好企业的各项活动,才能使企业各类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显然,软件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创新,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3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及其价值链增值分析.......... 59
3.1软件企业商业模式概述.......... 59
3.1.1软件企业的发展..........59
3.1.2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组成要素.......... 60
3.1.3软件企业商业模式驱动因素.......... 65
3.2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的分类.......... 68
3.3软件企业价值链增值发展趋势.......... 76
本章小结.......... 88
4软件企业价值网构建及价值贡.......... 89
4.1软件企业价值网构建..........89
4.1.1软件企业价值网结构模型.......... 89
4.1.2软件企业价值网的动力机.......... 93
4.1.3软件企业价值网构建过程.......... 95
4.2软件企业价值网节点价值关联分析.......... 98
4.3软件企业价值网增值.......... 108
本章小结.......... 121
5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 123
5.1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组织创新机理.......... 124
5.1.1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组织创新目标.......... 124
5.1.2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组织创新动力.......... 126
5.1.3基于TRIZ理论的软件企业组织创新模型.......... 128
5.2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131
5.3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与模型.......... 146
本章小结..........156


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各个行业以及政府等实体逐步实现信息化,制造业、房地产、零售流通业、医疗卫生等行业正加强其信息化进程。在这个信息化进程中,软件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推动角色,同时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和多样性,造成客户需求的动态性,致使了软件企业长期处于一种动态的内、外环境中,并影响着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软件企业定位于哪类客户群体、向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与哪类企业合作、通过什么样的分销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客户群体如何让获得产品或服务等方面。在价值网络环境下,软件企业需要进行网络定位,并确定价值网内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分销渠道等节点企业,商业模式需要根据节点企业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使得软件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并可以根据不同市场需求,柔性选择最适宜的商业模式,实现提高利润率、提升竞争力的目标。因而,对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本文运用价值理论、博弈论等相关理论,对商业模式及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便为我国软件企业及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同时建立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为软件企业提供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并通过实证企业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达到这一目标,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软件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吸收现有的研究成果,从软件企业商业模式、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分类、软件企业的价值链模型、价值网模型及其构建、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系统地阐述了价值理论、博弈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企业组织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在价值链向价值网的转变过程中,研究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在价值网构建与动力机制过程中,应用博-究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和企业组织理论的过程。
第二,研究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及价值链。木文试图通过对内外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现状,并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总结出通用软件商业模式、系统集成项目商业模式、嵌入式软件商业模式、企业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商业模式、应用服务提供商业模式六种较为普遍的商业模式,从产品或服务主张、客户群体、客户关系、合作伙伴网络、分销渠道、交付方式、收入逻辑和核心能力等六个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方面进行研究,并研究其价值链模型以及不同商业模式的价值链增值过程,并得出软件企业价值链模型的价值网发展趋势。
第三,在研究软件企业价值网结构模型、软件企业价值网的动力机制、软件企业价值网的构建过程、软件企业价值网的节点关系及其贡献、协调方法的基础上,研究软件企业价值创造、分配与转移,从而建立了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框架,框架对于软件企业的价值分析、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指导,驱动着软件企业明确其商业模式的各个方面,以挖掘创新企业潜在的商业模式。
第四,通过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在早期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的分析,运用TRIZ理论和NK模型,研究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组织创新机理与方法、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与方法、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与模型以及流程,得到软件企业价值网与商业模式对接模型、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为软件企业提供一种综合的、联动的商业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过程,以指导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软件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或进行不同程度的商业模式创新。
第五,依据评价目的、构建原则与流程,构建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环境、组织与网络能力六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模型,为软件企业尤其为论文的实证企业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


参考文献
[1]许进.李志红.中国软件企业创新的模式选择.[J]. 辩证法研究.2009 (6)
.[2]原毅军.软件服务外包与企业成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戴伟辉.H小云.悦伟.软件产业的价值链分析及我国软件园区的发M策略.[J].科技进步对策.2005:63-65.
[4] 2008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国际软件和倍息服务交易会纪经济报道.2-4,
[5]霍克(Hock,D.J.).软件业的成功奥秘.[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31-36.
[6]钟耕深.孙晓静.商业模式研究的六种视免及整合.东岳论丛.2006,27 (2) : 123.
[7] e.g., Dyer and Nobeoka, 2000; Jones et al., 1997; Hakansson and Ford, 2002; Nohria, 1992.
[8] e.g., DeRose 1994; Stabell and http://sblunwen.com/ssbylw/ Fjeldstadt 1998; Bovet and Martha 2000; Germany and Muralidharan2001; Reingoldt 2001 ; Allee 2002.
[9]魏宏森.系统论.[M].北京世界出版社,2009.
[10]席辟.尚玉银.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