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江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的中心地区,国共两党的组织活动,都在江西地区有过充分的尝试和实践。北伐军进入南昌不久,在国共合作的情势下,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11月,创办了事实上为中共江西地方组织最早出版的机关报《南昌民国日报》。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南昌民国日报》被国民党右派所控制,后成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党报并改名为《江西民国日报》。
报刊是政党用以宣传的重要载体之一,“从辛亥革命到两次国内革命战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我国报刊的主流都是机关报,都是作为‘党政宣传工具来运作的”;特别是为数较多的国民党党报,在国民党执政时期,是辐射于全国的主流媒体,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民党在全国上下实行“党治”,体现在新闻宣传领域,即实行“以党治报”的方针,并以“宣传亦革命”为重要理念,把党营媒体视作本党(国民党)的“喉舌”,并动用国家的权力和资源等为其党媒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支持与政策优惠,同时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三民主义”理论确定为衡量所有报刊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进步的标杆,以此来建构起党国体制下的国民党的党媒制度。省级党报亦是如此,由此,《江西民国日报》成为了江西省国民党部的“喉舌”,以宣传国民党的党义政策为核心,专为江西省国民党服务,其新闻思想可以说是整个省报刊的标杆,尤为重要。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倪延年先生在《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意义、体系和实践》一文中指出“民国新闻史研究是一个尚未被开垦的学术富矿,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丰富的学术内容。”因此,民国新闻史可以“继续拓展和深入的空间”是存在的。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国民党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了宣传自己的理论和政策,国民党曾创办过大量的党报,其党报思想是民国新闻史的重要研究范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一直较少,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民党的新闻事业和其理论才一点点逐渐被挖掘,相关研究成果才开始出现。
在国民党的新闻史研究领域,投身于这一研究的学者前后不赘,贡献良多,并提供了不同特色的研究视角和思路。本文尝试研究的是江西省国民党的机关报刊《江西民国日报》的新闻思想,这一选题在目前的学术界是无人涉及的,关于国民党的新闻思想,国外学者并没有在此领域深入研究,综观国内的相关文献研究和成果,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胡太春的《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对中国近代新闻界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进行了论述,并以此展开对近代新闻事业的仁人志士的新闻思想和办报观念做了客观评价;阳海洪的《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全面分析了共产党党报、民营报业和国民党党报三股新闻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观点,在国民党党报方面,他选择了国民党新闻事业的中坚代表叶楚伧、马星野和程沧波三人的新闻思想进行分析和论述,他认为孙中山的“以党治媒”理念,是后来国民党新闻思想路径依赖的初始理念,对于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思路;向芬在《孙中山的党报思想与舆论宣传》中提到:对于党报,孙中山先生认为,报纸作为革命宣传的工具,必须无条件服务于“团体的平等自由”,这个团体就是“党”。也就是说,要用“党的思想”指导个人如何“正确认识”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的关系。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自提出以来一直被国民党党派奉为党义原则,即便是后来国民党内部提出新三民主义,其核心也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来。
............................
第3章《江西民国日报》的宗旨、性质观和职能观
3.1《江西民国日报》的宗旨
一份报纸的创刊和运营,乃至发展壮大,都需要有一个适合自身并能够长期指导报纸发展的原则,这也就是报纸的办报宗旨。由于革命战乱,此份报纸1929年4月份之前的报刊荡然无存,无法找到其创刊号及报刊宗旨等内容,但所幸《江西民国日报》每隔一段时间会发表“今后之本报”等类似于报刊总结和改进的文章,让我们可以对其缺失的内容,包括创刊的宗旨和其他报务情况等有迹可循。
1934年4月《今后的本报》一文提出:
“本报的任务——本报为党的宣传机关,站在党的立场上:一方面为三民主义的宣扬,一方面披载社会各种情况,并加以评述,以期纳社会于正轨,这是党赋予我的唯一任务”。
1939年8月,谭之澜社长因政府的工作调动,奉命卸任《江西民国日报》社长一职,离别之际,谭之澜对于自身三年来的工作做了总结和检讨,并在报纸上发表《告别本报读者》一文,其中,他提到:
“本报成立于民国十五年,为本党在江西惟一富有历史意义之党报。它是一贯以宣扬三民主义,完成国民革命为意志。”1941年4月报纸发表《敬告本报读者》一文提到:
“本报之产生,旨在阐扬三民主义,唤起民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伟业。十余年来,同人在党的领导下,即以此为准绳,抗战以来,因念报纸为文化之尖兵,宣传重于作战,益致力于笔枪纸弹威力之增强,以期达成抗敌战争中文化阵容上应有之任务。”
通过对这些文章的整理,笔者大概可以推断出《江西民国日报》作为江西省国民党的党政机关报,其宗旨即是作为国民党的宣传机关,以三民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以完成国民革命为意志,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阐扬三民主义,披载社会情况,指导社会发展,唤起民众意识,完成国民革命。
..........................
