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复杂与多样:调查点基本情况
第一节 村庄媒介历史与媒介环境
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以及今天的信息传播,每种传播方式的产生和演变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每种传播方式的出现并不是取代前种传播方式,而是相互叠加,共同发展。当下的信息传播更是如此,以手机、网络为代表的传播方式与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为代表的传统传播方式共同发展,这些媒介作为“人的延伸”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塑造了人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
交通便利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庄的媒介和通讯环境,该村的交通和通讯环境与周围村庄相比发展程度较好,“村村通”工程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道路建设不断完善。截 2017 年底,村里所有主干道以及人流量较大的道路全部完成路面硬化,针对村中来往车辆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将路面拓宽成可供两辆车并行的宽度,缓解春节等重大节日交通拥挤问题,并且安装太阳能路灯,道路交通及相关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民进出村庄与早前相比更加便利。该村虽然行政上隶属于界首市,但距离界首市区较远,距离临泉县城较近,逛街购物买卖农作物等日常活动,村民一般选择去临泉县城,路程近时间短,往来方便。因此,村民在接触外界信息、了解外部变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便利条件,距离城市较近,村民受城市观念影响较大,在不断的交往和联系中,逐渐吸收和接纳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掌握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现代化意识逐渐形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发达地区的相比,C 村的生活基础设施以及休闲设施较少,思想观念稍微保守,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媒介意识淡薄,究其原因,村中很大一部分老人几乎从未离开村庄,生于此,长于此,死后埋葬于村庄的土地中,年轻时去过的不过是相邻的几个县城,村中老人年轻时交通不便,缺乏交通工具,极大的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不能出远门,别人也进不来,成为早期该村的与外界交流的现实写照,这也导致该村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成为信息相对封闭的村落。当下村庄的道路以及交通工具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老年人出行的欲望却不断降低,即使现代新媒介也在缓慢地渗透进村落,老年人对信息的需求远不如经常出门打工与外界联系较多的年轻人强烈。从村庄内部来看,村中又有着许多不同身份的群体,既有德高望重主持重大事件的世俗乡绅,也有掌握着现代政治话语权的村干部,在村庄的建设和村庄治理中发挥着上传下达“意见领袖”的作用;既有严守传统礼俗家族长辈,也有掌握先进知识具有新兴开放观念的年轻一代,同时村庄内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基督教信徒,信仰基督教在村内虽不占主流,但宗教信仰的影响已经渗透进信奉者的日常生活,隐约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行为和生活习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态度,也影响着对信息的接收和接纳态度。

图 1-1 老年人闲暇时在干什么
第二节 调查点老年人基本状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村 158 位 60 岁以上的老人(现居住在村庄的老人),访谈中受到老人合作意愿和访谈进程的影响,访谈分为多次进行,在访谈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被访谈者的回答真实忠于实际。
一、老年人的性别与年龄

图 1-3 调查对象性别信息
访谈对象的性别分布男性人数略高于女性,男性占比约为 54.43%,女性占比约为 45.57%。在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女性老年人随子女居住在城市,帮忙照顾孙辈,男性老年人则在老家照料,出现老年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现象。但当前仍居住在农村的老年男女比例大致均衡,在访谈中女性老年人与男性老年人拥有同样的表达权,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访谈内容的的真实性,最大限度贴合实际情况。
................................
