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贸易和中国产业升级:理论分析和实例论证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henhuixia 点击次数:60
论文字数:64110 论文编号:sb2014121320422611179 日期:2015-01-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1导论

事实上,供应链每个环节的收益性和影响力有着明显的非对称性,发展中国家在嵌入供应链时容易陷入发迗国家的“陷胖”,被动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分工,过于利用自身的静态比较优势,如廉价要素或政策优惠,这反倒使得产业发展对此形成依赖,产业结构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而一旦失去这种比较优势,又将面临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空心化”的风险。因此,尽管现阶段加入全球供应链中对我国的产业发展总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我们也应该对各个行业或产业做更详细更全面的分析,而非一概而论毫无选择地加入供应链分工中。研究的重点在于结合中国行业产业升级与中间品贸易的现状,梳理供应链贸易和产业升级之际的互动影响,探索中国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研究的难点有三个,一是指标选取,因要对中国各行业的升级现状做深入的分析,就需要选取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可获得的指标;二是数据获得和处理,需要获得中国行业投入产出表,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方法获得行业发展数据和中间产品贸易数据,尤其是附加值贸易数据,这也是众多学者在研究中间产品时面临的困难,同时由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结构的独特性,需要将其与中国的行业统计数据进行匹配,在此尽管对数据的梳理做出最大努力,仍可能会存在一些主观判断上的偏差,然而,这种偏差又是很难避免的;三是对二者逻辑关系的探讨,这在理论界尚未建立完整的供应链贸易和中间品贸易系统框架的条件下难度较大,笔者将尽最大努力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理清二者关系。
..............

2供应链贸易与产业升级:文献综述

2.1供应链贸易理论与实证
这是基于全球生产和消费活动分离提出的更为广泛的供应链概念,但是,二者的区别也明显的。全球价值链更关注于投入品在生产流通中价值增值的过程,而供应链不仅关注价值增值,也关注产生这些价值增值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整个系统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关系,也即全球供应链是一个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概念。至今已有许多学者将供应链的研究展至全球范围。当我们在全球视野下研究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供应链的动态相互关系时,供应链贸易的概念就跃然而出了。有关供应链贸易的实证研究最大的难点在于数据的获取。由于供应链贸易关注的商品是即将被其他国家投入生产的,所以在涉及数据时“最终还是中间用途”信息的缺失就成为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2.2产业升级理论与实证
纵观国内外研究,产业升级通常分为两个视角,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视角,即将产业结构、产业比重或者产业要素禀赋的变动视为产业升级的表现;二是全球价值链视角,即一国产业在价值链上的分工向附加值更高的位置进行移动了。与供应链贸易不同,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上,产业升级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了。在研究产业升级内涵和路径的同时,也有不少学者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中国产业升级目前面临的困境,这对我们理解目前中国产业升级的现状,打破产业升级约束条件,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有针对性地提出升级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供应链贸易与我国产业升级:现状与机理...........24
3.1产业升级:指标与现状...........24
3.2供应链贸易:指标与现状...........27
3.3供应链贸易与产业升级:机理分析...........38
4供应链贸易与我国产业升级:实证检验................44
4.1命题、模型与实证步骤.............44
4.2全行业样本供应链贸易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46
4.3分行业类型供应链贸易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50
5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3
5.1主要结论...............53
5.2政策建议.............54
5.3有待进步一研究的方向............57

4供应链贸易与我国产业升级:实证检验

4.1命题、模型与实证步骤
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中,中间产品贸易对劳动生产率有积极正向的影响,而对供应链贸易的和,尚未有可借鉴的文献结论,我们也希望同时考察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抛物线型的二次关系,即观察各个变量是否会在某一界限与被解释变量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在模型设定时,将加入二次项来检验临界点是否存在,通过逐步回归和修正回归来确定最终的模型形式。

4.2全行业样本供应链贸易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研究
对中国来说,那些纯粹用于本地产品生产的进口中间产品,往往都是国内较为稀缺的资源,或者是技术含量非常高,国内目前难以达到该技术水平的产品。如果说是稀缺资源,进口企业往往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如中石化、中石油和其他一些稀缺金属交易商,没有相当的实力难以取得相应的交易杈,在市场中也比较容易获得超额利润,单位劳动产出也随之提高。如果是高技术中间产品,进口至国内后一是要经过关税加成价值增加,另外最终产品的附加值也会因该中间产品的投入而提高,分配至单位劳动产品的价值表现得比较高。
............

5结论、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5.1主要结论
本文在中国面临严峻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的背景下,从供应链贸易的角度展开研究,讨论了中国供应链贸易和产业升级的现状,并分析了供应链贸易对中国行业层面的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相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表明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全球生产的碎片化、集群化也日趋明显。尽管从总量上分析,我国不论是整体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还是国际参与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若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分析,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就不那么乐观了。在同质化(进出口产品及其所使用的中间投入品同质)假设的条件下,我国大部分行业价值增值的比例没有上升,反而有微小的下降,这说明,我国整体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位置,并没有出现质的移动,产业升级的难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5.2政策建议
进口包涵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中间投入品,一方面可以将其加入生产环节,提高生产率和最终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为契机展开与国际公司的合作,获得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方面向其学习的机会。有效利用进口产品的技术溢出效应,吸收转化国际先进技术,对企业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减少科研中的探索成本,增强市场导向。但在此过程中,也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开放思路,以包容心态迎接由此带来的企业变革;注重积累,避免超越行业极限的巨大跨越;保持创新,尽可能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保证企业能够完全吸纳引进的技术等等。
...........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服装业电子商务O2O机理概述
下一篇:中美军事文化特点比较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