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5例「新闻媒体论文」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在职研究生论文 On-the-job graduate paper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62524 论文编号:sb2021081117162936856 日期:2021-08-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怎么写?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主要研究传统新闻、网络新闻、新闻摄影等方面。本文为大家提供5篇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表 1.1 “媒介融合”视角研究对比表
表 1.1 “媒介融合”视角研究对比表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一:《临沂日报》精准扶贫报道研究

本文以《临沂日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的相关报道分析入手,进而通过对扶贫报道的传播特点和传播效果的分析,探析地方媒体的精准扶贫报道模式,以期为地方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以及类目建构法相结合的方式,对《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新闻传播等学科理论对论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1.背景与目的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关于精准扶贫的文献综述
        2.关于媒体助力精准扶贫的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对象及研究样本的选取
        2.研究思路与内容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1.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难点
        3.研究的创新之处
    (五)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内容分析法
        3.田野调查法
一、临沂地区的贫困现状及精准扶贫概述
    (一)临沂地区概述
        1.临沂地区基础条件概述
        2.临沂地区贫困现状概述
    (二)临沂地区的精准扶贫概述
        1.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
        2.临沂地区的精准扶贫举措概述
        3.临沂地区精准扶贫面临的难点及成因分析
二、《临沂日报》精准扶贫报道分析
    (一)设计与方法
        1.关于媒体的选择
        2.样本的选取及研究方法
        3.类目建构
    (二)报道分析及发现
        1.《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系列报道的数量分析
        2.《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系列报道的体裁分析
        3.《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系列报道的主题内容分析
        4.《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系列报道的新闻来源分析
        5.《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系列报道的语气分析
        6.《临沂日报》精准扶贫系列报道的农民话语引述分析
    (三)《临沂日报》精准扶贫报道分析的总结与反思
        1.《临沂日报》精准扶贫报道的“媒体扶贫”价值
        2.《临沂日报》精准扶贫报道在“媒体扶贫”中存在的不足
三、从《临沂日报》看地方媒体如何助力精准扶贫
    (一)优化“精准扶贫”的外部舆论环境
    (二)培养公众的媒介素养,增强公众的媒介使用能力
    (三)发挥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拓宽信息传播的终端与渠道
    (四)创新“精准扶贫”系列报道
        1.报道主体应从政府为主向贫困群众过渡
        2.在强化正面报道效果的基础上,增加批评监督报道比例
        3.在报道方式上发挥“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二:当前国内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表达现状与重构——以《农民日报》为例

本文运用利益、话语和规制等理论,结合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实地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农民日报》为例,对其新闻报道从内容特点和话语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农民话语表达,并以此为据进一步探究当前国内农业媒体中的农民话语表达之现状、不足与对策。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一方面,党的“十八大”后,《农民日报》在报道内容上展现出的农民形象与农民实际情况大致相符,以“三农”内容为重点,报道案例典型、具有较高的普世性,其农业新闻报道大多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维护了农民利益诉求;在报道叙事上,涉及不同题材、领域的“三农”新闻,共同形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的变化。另一方面,《农民日报》在涉农报道中仍然存在若干不足,与现实农民需求存在一定的间距,主要表现为:报道上呈现明显的主题、地域失衡;不同主体的话语权失衡,农民利益诉求被遮蔽、被代言,农民成为新闻话语中的“缺席者”,等等。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对象
    1.2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设计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利益理论
    2.2 话语理论
    2.3 新闻媒体规制理论
3 农业媒体的内容和话语表达现状:以《农民日报》为个案
    3.1 对《农民日报》的内容分析
    3.2 对《农民日报》的话语分析
4 媒介话语表达与农民现实需求的间距:以《农民日报》为个案
    4.1 目标:宣传与实用的间距
