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展现出的良好预期,我国的海归数量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流入会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但是海归人才作为我国劳动力的一部分,并且其在创办海归企业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但当前海归人员处于的劳动力市场明显区别于海归来源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即存在扭曲,扭曲的劳动力市场会影响海归技术进步效应吗?本课题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对海归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大程度上利用海归人才,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如何对劳动力市场扭曲进行纠正从而理顺海归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本课题可以为政府从劳动力市场化角度提供更加明确的政策建议,以最大化我国的海归技术进步效应。
……….
1.2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于海归技术进步效应以及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理论性的分析,接着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我们对我国的海归人员是否带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海归人员是又一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路径;其次,我们加入劳动力市场扭曲这一国内市场环境因素,作为影响海归技术进步的变量,与海归人员组成交互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呈现负向的劳动力市场扭曲阻碍了我国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发挥;第三,为了进一步捕捉负向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阻碍作用,我们重新整理数据,去掉劳动力市场呈现正向扭曲的东北三省、江苏、安徽这五个省的面板数据,聚焦于劳动力市场的负向扭曲,及其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结果进一步表明,在更加严格的劳动力市场负向扭曲背景下,我国的海归人员并没有全部发挥其对我国的技术进步效应;最后,我们基于对劳动力市场扭曲的思考,进行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研究,构造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在此基础上检验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的高低与海归技术进步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越高,海归人员越能促进我国技术进步。
……..
第二章 引 言
技术进步在历史长河中提高了人类的福利水平(Romer,1990;Grossman et al.,1991),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各个国家更多的基于本国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来提升产业层次,追溯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从而提高人民的福利。英国因为工业革命而使自己成为 19 世纪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加快国家技术进步的步伐超过英国成为上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从最近世界经济的动态变化中,我们再去观察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这些国家与地区经济的腾飞无不与其技术进步密切相关,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的重要性已经显现,但是如何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技术进步专家李平(2006)指出一国技术进步不仅依靠本国的研发投入,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外的技术溢出也会促进一国的技术进步。传统的国际技术溢出渠道包括国际贸易、国外专利申请、外国直接投资,自从舒尔茨与贝克尔创立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流动对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逐渐走入学者的视野,研究成果也逐渐成熟。国外技术会通过人力资本的流动带入,以海外留学生为载体的跨国人力资本回流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促进一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渠道,他们的归来不仅充实了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也通过技术扩散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李平、许家云,2011),成为继国际贸易、国外专利申请、外国直接投资之后又一重要的技术扩散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我国经济展现出来的良好预期,前期我国大量的留学人才开始陆续回到祖国,并且这一数量逐年递增。根据新华网的报道,我国近几年留学回国人员人数增长迅速,仅 2002 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就达到 27.29 万人,同比增长 46.57%[1]。从流出国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表现来看,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始终未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欧债危机使欧洲的经济仍然停滞不前,这对我国的海外留学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体在宏观经济上的巨大反差成为我国留学人数迅速增长的重要原因。随着海归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技术进步会更大程度上受益于海归这一跨国人力资本回流。然而也有研究注意到,技术进步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政府政策、制度因素和地理区位等一系列外部环境(李平,2006)。根据前期专家学者对国际贸易、国外专利申请、外国直接投资的研究,在这三大技术扩散路径对我国技术进步产生影响的同时,我国的市场环境也会从吸收层面影响这一扩散效果,比如我国的企业融资效率、税收体制、人力资本水平、科技基础设施等等都会影响这一扩散效果。在中国最具有特殊性的一个市场环境现象是中国的要素市场扭曲,特别是劳动力市场扭曲,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历史,并且产品市场的改革弱化了要素市场改革的地位,因此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国内外经济学家那里还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对于海归技术进步效应来说,海归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其本身就属于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部分,并且海归人员回到母国之后,在创办海归企业的时候,也会从劳动力市场中雇佣大量的就业人员,因此首当其冲地会受到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根据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现状来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扭曲,总体呈现一种负向的扭曲(徐长生、刘望辉,2008)这与我国前期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有关。同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化改革在各个省市之间是不同步的,并且地区户籍管理制度与国有企业职工人员数占比在各个省市也表现出很大的异质性,导致我国不同省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扭曲程度也不同,有的省市之间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占比较大,劳动力市场表现出正向的市场扭曲;而有的省市民营企业与私营企业职工人数占比较大,加之我国前几年巨大的人口红利,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从而整体上表现为负向的劳动力市场扭曲。
………
第三章 理论机制分析.......5
3.1 海归技术进步效应.... 5
3.2 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6
3.2.1 体制内就职...... 7
3.2.2 海归自主创业........ 8
3.2.3 体制外就职.... 10
3.2.4 弱化竞争.........10
3.2.5 资源配置效应.......11
第四章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与来源.....13
4.1 模型设定........13
4.2 数据说明与来源....... 15
4.3 数据来源........18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20
5.1 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分析.......20
5.2 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21
5.3 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影响的省际异质性分析.........22
5.4 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23
第五章 实证检验结果
5.1 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海归人员对我国技术进步产生的影响,我们首先对我国的海归技术进步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基于以上分析中的模型三,我们先检验海归人才回流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为了控制海归人员回流与我国技术进步之间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使用系统 GMM 来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并且把海归人员的滞后期考虑进去,分别检验了当期、滞后一期、滞后二期海归人员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计量检验软件均使用 STATA11.0 这一软件,以下计量过程也均使用这一软件。模型 3 的回归结果表示海归技术进步效应在当期比较微弱,由于海归人员刚刚回到移民起源国,其就业需要一定时间,甚至适应我国国内环境也需要一定时间,在滞后一期,海归人员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比当期要高,这说明海归人员回到国内的第二年对我国技术进步开始逐渐显现,而滞后两期情况下,海归技术进步效应比滞后一期的作用大,这说明我国海归人员随着在国内工作岗位的时间增长,其对我国的技术进步促进作用逐渐增强,这也说明我国的海归技术溢出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
………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品市场改革要快于我国的要素市场改革,这种滞后的要素市场改革使得我国的要素市场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对于要素扭曲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近几年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重视,同时实证研究也更加丰富。本文主要集中在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这一市场环境,基于我国海归人员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这一大背景下,实证检验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并且为了捕捉个体效应,我们把我国 2002—2012 年 30 个省际面板数据去掉劳动力市场存在正向扭曲的省、市,集中观察负向的劳动力市场扭曲对我国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并且从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中分化出我国劳动力市场扭曲的重要原因,由于国有企业职工占总职工人数的比重缺失 2008 年之后的数据,所以我们使用私营企业与个体就业人员数量占省际历年全部就业人员数量的比重来反向代表劳动力市场的扭曲,检测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我国省际历年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根据我们对模型 3 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重新测度,我国海归人员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并且通过网络效应带动了国际贸易与国外直接投资,进而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基于我们对模型 3 的分析,我们把劳动力市场扭曲加入到模型中得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扭曲显著地阻碍了我国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发挥,这主要是模型 5 的结论,在模型 5 的基础上,我们分化出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这一指标,构造模型 7 检验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对海归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