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范文参考5篇「新闻媒体论文」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8758 论文编号:sb2021100616444738624 日期:2021-10-0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怎么写?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主要研究传统新闻、网络新闻、新闻摄影等方面。本文为大家提供5篇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表格 3-1 新时代央视生态文明主题网络公益广告列表(作者整理自制)
表格 3-1 新时代央视生态文明主题网络公益广告列表(作者整理自制)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一:社交媒体时代网络集体行动话语和动员机制研究——以“8.17爱国青年网络出征”为例

本文在选定“8·17爱国青年网络出征”案例的基础上,采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深度访谈法对出征行动中行动积极分子在主要动员平台新浪微博上留存的话语痕迹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在赵鼎新提出的“文化对社会行动者行为的影响机制”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构建出用于解释此次出征行动话语形成的微观模型,即身份认同的搭建、框架整合下的策略性动员和情感激发,并尝试在此基础上还原出征行动的动员图景。研究发现,“8·17爱国青年网络出征”这一网络集体行动在出征过程中形塑的话语表达呈现出三大主题特征,即饭圈用语和爱国叙事的融合,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与共鸣以及出征行动的过程叙事。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2.1 集体行动与网络集体行动
        2.1.1 集体行动研究综述
        2.1.2 网络集体行动研究综述
    2.2 帝吧出征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内容分析法
        3.2.2 文本分析法
        3.2.3 深度访谈法
第四章 爱国青年网络出征的动员话语
    4.1 爱国青年网络出征事件回顾
    4.2 微博平台动员话语的内容分析
        4.2.1 样本特征描述
        4.2.2 词频统计
        4.2.3 微博转发
        4.2.4 LDA主题模型分析
    4.3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文本分析
        4.3.1 饭圈用语与爱国叙事的融合
        4.3.2 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与共鸣
        4.3.3 出征行动的过程叙事
第五章 出征话语建构与动员机制分析
    5.1 身份认同与话语建构:8·17网络出征中的话语主体
    5.2 框架整合与话语建构:行动组织者的策略性动员
    5.3 情感激发与话语建构:基于愤怒和狂欢的表达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二:尼日利亚早期报纸源流初探

尼日利亚因人口众多和经济发展迅速而常被称为“非洲巨人”,其现代新闻传播业发展也十分迅速,这离不开其早期报纸发展所奠定的坚实基础。目前国内关于尼日利亚早期报纸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此具有补充价值。本文主要在英国殖民主义和尼日利亚民族主义的理论视角下并运用情境分析研究方法研究了尼日利亚早期报纸的诞生与发展情况以及其对尼日利亚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尼日利亚早期报纸诞生和发展于早期的英国殖民统治和尼日利亚民族主义运动时期,必然会受到英国殖民主义和尼日利亚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并影响其社会发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主题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尼日利亚早期报纸诞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19世纪英属西非报纸起源
        一、非洲社会传统信息传播方式
        二、19世纪英属西非报纸的诞生
    第二节 英国殖民统治前后的尼日利亚
        一、英国殖民统治前的尼日利亚
        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尼日利亚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萌芽阶段: 19世纪尼日利亚报纸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节 19世纪中叶尼日利亚报纸起源
        一、亨利·汤森与《为埃格巴部落民所办报纸》
        二、罗伯特·坎贝尔与《英属非洲人报》
    第二节 19世纪末尼日利亚本土报纸发展概况
        一、19世纪末拉各斯殖民地的发展概况
        二、19世纪末尼日利亚主要报纸和报人
    第三节 19世纪末经济因素影响下的报纸民族主义
        一、报界对英国殖民入侵的矛盾态度
        二、报界发起的文化民族主义运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展阶段: 20世纪初尼日利亚报纸的发展与被压制
    第一节 20世纪初尼日利亚本土报纸发展概况
    第二节 20世纪初尼日利亚报界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反抗
        一、报界对英国干预约鲁巴族主权的反抗
        二、报界对尼日利亚人政治权利的积极争取
        三、报界对尼日利亚南北保护国合并的反抗
    第三节 英国殖民政府对尼日利亚报界的压制
        一、第一部新闻法:1903年《报纸条例》
        二、第一部煽动罪法案:1909年《煽动罪条例》
        三、失败的报纸审查制度
    第四节 20世纪20年代尼日利亚报纸的多元化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下的尼日利亚早期报纸
    第一节 殖民主义下的尼日利亚早期报纸
    第二节 民族主义下的尼日利亚早期报纸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三:新媒体平台下海洋新闻运营策略研究
 

表 2-1 2020 年中国广告黄河奖影视公益广告获奖作品主题分类
表 2-1 2020 年中国广告黄河奖影视公益广告获奖作品主题分类


2001年,联合国正式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指出海洋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和空间,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开始陆续将战略重点转向海洋。美、日、加等各个海岸线国家都相继制定出海洋战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1显示“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0%”。大众媒体作为记录时代并影响时代进程的媒介方式,面对日渐增长的海洋经济,必须承担起培养和强化公众海洋意识的教育责任。研究者将立足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海洋新闻类新媒体2发布平台,以研判在海洋新闻的新媒体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2.1 文献综述
    2.2 研究方法
        2.2.1 内容分析法
        2.2.2 框架分析法
        2.2.3 深度访谈法
        2.2.4 案例分析法
3 新媒体平台下海洋新闻的内容运营策略
    3.1 样本选取
    3.2 资料分析与数据展示
        3.2.1 内容生产
        3.2.2 内容呈现
        3.2.3 内容分发
    3.3 研究结论与讨论分析
4 新媒体平台下海洋新闻的实践现状
    4.1 研究方法
    4.2 确立访谈对象与访谈提纲
    4.3 研究发现
        4.3.1 多元主体的媒介格局
        4.3.2 专业媒体的任务导向与其他机构的“非专业”
        4.3.3 海洋新闻类原生新媒体百花齐放
        4.3.4 运营者目标明确但效果不佳
5 海洋新闻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5.1 海洋新闻类新媒体实践的个案分析
        5.1.1 国内案例——浙江海港集团
        5.1.2 国外案例——CNN
    5.2 新媒体发展路径
        5.2.1 用户定位与服务意识
        5.2.2 热点意识与新媒体产品内容运营规律
        5.2.3 内部多媒体经营与外部多主体协同
        5.2.4 创造特有IP与形成“海洋+”文化产品
6 结语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四:网络媒体抑郁症报道框架及媒介形象研究——以新浪网为例