2.2性质观
《江西民国日报》1933年7月24日第2版刊载了一篇名为《本党与新闻界的关系》的文章,这篇文章乃是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叶楚伧先生在中央纪念周报告上的演讲稿,原名为《本党与新闻的关系和决定以后努力的方向》。在这篇文章中,叶楚伧认为,国民党开始革命的时候,正是新闻事业发起的的时候,近年来,报纸日益增多,关于政治的记载也日益增多,于是新闻界与本党(国民党)的关系一天密切过一天。在关于党报的来源问题上,叶楚伧认为,是“给各报迫出来”的,报纸既是代表全国的言论,如果报纸全部都能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原则,当然不会有反三民主义的言论,真能如此党报原也可以不必要的,可是在这种时候的报纸,为取得大多数的同情,固然要说大多数的话,而这种人办的报纸那就什么都可以是说了。
报纸应该是为国家为新闻而办报,其目标必同其主张,其希望与本党(国民党)亦无二致。也就是说,国民党党报的产生是为了尽力阐扬三民主义原则,替国民党发声,其性质自然也就是为国民党党派而诞生,为国民党之喉舌。作为国民党江西省委的官方报刊或机关报,《江西民国日报》自然也是以三民主义为原则,首先充当党派之喉舌,为国民党服务,其次作为社会之耳目和推行民主教育之工具,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抗战时期,又充当革命的武器,成为最良的革命宣传工具。

.............................
第3章《江西民国日报》的宗旨、性质观和职能观........................13
3.1《江西民国日报》的宗旨........................13
3.2性质观........................13
第4章《江西民国日报》的业务观........................23
4.1采访注重技巧.......................23
4.1.1增加外勤记者,建立全省通讯网.......................23
4.1.2取材必精准正确.......................23
第5章报人观和受众观......................39
5.1记者的重要性......................39
5.2道德素养......................39
第6章言论自由观
6.1言论自由的限界
新闻政策和法规是新闻自由的边界之一,新闻政策法规决定新闻自由的限度。对于战时新闻自由的界限,邹韬奋认为,“当前的中国是‘抗日第一’因为除了抗日获得胜利,争得民族的生存外,什么都无从说起,我们的一切都应该以有助于抗日为唯一标准,言论界的责任也不能例外,虽然它的工作有专门的范围。根据这个‘抗日第一’的唯一标准,凡是有所批判有所宣传有所建议,都应该有裨于争取抗战胜利为前提”夂简言之,就是在战时,“抗日高于一切,言论自由,亦应该以抗日为范围:凡有裨于抗日的言论,尽量许其自由;凡有碍于抗日的言论,绝对不许其自由”。1943年《江西民国日报》发表一篇名为《言论自由的限界》的文章,文章主要论述言论了自由是存在的,但是言论自由必须有一定的界限,即必须要在国家统制民族利益的大背景之下才可以去说言论自由。
文章认为,自由必须在法定限界之内,这也是蒋介石所持的观点,而对于报业来说,应有一般国民的言论自由无可怀疑,所享有的言论自由,也应该有其限界,此即法律,法律使我们国家秩序所赖以维持的准绳,亦说是确定我们享有自由限界的公共标尺,有了法定的界限,我们就无须每个人自己在去衡量。抗战建国纲领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在抗战期间,于不违背三民主义最高原则及法令范围内,对于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当予以合法之充分保障,可见报人,乃至一般国民言论,消极方面,要遵守抗战法令范围,积极方面受三民主义的指导,这就是言论自由的应该恪守的界限。
..............................
结语
孙中山先生在1903年前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闻思想,他重视言论自由,但更重视报刊能通过舆论引导人民进步,成为先进舆论之母。革命舆论与武装起义并重,宣传工作与组织工作也是并重的。两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一件事,革命派要同时在两这条战线上作战。有效的理论宣传是革命舆论形成的关键。孙中山特别注意理论宣传中的报刊文风。他反对空洞的说教,浮华的论调,主张紧密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江西民国日报》的关于新闻性质的思想与孙中山的新闻思想相符合,可见,国民党人的新闻思想一脉相承,除了受到孙中山、马星野、蒋介石等人新闻思想的影响,《江西民国日报》也深刻受到了于右任新闻思想的影响,于右任先生所创办的《民立报》宗旨即是:“唤起国民的责任心”,“造成国民正当的言论。”于右任认为,报纸应该成为“力求为正确之言论机关”,反对“讹言乱国是,浮言伤国交,妄言愚弄国民”气这与《江西民国曰报》关于新闻职能的观念也是一致的。《江西民国日报》,从1929年到抗日战争前期,一直沿用于右任的题字作为报名,可见其思想的影响之深。
作为国民党江西省党报的《江西民国日报》,持续办报时间长达23年,历经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变迁,从辛亥革命到中华民国成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期间也一度经历了迁址、被砸、停刊等曲折,最终也因为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消亡而结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