    4.2 地域:偏向与平衡的间距
    4.3 内容:引导与监督的间距
    4.4 主体:他者与自我的间距
5 当前国内农业媒体中农民话语表达的重构
    5.1 制度规制:强化服务、维护农民利益
    5.2 内容规制: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保障农民话语权
    5.3 主体培养:提升农民媒介素养和话语表达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三:危机传播视角下事故灾难事件微博舆情引导研究 ——以大兴“11.18”火灾为例
2.1 呼和浩特新闻网“青城眼”专题板块截图
2.1 呼和浩特新闻网“青城眼”专题板块截图

本文要借助大兴“11.18”火灾”事故,分析其在舆情发展过程中,舆情引导主体所存在的问题。从特殊到一般,提出针对事故灾难事件微博舆情引导策略的优化建议。文章总分为5个章节,研究过程为第3章,研究结论为第4和第5章,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第1章绪论;第2章理论基础和概念阐述。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本篇论文的重点内容。第3章为案例分析,在危机传播四阶段理论基础上将大兴火灾分为形成期、爆发期、蔓延期和消退期,抽取了12个微博样本用户在2017年11月19日—12月2日期间所发布的有关大兴火灾的微博和网友评论内容作为分析的文本,研究微博舆情各个发展阶各个舆情主体的行为特点。第4章是在第3章的研究基础上,发现大兴火灾事故微博舆情各个发展阶段中舆情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阐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斯蒂文·芬克危机传播的四阶段分析理论
        2.1.2 沉默的螺旋理论
        2.1.3 意见领袖
    2.2 概念阐述
        2.2.1 事故灾难事件
        2.2.2 微博舆情
第3章 案例分析——大兴火灾微博舆情发展过程
    3.1 事件概述
    3.2 微博数据处理
        3.2.1 抽取数据分析样本
        3.2.2 建立数据分析框架——时间、内容、数量
    3.3 具体分析微博舆情发展的四个阶段
        3.3.1 微博舆情形成期:新闻媒体的推动
        3.3.2 微博舆情爆发期:政府、媒体和网民的共同作用
        3.3.3 微博舆情蔓延期:网民的质疑声音减弱
        3.3.4 微博舆情逐渐消退
第4章 大兴火灾事故微博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4.1 新闻媒体:缺乏微博舆情引导的主动性
        4.1.1 信息传播形式单一,影响信息传播效果
        4.1.2 议题设置角度疏于对网民的引导
    4.2 政府:未充分发挥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作用
        4.2.1 信息发布不及时
        4.2.2 网民反馈回应迟缓
        4.2.3 权威信息扩散速度慢
    4.3 意见领袖:舆情引导出现偏差
        4.3.1 迎合网民情绪盲目传播信息
        4.3.2 非理性的情绪表达
第5章 事故灾难事件微博舆情引导策略
    5.1 新闻媒体:提高新闻舆论引导力,有效疏通民意
        5.1.1 丰富信息传播形式
        5.1.2 准确设置议题角度
    5.2 政府:优化政务微博运营模式,提升关注度
        5.2.1 利用微博发布权威信息
        5.2.2 积极与网民互动
        5.2.3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5.3 意见领袖:理性表达,正确进行舆情引导
        5.3.1 传播准确信息
        5.3.2 发表客观评论
第6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四: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的价值理性研究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智能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呈现出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发展趋势,表现出依靠抽象还原、定量计算和标准化运作的逻辑,将现实世界的信息传播规律转换成可量化、可计算的数学公式,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机器新闻写作可以提高信息生产效率、增加信息产量;信息推荐机制可以实现海量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全面的个人信息收集可以实现基于用户场景的精准推送;运用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智能技术,人们可以通过机器更准确地认知外界事物。但是工具理性受人诟病之处表现在,它过于追求高效量产、标准化作业和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带来工具理性的膨胀和价值理性的萎缩。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概述与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第一章 智媒体发展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技术成熟
        一、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智能技术推动媒体智能化发展
    第二节 经济转型
        一、智能技术发展催生智能经济形态
        二、传媒业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新路径
    第三节 政策支持
        一、发展人工智能已成全球共识
        二、国内加紧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第四节 行业试验
        一、媒体智能化应用早期探索
        二、智能编辑部模式日渐成熟
第二章 智媒时代工具理性主导新闻媒体变革的表现与影响
    第一节 工具理性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智媒时代工具理性主导新闻媒体变革的具体表现
        一、高效、模式化的机器新闻写作
        二、精准、个性化的信息推荐
        三、开放、全面化的个人信息搜集
        四、智能、可量化的信息识别
    第三节 智媒时代工具理性主导新闻媒体变革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二、消极影响
