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视角下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研究(2000-)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22 论文编号:sb2020061400124931539 日期:2020-06-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法国纪录电影从现实出发,运用浪漫的表现手法、优秀的画面和音乐呈现、巧妙的拍摄与剪辑,对当代农村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将现存的农村生活作为文化遗产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近几年,中国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农村题材纪录电影,其中既有《美丽乡村》、《了不起的村落》、《记住乡愁》等宏观巨制,也有《乡村里的中国》等关注普通村庄的微观视角。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中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在表现方式上更偏重务实,而法兰西的影像文化更偏重浪漫、艺术化,电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升华,在此意义上,中国的纪录电影应该向法国学习,学习它的浪漫与艺术表达,运用配乐、画面、画外音等全方位的手段完善影片的艺术特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农村相比城市来说,更能代表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精髓。农耕文化和畜牧文化很大程度上更具有文化标识性。生活在农村的人包括孩子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辨别奶牛品种,小麦长势与收成,土豆的种类与口味……农作物的种类、牲畜的品种往往标志了一个地区。
法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法国平原丘陵地形占全国土地面积的80%以上,可耕种土地占全国总面积的55%以上,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法国历史上就有“重农”传统。18世纪50年代起,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等人发展了重农思想,并建立了学派。二战后,法国政府和农业部门更是制定政策支持农业,并与德国等欧盟国家签订了共同农业政策,通过对内实行价格支持,对外实行贸易保护,支持农业的发展。因此,法国是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此外,法国每年都会在首都巴黎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农业博览会,至今已举办56届,每年有超过60万人次参观。法国总统奥朗德和马克龙每年都会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参加农业展。由此可以看出,农业在法国地位依然非常高。
法国人热爱农村。法国人对于农村的关注,首先源自人类内心都有一种农村起源的情节。其次,疲于城市千篇一律朝九晚五的工作与生活,法国城市中的人都有返回农村家园的冲动。周六、周日大量的城市人口涌入农村度假,回归田园生活。田园劳作成了城市人表达乡愁与缓解生活压力的精神寄托。
.....................

1.2研究内容
1.介绍法国社会的迷影情节和法国政府对农村题材纪录电影的支持政策,梳理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总体概况,包括农村题材纪录电影在法国的产制、播放和票房情况,对2000年以来的农村题材纪录电影和电影节进行梳理、分类。
2.从叙事学角度入手,分析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的叙事表达中的浪漫主义、叙事视角中的人文主义、叙事题材中的现实主义、叙事策略上强调真实。在文化研究意义上,提炼出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反消费主义,反盲目服从,反工业化对人的异化,重视人文关怀,提倡简朴生活,注重保护环境。法国农村题材的纪录电影在观影者内心引起的乡愁情节,使城乡隔阂、人情冷漠等社会问题重新纳入人们的思考。
表3:2007-2016年法国纪录电影的入场人数及票房收入
........................

第二章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产播环境

2.1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的文化背景和政策环境
法国纪录电影在世界电影领域独树一帜,文艺气质浓厚,拍摄水准远远领先国际水平,这与法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法国政府对电影业的大力扶植都息息相关。社会生活中,法国人将观影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经济生活中,政府将整个电影业的振兴融入到了二战后国家社会经济振兴的全进程中,还将电影业当做本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观影条件的便利性是法国人“迷影”情节的重要基础。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艺术影院,低廉的电影票价(平均票价6欧元),各种各样的与电影相关的文化活动,各类媒体热烈的影片评论,都为法国人将观影作为生活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提供了便利条件。
此外,法国政府对影片资助有完整的支持体系,从前期投资-拍摄过程-后期发行,都可以得到文化部门的专项资金支持,这对于影片制作热情、质量提升以及传播发行的推广有很大的帮助。这些因素使得法国电影一直在世界电影中名列前茅。这些资助不仅包括对法国国内影片的资助,甚至包括对来自全世界的影片的资助,法国文化部门对于世界电影的贡献都是屈指可数的。
......................................

