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由于北京市土地的稀缺性,公租房一般选址于城市的边缘地区,城市空间边缘化,配套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基本生活,出现住房政策、住房与保障人群适用问题、保障性住房闲置、保障性住房弄虚作假、公租房选址边缘化、城市配套不完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重住宅轻配套”等种种问题。 由于我国公租房还处于探索阶段,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营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户型面积的缩小,如何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居民正常生活的需求,配套设施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我国公租房建设过程中一味的追求住房套数,忽略配套设施的建设,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与普通社区相比,公租房住户对本社区的配套设施依赖程度更大,因此研究公租房配套设施很有必要。
............
第 2 章 国内外住区配套设施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
2.1 国外住区配套设施相关理论研究
北京市正处于公租房集中大规模建设时期,这些住区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城市边缘地带,距离工作上班地点较远,重点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这些特征和欧洲公租房具有相同之处,有望成为解决北京住房问题的主要途径,缓解城市矛盾,实现暂时住有所居。但是几十年后,北京市公租房住区将会如何?是否也会逐渐衰败,和欧洲公租房一样,成为城市的负担?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问题的出现,实现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的欧洲,公租房住区的发展呈现高度的多样化、差异化,作为正在发展的北京,理应以更多样、灵活、符合实际情况、多层次发展的方式推动公租房住区的快速建设。但我国公租房建设正处于探索时期,经验十分欠缺。因此,欧洲公租房研究成果为我国公租房管理、设计、建设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经验。
2.2 国内公租房配套设施理论研究
中国标准院总建筑师刘东卫提出:为实现“小户大家”空间的紧凑化、精细化,把家的某些功能外延化是一个重要的思路,把人生活的一部分需求和活动放到了会所、配套服务设施和社区环境中,让人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共享资源。基于人体的尺度,要给住宅的各部分功能空间做精细化的推敲,确定空间合理的面积和布置方式。既要满足人在空间中的使用和生活的舒适,又要摒弃无谓的浪费,给住宅瘦身,坚决摒弃“大和奢”就等于“好”的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提出:“小户大家”的理念不光是把“小户”的问题具体化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一个“大家”的概念。在日本、香港这些地方,整个社会的布局、城市的布局就已经解决了“大家”。但中国内地没有,内地的商业布局有点失控。所以我们利用商业配套解决了“大家”的概念。生活在“小户”里,但是生活方式是“大家”的生活方式。
第 3章 北京市公租房配套设施现状调研与分析.............. 33
3.1 北京市公租房建设背景及概况 .......................................... 33
3.2 北京市公租房调研对象的选取及案例分析.......................... 36
3.3 公租房配套设施规划设计调研与分析 ................................. 45
3.4 居民对公租房配套设施使用情况调研与分析 .......................... 52
第 4章 “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栋配套设施发展策略 ........................ 59
4.1 温泉镇 3-3 街区 351 地块公租房设计 ............................................ 59
4.2“小户大家”公租房住栋配套设施发展策略 ....................... 65
第 5章 “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区配套设施发展策略 ........................ 79
5.1“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区特征 .................................. 79
5.2“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区配套设施特征 ........................................................... 80
5.3“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区配套设施配套标准研究 ............. 81
第 5章 “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区配套设施发展策略
5.1“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区特征
由于北京市公租房选址一般位于城市欠发达地区,甚至有些是宅基地或农田,周围还有待开发。而公租房的建设为该地区带来大量的消费群体,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契机,带动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该地区城市化。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讲,一个地区的发展应该是由于该地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人们来此居住,才开始建设居住区。而北京市的发展正好相反,往往是公租房已经配租,而配套设施却尚未完善,滞后性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今后北京市公租房建设一定要把住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对住区配套设施应该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通过配套设施的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
5.2“小户大家”模式公租房住区配套设施特征
公租房以中低收入者为保障对象,包括核心家庭、单身青年、无子女夫妻等人群,人口结构复杂,不同人群对配套设施的需求特征不同。由于户型面积的限制,住区内配套设施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公租房保障人群对住区配套设施依赖性较强的主要是超市、菜市场、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社区福利设施等。调查过程中,80%的住户表示对住区内配套设施表示不满意。单身青年由于其生活习惯的特性,对配套设施的依赖强度依次为超市、文化娱乐、商业、交通设施、社区福利、菜市场、教育设施等。其中超市、文化娱乐、商业是重点,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重要设施。因此单身青年比例较高的公租房住区应更多关注超市、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管理。
.....
结 论
由于我国保障性住房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由于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相关理论缺乏、监督管理不严,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如保障性住房弄虚作假、住房与保障人群适用问题、计和建设过程中“重住宅轻配套”等等。因此完善保障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探讨公租房的住宅新类型,完善住宅建筑类型,研究经济和政策控制下适用不同人群的居住模式,对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促进保障性住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国家住房政策、居住人群和住房类型研究,根据北京市住房市场实际情况,住房类型主要包括:自建住房(包含回迁房)、保障性住房、商品房三种类型,其中自建住房是社会租房的主要来源,保障性住房是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重要手段,商品房是实现高层次生活的保障。根据公租房保障人群生活居住模式、生活习惯、家庭结构、对配套设施利用率,公租房保障人群可分为三类:单身青年、核心家庭和无子女夫妻,不同类型保障人群对住栋住区配套设施的需求不同,为针对性设计提供依据。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