本文研究发现,网络媒体关于抑郁症的报道以事实陈述框架和呼吁关注框架为主,积极抗争框架和医疗与制度框架为辅;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主题框架随着时间而不断合理,深度报道也有所增加。整体来说,我国媒介抑郁症议题如今已经进入“科学时期”,并开始向“人性时期”迈进,但是距离真正地“人性时期”和“政治时期”还有一定的距离。抑郁症媒介形象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是抑郁症报道的新闻框架。在媒介真实的影响下,受众激活或者重构认知框架主动建构主观意义的媒介形象。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抑郁症报道研究文献综述
        1.3.2 媒介形象文献综述
    1.4 理论依据
        1.4.1 臧国仁三层框架理论
        1.4.2 梵·迪克话语分析理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2.1.1 研究问题
        2.1.2 研究方法
    2.2 样本选取和研究单位
        2.2.1 样本选取
        2.2.2 研究单位
    2.3 类目构建
        2.3.1 高层次框架
        2.3.2 中层次框架
        2.3.3 低层次框架
第3章 抑郁症报道框架分析与呈现
    3.1 高层次框架分析
        3.1.1 主题分析
        3.1.2 标题关键词分析
    3.2 中层次框架分析
        3.2.1 消息来源分析
        3.2.2 报道结构分析
    3.3 低层次框架分析
        3.3.1 情感倾向分析
        3.3.2 报道篇幅分析
    3.4 新浪网抑郁症议题进入科学时期
        3.4.1 抑郁症报道框架结果分析
        3.4.2 新浪网抑郁症议题进入科学时期且开始向人性时期迈进
    3.5 抑郁症报道框架呈现
        3.5.1 抑郁症报道的事实陈述框架
        3.5.2 抑郁症报道的呼吁关注框架
        3.5.3 抑郁症报道积极抗争框架
        3.5.4 抑郁症报道的治疗与制度框架
第4章 从抑郁症报道框架分析到媒介形象呈现
    4.1 公众对抑郁症患者形象的认知
        4.1.1 关于公众对抑郁症患者形象的认知调查
        4.1.2 公众抑郁症认知
    4.2 基于报道框架和公众认知的媒介形象呈现
        4.2.1 悲观消极自杀自残者
        4.2.2 值得同情关爱者
        4.2.3 妨碍社会秩序者
        4.2.4 积极抗争者
    4.3 抑郁症患者真实形象呈现
        4.3.1 敏感且自卑的形象
        4.3.2 积极努力生活的形象
        4.3.3 立体鲜活的正常人形象
        4.3.4 抑郁症患者真实形象与媒介形象对比
第5章 问题与思考
    5.1 网络媒体报道抑郁症的问题分析
        5.1.1 主题呈现片面化
        5.1.2 报道结构简单化
    5.2 网络媒体抑郁症报道的重构建议
        5.2.1 合理报道框架平衡报道
        5.2.2 拒绝猎奇注重社会效益
        5.2.3 科学归因深度报道
        5.2.4 政策解析多方位报道
结语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五:垃圾分类环境主张建构研究——基于媒体和环保NGO的分析(2010-2019)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大传播主体的话语文本展开分析,分析其在垃圾分类环境主张的社会化建构中如何进行话语建构与共识生产。面对“垃圾围城”的环境风险,政府所主张的垃圾焚烧方案因技术的不确定性风险引发争议,公众借助于焚烧所产生的物质二噁英实现了风险确认,垃圾分类作为解决“垃圾围城”的替代性方案在焦点事件中得以“再出场”,走入公共场域中引发广泛关注。面对焚烧争议,一方面,媒体吸纳民间话语放大垃圾分类的环境主张,呼吁政府“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将垃圾分类作为应对“垃圾围城”的长久之道。媒体基于自身的合法性地位,通过责任归因和治理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垃圾分类话语的“制度化”和“结构化”,并推动其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综述
2 垃圾的产生与治理
    2.1 作为现代产物的垃圾
    2.2 现代性驱动下的近代垃圾治理
    2.3 改革开放后的垃圾治理政策
3 环境主张集成:风险语境下的垃圾分类主张再出场
    3.1 风险社会:垃圾危机爆发的现代语境
    3.2 焚烧争议:技术的“不确定性”后果
    3.3 环境主张集成:垃圾分类再出场
4 媒体的环境主张表达:责任归因与合法性建构
    4.1 媒体新闻框架与垃圾议题表征
    4.2 媒体的垃圾分类主张表达
    4.3 媒体的垃圾分类话语生产逻辑
5 环保NGO的环境主张表达:价值观培育与政策倡导
    5.1 环保NGO与绿色话语生产
    5.2 环保NGO的垃圾分类主张表达
    5.3 环保NGO的垃圾分类话语生产逻辑
6 垃圾分类主张协同建构及其未来展望
    6.1 媒体与环保NGO主张建构的协同与互补
    6.2 垃圾分类主张建构的阻碍性因素分析
    6.3 垃圾分类主张建构的未来展望
结语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