第二章 老年人新媒体使用行为与特点
第一节 老年人新媒体认知特点
一、认知范围狭隘 信任度低
与传统媒介在农村的强势地位相比,新媒体则处于稍显弱势地位。如果说在农村地区,新媒体是年轻人的宠儿,那么老年人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则稍显暧昧,在新奇与戒备之间左右徘徊。新媒体进入农村老年人生活进程缓慢,对于长期生活在村庄缺少与大城市深度接触的农村老人来说,新媒体就是新事物,是属于年轻群体的事物。1962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杰斯对新事物在农村的采纳与普及进行深入研究,他认为新事物在农村普的过程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的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效果或影响的产生和波及过程的“影响流”2。新媒体在村庄最先最直接影响的是年轻人,年轻群体属于新事物的革新者,而老年人则在年轻人以及早期采纳新媒介老人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和追随的,新媒介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主要通过人际传播进行扩散,家庭中年轻成员的使用行为对老人产生直接影响,对上网设备和影响具有初步感知。年轻人教导老年人接触和使用,增强新媒介在老人生活中的存在感,但并不会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加之老年人自学能力下降,导致对新技术只是一知半解。在老年人认知之中媒介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消遣娱乐,老年群体从经验和实际出发,对新媒介功能与作用进行经验式猜测,上网用手机和电脑、看连续剧用电视、了解村务村情用广播,认为不同各司其职,在实际的媒介选择和应用中体现了对媒介功能的认知。
农村老年人对媒介的信任程度随着熟悉程度降低而降低,信任度也直接影响着对媒介的接受状况。与广播和电视相比,新媒介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知识门槛,而农村老人受限于知识水平,对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排斥性,部分老人认为“技术发展造福于人类,但是终将会毁灭人类”,对待新技术具有矛盾心理。老年人对所谓新媒体的认识一方面来自于年轻人只言片语的诉说,另一方面来自于电视报道,总体而言,老年人对于新媒体的印象停留在具体片面的使用经验上,整体宏观感知度较差。村里老人向笔者表示:“啥新媒体啊,俺不懂,你说智能手机和电脑不就管了吗,还新媒体说哩怪好听,知道的越多越容易上当被骗。”“网上看不见摸不着,你知道都是啥样的人啊,我看电视说有男的冒充女的跟人聊天,最后把人骗进传销组织的,进传销里面跑的都跑不出来,现在被骗的人多。”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老人认为新媒体就是智能手机和电脑,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远远低于智能手机,老人对电脑更为陌生,因此认为电脑尤其是笔记本电脑属于新媒体,但认为电脑上的信息不如电视上的真实,电脑弹窗广告耸人听闻、真假难辨,老年人对此避而远之。在访谈中超过一半的老人不相信新媒介,尤其涉及金钱、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等财产和个人隐私信息,犹豫情绪仍普遍存在。
..............................
第二节 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特点
一、日均使用时间短 使用频率低
以智能手机和电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加强农村老人和外界的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日常生活和社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农村老年生活中重要的存在。但是与年轻人相比,村里老年人对电脑和手机依赖度低于年轻人。农村地区文化娱乐活动较缺乏,年轻人对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靠手机上网和电脑游戏,手机不离身是村里年轻人的常态,与年轻人每天较长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不同,老人每日使用电脑和手机的时长较短。农村地区,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以获取信息为例,村里年轻人习惯于打开手机电脑搜索信息,在各种 app 上看新闻,而老年人则倾向于从电视上看新闻获取信息,《新闻联播》是村里老人收看较多的节目。与手机和电脑相比,老人更倾向于从电视上获取信息,换言之,老人对电视的依赖程度高于电脑和手机。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网络媒介并不是服务农民的主要信息渠道1。与传统的电视媒介相比,新媒体进入老人的生活中,但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进去老人的心中,导致老人在使用习惯上更倾向于选择熟悉信任的电视,一方面,对于老年人来说,电视屏幕大,声音洪亮,人物影像清晰,老人看得清晰听得清楚,手机和电脑品屏幕相对较小,相对而言不如电视操作方便。另一方面,老年人认为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身体伤害较大,在老人看来,越来越多青少年近视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即为手机和电脑接触和使用时间较长,电子屏幕损伤眼睛,长时间瘫坐玩电子产品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从健康层面来说,老人对电子产品心存芥蒂,会刻意减少电脑手机的使用时长和使用频率。
二、网络参与度低 网络信息甄别差
农村老年人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增大而不断的缩小,社会交往和活动相应减少,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往往依附于年轻的子女,对外界的了解和感知来自子女以及电视。对于农村老人来说,智能手机和电脑是方便生活的工具,新媒体到来改善了生活,使人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和认识世界,随时随地上网可移动性强这点比电视更方便。但是对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限制老人自由的使用,与电视简单操作相比,手机以及电脑的功能多样且操作复杂,这对于学习能力逐渐下降的老人来说具有挑战性,其次,正是因为具有强大的功能,使得老人在会用和熟练会用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用停留在会操作层面,而熟练使用则意味着不仅会操作,能够发挥手机功能服务于生活的作用。
............................
