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 论
笔者曾在2008-2012年间有过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经历,学生多来自美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形式以一对一辅导为主。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不论是以表音文字为母语的学生还是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汉字都是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进步较慢的部分,特别是在汉字书写上,忽略笔顺的正确性,汉字书写偏误还是很多的。 偏误类型上,欧美学生较易出现汉字笔画增减、镜像错误等。肖奚强(2002)曾对镜像偏误做过阐述,部位镜像变位是指将左右结构的汉字的部件镜像变位,比如:邮、院、月日(明)、月其(期)等等。这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验证,的确是欧美学生常出现的偏误类型。 汉字文化圈内的学生则经常出现误用汉字的情况,即正确书写了汉字的字形,但在词句的使用中发生了错误,特别是字形相似的汉字。另外一点比较突出的是受母语中汉字词影响较大,往往会用母语中熟悉的写法、用法代替不熟悉的汉字,造成词序、用法方面的错误。
..........
第 2 章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2.1 分析对象及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的参考教材是:《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1》,北京大学出版社,李晓琪主编,2013 年。《成功之路•起步篇 1、2》,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邱军主编,2008 年。《新实用汉语课本•英文注释1、2》,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刘珣主编,2010年。 本文主要参考的文字规范标准是:中国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2009 年。《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2010 年。《现代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2009 年。《信息处理用 GB13000.1 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1997年。 本文主要参考的词典是:《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著,2012 年。《汉字结构字典》,湖南人民出版社,蓝祖伸,邓瑞蓉主编,2010 年。《现代汉语笔画部首结构字级笔顺规范字典》,华语教学出版社,说词解字辞书研究中心编著,2012年。
2.2 语料收集
《成功之路•起步篇 1、2》是《成功之路》系列教材继《入门篇》后的第二个级别。在这阶段教材中,开始设置了汉字学习部分,《起步篇》全2册共7个单元,28课,其中第一册3个单元,第二册4个单元,每课学习20个左右的生字。在每课汉字教学部分,都介绍了一些汉字结构、部件、偏旁等基础知识。“读写练习”部分还提供了大量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与《博雅汉语》类似,字目的选择同样以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字为主,但是学习方式更多样,不仅包括了听汉字、描写汉字、完成题目等不同方式方法,更有英文和拼音注释。 《新实用汉语课本•英文注释1、2》是《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第一个级别,特别强调汉字的规律由易到难,从基本笔画、部件和独体字学起,先介绍部件。第一册前6课采用语、文适当分开的做法:先选学六十个常用、易学、组合能力强的基本汉字和一些部件,让学习者在先掌握汉字部件的情况下,再组合成合体字。每课汉字部分均先介绍部件,后组合成汉字,并适当介绍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书写规律,帮助学习者认写汉字,不仅有英文注释,在“汉字基本笔画”部分还有英文讲解和插图。
第 3 章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原因分析 ...................... 22
3.1 汉字本身角度 .................. 22
3.2 学生本身角度 ................... 28
第 4 章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应对策略 ...................... 35
4.1 认知汉字结构 ................................. 35
4.2 部件教学法的应用 ..........36
第 5 章 结论 ............................................ 43
5.1 本文的主要观点 ................................................ 43
5.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44
第 4 章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应对策略
4.1 认知汉字结构
对外汉字教学离不开汉字本体研究,特别是对对外汉语教师来说,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汉字理论知识,知道课本中所教的汉字为何这么读、为何这么写、为何这么用,字的来源与演变过程,了解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知道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才学得快,学得好等等。 如何有效地进行汉字教学,不仅仅是方法或技巧层面的问题。方法技巧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同样的汉字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采取的方法技巧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可能相去甚远。为了改进汉字教学效果,当然要注重方法技巧的研究,但是再好的方法也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归结到汉字本体“理论层面”,只有汉字本体理论扎实,才能把各种方法技巧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有效地进行对外汉字教学。
4.2 部件教学法的应用
心理学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一般以7个单位为限。汉字笔画数多超过7笔,不利于记忆,而部件在记忆中就显示出它的优势来了。“以部件为识记汉字的记忆单位,记忆单位的数量会在合理限度内,应当有利于汉字教学。” ③彭聃龄(1997)认为 “笔画是识别所有汉字的一个单元,部件也是汉字识别的一个单元。与笔画的特征分析相比,部件分析发生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④,因此部件是与汉字的识别辨认密切相关的。从本文第二章中偏误统计的分析结果来看,初级阶段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中,由于汉字字形相似而产生的混淆是很多的。 “从认知角度看它是一种‘错觉结合(illusory conjunction)’现象,是由于字形与心理词典(mental lexicon)的词条未能对应的一种表现。从构形学说的角度说,它是不了解构意与结构层次而产生的混淆,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未对构形元素及其结构关系加以注意而造成的。” ⑤汉字部件基本上都有表音或者表意功能,有“可称谓性”。
..........
第 5 章 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观点
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来说,不论是汉字圈还是非汉字圈,汉字的书写与识记都是难点,留学生普遍有畏难情绪,也常常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学习认读、书写汉字是汉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汉语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三版经典对外汉语教材的汉字学习部分入手,以教材中讲授的汉字为研究目标,收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与其他语料中学生书写这些汉字发生的偏误,统计分析、归纳整理,并探讨学生书写这些汉字产生偏误的原因,其中着重探讨教学因素特别是教师教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力求对初级阶段的对外汉字教学有所帮助。 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和结论: (1)通过对初级阶段留学生书写对外汉语教材中要求掌握的汉字的偏误情况,发现笔画和部件层面即错字的偏误占大部分比例,而整字层面即别字的偏误比例较小。其中笔画笔形、位置关系与形近部件偏误为主要偏误类型,这启示我们在对外汉字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打牢基础,掌握汉字笔画及部件的书写规范,对形近部件的讲授也要注意区分。
5.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本文研究初级阶段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在研究角度上有所创新,即从教材中教授的汉字出发,搜集整理学生书写这些汉字时产生的偏误。因为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与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来源,教材中列举的汉字是要求学生掌握其形、音、义及书写的,去发现学生书写这些汉字时发生的偏误,对于对外汉字教学有实际意义。相对于以往搜集整理、分析学生作业、考卷等出现的汉字偏误方式是有所创新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