第三章 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维护价值理性的必要性
    第一节 价值理性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维护价值理性的内在要求
        一、技术负载社会价值
        二、媒介传承社会文化
        三、媒体承担社会责任
    第三节 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维护价值理性的意义
        一、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有利于改善信息传播环境
        三、有利于确定伦理道德边界
        四、有利于坚持专业标准
第四章 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维护价值理性的路径
    第一节 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共融发展
        一、改进技术逻辑,融入专业理念
        二、加强技术公司与媒体机构合作
    第二节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性
        一、智能技术应用体现以人为本
        二、人机协作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第三节 坚持做智媒体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一、加强多学科交流,制定平台准则
        二、促进社会公共传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新闻媒体论文范文五: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传播内容研究

本文将通过对微博平台上的移动短视频新闻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研究,以此为突破口来具体分析当下移动短视频新闻的主题特征、呈现形式和叙事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新闻业的相关实践案例,从移动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模式、制作形式和分发渠道三个层面,对这一新兴媒介形态的生产机制进行考察;最终,根据论文的研究成果,结合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提出移动短视频新闻在内容生产与传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对当下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点
2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2.1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2.1.1 移动短视频的定义
        2.1.2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定义
        2.1.3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特点
    2.2 移动短视频新闻兴起的原因
        2.2.1 移动技术因素
        2.2.2 媒体环境因素
        2.2.3 受众需求因素
    2.3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
        2.3.1 国外发展现状
        2.3.2 国内发展现状
3 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分析
    3.1 样本来源、抽样方法和类目建立
        3.1.1 样本来源
        3.1.2 抽样方法
        3.1.3 类目建立
    3.2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主题特征
        3.2.1 突发事件报道为主
        3.2.2 聚焦公众监督领域
        3.2.3 新闻视角贴近百姓
        3.2.4 软新闻占主流地位
    3.3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
        3.3.1 标题内容:突出语言的吸引力
        3.3.2 视频时长:集中在2分钟以内
        3.3.3 视觉元素:多使用解说型字幕
        3.3.4 听觉元素:重视现场音的收录
    3.4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叙事特点
        3.4.1 单一化的叙事视角
        3.4.2 去故事化的叙事理念
        3.4.3 多元化的叙事模式
4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生产机制
    4.1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生产模式多元化
        4.1.1 PGC模式:专业生产内容模式
        4.1.2 UGC模式:用户生产内容模式
        4.1.3 PUGC模式:联合生产内容模式
    4.2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制作形式专业化
        4.2.1 前期制作:注重镜头运用,增强现场感
        4.2.2 后期制作:视频时长压缩,叙事内容精简
        4.2.3 数字技术的运用:机器人新闻
    4.3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传播渠道社交化
        4.3.1 新闻客户端:个性化算法的推送
        4.3.2 社交媒体:第三方平台的分发
5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
    5.1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的现存问题
        5.1.1 新闻真实性下降,“反转新闻”兴起
        5.1.2 个性化算法过度运用,信息茧房问题凸显
        5.1.3 新闻同质化严重,平台差异化意识欠缺
    5.2 移动短视频新闻内容生产的发展对策
        5.2.1 引入多重把关人机制,恪守新闻专业主义
        5.2.2 打破信息茧房的壁垒,戳破“过滤气泡”的限制
        5.2.3 实施差异化分发策略,创新媒介传播形态
6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都有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