第三章 新媒体接触和使用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影响.............................43
第一节 增强家庭成员交流,促进家庭和谐..................................43
第二节 方便和丰富日常生活,提升生活幸福感..............................45
第四章 影响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因素....................................50
第一节 思维:传统思维阻碍新媒体使用...................................50
第二节 文化:媒介素养与文化程度影响新媒体使用....................................52
第五章 缩小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对策...................................63
第一节 创造良好的客观物质环境.........................63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无线网络覆盖率..........................63
二、研发推广适宜设备................................................................................64
第五章 缩小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对策
第一节 创造良好的客观物质环境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无线网络覆盖率
疫情期间,山区学生为上网课而漫山找网的新闻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山村地区以及农村地区上网难成为摆在人面前的现实问题。从整体上看,我国互联网发展程度高,但是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在不少农村地区,仍有部分家庭缺少上网条件和硬件设备,成为农村地区上网面临的第一道坎,没有网,上网就成为一纸空谈。农村消费能力相对而言较弱,将网线从行政村迁至所管辖的自然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用户不明显,导致网络运营商选择将光纤运送到行政村,而行政村下面的自然村则被阻断在上网的最后一公里处。农户想要安装电脑上网,需要寻求运营商为其专门拉设网线安装宽带,安装过程复杂,很多农村家庭怕麻烦而不愿意接入,这也导致农村家庭上网主要依靠手机流量,在农村地区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具备无线上网的条件。有设备而没有无线网络,农村地区村民上网主要靠手机流量。一方面流量上网的资费相对较贵,视频等流量消耗较大,长时间使用流量上网产生的费用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较大支出。另一方面,手机流量上网受手机信号影响较大,在农村地区上网信号较差,出现网速较慢的情况,影响农村地区上网体验。拉网线费时费力,农村有线网络接入量少,上网不方便是限制农村上网的因素之一。
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线不入户、入不了户的情况普遍,从用流量到用无线上网,这中间需要网络营运商和农村家庭双方的协调和努力。将网线送至家门口,需要运营商更加关注网络覆盖的社会效益,同时,需要农户家庭改善思维方式,愿意接入互联网。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乡村中老年群体更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人的振兴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网络覆盖率,破除网络接触的第一重障碍,才能解除农村老人想上网却没有网的尴尬境地。
...............................
结语
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如滔滔洪流席卷着现代城市,社会中的每个人或主动或被动加入快速信息化的浪潮中,人人都能成为新技术的使用者,成为新技术一泻千里洪流中的参与者。而农村地区发展相对缓慢,与城市中激烈迅猛的态势相比,新技术在农村的发展相对迟缓平和,只是在不断地渗透。本文关注的是皖北农村老年人新媒体接触和使用问题,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新媒体使用特征及其影响,通过参与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探寻影响农村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缩小农村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建议。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中人的发展与振兴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帮扶,农民连接着农业和农村,农民得到发展,才能更好的建设农村,助力农业发展。农村老年群体对农村发展建设有着特殊贡献,因此农村老年群体的新媒介诉求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在数字化进程中,运用新技术帮助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是当前社会不可避免的重要话题,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化时代,缩小农村老年人新媒介使用方面的数字鸿沟,可以帮助农村老年群体享受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本文对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和深描,对当前农村老年人传统媒介的使用习惯以及新媒体接触和使用等做初步调查,在村庄与老人的日常交流交往中撰写观察日志,记录并积累关于农村老人媒介使用的原始资料,分析新媒介在农村老人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其次,在与农村老人的深度访谈中,探索分析老年人在使用新媒体设备中所呈现出的特点,以及新媒介使用对老年人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在日常参与和访谈中,了解影响老年人新媒体使用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老年人在新媒体使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相应解决建议,着力于缩小农村老年人新技术使用中的数字鸿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