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大石桥市雄踞风光秀丽的辽东半岛中部,被“北方香港”大连市、“中国最美边境城市”丹东市、 “中国钢都”鞍山、“渤海明珠”营口市环抱,系辽南重镇,交通枢纽。这里高速铁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汇集,距鲅鱼圈港 45 公里,距营口港 25 仅公里,距沈阳机场、大连机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预计今年十月份投入使用的营口机场更为大石桥插上翱翔的翅膀。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优势,处于环渤海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黄金地带和重要支撑点上的地理优势,让大石桥成为国内外商家竞相青睐之地。大石桥市已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 100 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 100 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 强、全国科技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辽宁省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市(县)、辽宁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辽宁省生活质量排行榜城市行列,成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与资本有效承接、人才精英荟萃的投资宝地。
大石桥市富含各类矿产资源,达34种之多。尤其是镁质矿产资源储量达44.56亿吨,在国内独占鳌头,列为世界四大镁矿之一,享有“中国镁都”盛誉。镁质材料占世界交易额的 60%,还占据了 60%以上的国内市场,这也是大石桥工业产业的特点。
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和产品的开发,使大石桥市的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使原本较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甚至是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渐渐显露,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受到巨大威胁,其传递效应已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隐患。大石桥市的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是:一是植被遭到一定的破坏;二是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三是水质污染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若任此现象发展,不加治理和改善,其势必如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一样,危害大石桥,甚至是整个辽南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作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的大石桥市,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设施农业,大力加强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形成了具有产业化特点的六大绿色产业基地:即稻米基地、水果基地、蔬菜基地、柞蚕基地、畜禽基地、淡水养殖基地。但是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因素矛盾严重制约了大石桥市绿色农业的发展,如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环境等。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大石桥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特别是涉及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为促进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1.2.2 研究意义
1.通过本研究,清楚认识到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的主要成因,探讨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进一步认识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律,提高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为有关部门、企业和农户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措施提供思路。
2.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大石桥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大石桥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形成了 46 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323 家绿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 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8亿元,绿色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3.通过本研究,可以对广大农民群众宣传,使他们认识、了解绿色农业和食品安全,增强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产健康、无污染绿色食品意识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4.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大石桥市绿色农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全国绿色农业基地”的作用,为全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绿色农产权品, 使民众能够吃到更多的放心食品,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第2 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绿色农业的概念
所谓“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以现发表展理念为引领,以食品安全、生态和谐、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统一为目的,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装备为助力,以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载体,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简单地说,绿色农业就是依靠自然生态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2005)认为,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确保农业生态安全,确保水土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从产业涉及的内容来看,绿色农业应是一个“大农业”概念,例如,它可涉及到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观光休闲等行业,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产业链。在这个产业链中,不同行业内容的产品生产,都要以绿色农业的标准来实施,因此绿色农业也是一种统一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新模式。
从生产过程看,绿色农业可包含以下内容:
(1)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绿色农业的发展与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绿色农业技术是生态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食品最终决定于绿色的防治管理技术、加工检测技术等现代环保型农业技术。
(2)绿色食品的生产。绿色食品生产中注重与农业资源的保护关系,保障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即,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绿色食品的生产是一种具有长期综合效益的产业。
3)绿色农产品市场。绿色农产品市场应涵盖绿色农产品交易和污染物交易两种交易市场。绿色农产品交易主要是生产的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其市场的建立关键是确定绿色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性以及绿色食品的安全、可靠、优质性。绿色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生产成本和消费能力的影响。污染物交易是绿色农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真正形成绿色产业的重要保障。它交换的不是“物”,而是一种污染物处理的“归属权”,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因此,污染物交易市场的建立首先应明确“归属权”(如:排污权),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和排污权制度,以降低绿色农产品的当前生产成本,在相关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下,使人们积极投入绿色农业生产,稳定合理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2 理论基础
由于绿色农业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维护和建设产地优良生态环境,以协调人、社会与自然关系为重点,以促进环境资源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协调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因此它的重要理论支撑由多学科的理论基础共同组成。在构建绿色农业时间体系时,应该相关学科的重点理论作为指导,将多学科的理论体系融合运用到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划之中。本文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人类和自然的发展史中不难看出,人类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幻想以自身的力量去完全征服大自然。有时我们正确地利用了客观规律,从某个方面或程度上实现了我们人类的愿望。但人类近代以来不遵循客观规律,对自然资源的不科学地开发和掠抢,使全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被大自然惩罚的事件屡屡发生,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寂静的春天》一书中(1962年出版,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著)列举了农业产业的大量使用化学物质带给人类的各种危害,第一次使全球人类格外注重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可持续发展思想被各国普遍认同。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在《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于 1981 年公布了《保护地球》一文,在该文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要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1987年,布伦特兰夫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委员)在提交联合国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第 3 章 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 18
3.1 大石桥市农业发展基本状况 .......................... 18
3.1.1 大石桥自然及经济概况 .................... 18
第 4 章 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
4.1 发展存在问题 ................... 31
4.1.1 对绿色农业认识不充分 ....................... 31
4.1.2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 32
第 5 章 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40
5.1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统一发展的整体思路 .................... 40
5.1.1 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 40
5.1.2 大石桥市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 40
第5 章 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特别是绿色农业经济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根据大石桥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和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地政府应该提升绿色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在今后段时期应重点抓好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建设工作,提高其生产能力、和安全性,完善和完善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主要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改善大石桥绿色农业发展状况,提高绿色农产品竞争力,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5.1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统一发展的整体思路
5.1.1 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提出的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 [29] 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在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现代农业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完善以产品生产、科技支撑、市场流通、管理服务为核心的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确保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5.1.2 大石桥市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制定绿色农业的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和战略对策)、理清发展思路是大石桥市发展绿色农业战略的基础条件之一。遵循绿色农业成长发展规律,依照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针对大石桥绿色农业产业所处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问题,按照总体性与层次性、阶段性相结合的思路,有重点地构建目标体系,即分别制定总体目标、分层次目标、分阶段目标、具体目标等。
第6 章 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大石桥市是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迅猛、潜力巨大、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大石桥市位列第 48位。大石桥市的工业实力较强,铝镁矿工业是牵动大石桥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动力和龙头。同时,大石桥市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国家确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优质米生产基地。因此,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在大石桥市尤为突出,如何科学地解决这些矛盾是大石桥市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 年,科技部批准大石桥市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绿色农业作为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目前大石桥市还处于起步阶段,急需通过大量的实验,示范和实践,丰富绿色农业的理论体系,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绿色农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对大石桥的绿色农业发展现状做了一定的分析、找出了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理论阐述,明确了绿色农业的概念、内涵、本质、特征。
2.通过对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的优势、现状的研究,明晰了大石桥市具有发展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地域战略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等,同时确定了目前大石桥市的绿色农业正处于起步时期。
3.通过对大石桥市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分析研究,找到了限制本市绿色农业发展主要条件因素,未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奠定了基础条件。
4. 主要对策对策。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统一发展的整体思路;实施整体品牌战略,打造大石桥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特色优势绿色农产品产业带;推进绿色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绿色农产品生产的系统工程;扶持和培育重点龙头企业,促进示范带动作用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市场培育,促进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创新社会服务,健全绿色农业成长发展的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的绿色农业发展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