2.2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的市场分析
2.2.1产制数量与制作时长
即使如今美国国家地理、英国BBC等公司出品的纪录电影长期霸占世界纪录电影的榜单,法国的电影观众对本土的纪录电影的支持度依然很高。在2007年-2016年之间,共有862部纪录影片在法国银幕上映,占所有电影类型的13.9%。在这862部纪录电影中,572部是法国影片,93部是美国影片,16部是欧洲其他国家的影片,法国本土影片占比高达66%。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上映的影片中,人类学的纪录电影占总数的84.8%。
表1:法国电影中心正式注册的电影数量及其类型
.......................

第三章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中的社会呈现...................19
3.1当代法国农村社会面貌:现代与传统并存...................19
3.1.1附着于城市的城郊地区..................19
3.1.2与城市隔绝的山区农村..................19
第四章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的叙事研究......................30
4.1浪漫主义的叙事表达......................30
4.2人文主义的叙事视角......................30
第五章结语................37
5.1城乡关系的重构与反思................37
5.2对中国纪录电影的启示................37

第四章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的叙事研究

4.1浪漫主义的叙事表达
电影制作者独特的观点将故事整合成一种直接观察世界的方式。法国纪录电影导演用镜头,将法国农村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用浪漫主义的叙事手法,高超的拍摄与剪辑技巧,强调自身的在场与体验,向观众描述了导演所理解的美好与孤独。
没有预设的答案,没有定好的结局,喜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是法国纪录电影导演最喜欢的叙事手法。她们在拍摄过程中都坚持尽量不去引导拍摄主体怎么说,如何做来达到她们想要的拍摄结果,每一次离题或者意外拍摄,对于导演来说都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尼古拉.菲利贝尔在关于《是与有》的采访中,也一再强调,他在拍摄过程中不知道会拍到孩子的何种表现,朱利安和娜塔莉跟乔治先生谈心,完全打开自己内心状态的镜头就是这样被拍摄下来的。
想象力是感动观众的一大法宝,在艺术家的世界里,好奇心是没有年龄限制的。阿涅斯在拍摄《脸庞村庄》时已经88岁高龄,但就是这样一个耄耋老人的作品,让年轻的观众为之动容,竟然是因为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无论是从拍摄意图和拍摄方式,还是影片中巨幅海报的拍摄方式和选择,都体现了导演无穷的想象力。菲利贝尔在选择拍摄对象时,也是极具想象力,他从不拍摄宏篇巨制,只关注身边小事,但却能够拍出全人类都息息相关的意味深长。
............................

第五章结语

5.1城乡关系的重构与反思
在法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中,导演们基于自己的情感结构的对乡村与城市关系进行重构。在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一书中,他认为在城市中产阶级享有乡村话语支配权的情势下,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经常被描绘为定型化的、二元对立式:“乡村汇聚了人们有关自然生活方式的观念:宁静、纯洁和质朴的美德。城市则汇聚了“高度发展的中心”这一观念:知识、交流和光明。”人们也已然形成强烈的对立性联想:城市是喧嚣、俗气和充满野心的地方,而乡村则是落后、愚昧和处处受限的地方。
导演们想要描绘的城市之外,是人们可以寻求庇护的地方吗?然而实际上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能获得拯救的只能靠人们自身价值观的转变:从喧嚣浮躁转向内心平静,从铺张浪费转向对给予的感恩,从冷漠转向人文关怀。
法国纪录电影中的农村,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恬淡舒适,这是其现代性的一面,因此吸引了城市居民去农村旅游、定居;电影中农村的另一面,传统农业面临消亡,农民为了生计发愁,通向农场的路曲折蜿蜒,农民对于政策和居住生产条件改善的诉求,得不到有效上传,这是其闭塞的一面。
法国纪录电影从现实出发,运用浪漫的表现手法、优秀的画面和音乐呈现、巧妙的拍摄与剪辑,对当代农村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将现存的农村生活作为文化遗产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近几年,中国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农村题材纪录电影,其中既有《美丽乡村》、《了不起的村落》、《记住乡愁》等宏观巨制,也有《乡村里的中国》等关注普通村庄的微观视角。由于民族性格的差异,中国农村题材纪录电影在表现方式上更偏重务实,而法兰西的影像文化更偏重浪漫、艺术化,电影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升华,在此意义上,中国的纪录电影应该向法国学习,学习它的浪漫与艺术表达,运用配乐、画面、画外音等全方位的手段完善影片的艺术特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