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2017 年,美国根据《1974 年贸易法》第 301 条款,在涉及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领域启动对中国的调查。2018 年 3 月 2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同日,中方商务部宣布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至此,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经过两年多的经贸谈判,中美双方于美东时间2020 年 1 月 15 日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并不是中美第一次发生贸易摩擦。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曾多次就知识产权领域问题向中国发起 301 调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贸易争端摩擦基本上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协商。特朗普上台后,大力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向贸易伙伴发起贸易战,同时纷纷退出重要国际组织与协议,走向“逆全球化”。IMF 发布的 2018 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增加,美国宣布的关税提高政策和来自贸易伙伴的反制措施可能将使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从而影响全球供应链和资源配置,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阿根廷 G20 峰会在中美贸易战打响的背景下如期进行,各国媒体均对此次会面保持高度关注。
G20 源于 G7(七国集团财长会议),最初为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在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意识到需要站在更高层面进行对话合作,遂将 G20 升格为领导人峰会,G20 成为全球经济合作对话的重要平台之一。
.......................
1.2 研究内容
本文内容由六个部分组成。
第一个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阐明有关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以及议程设置第三层的主要研究,同时引用世界体系中的中心与边缘的概念,为下文的分析做铺垫。
第三部分明确研究问题,进行研究数据的处理,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文本编码,获得 G20 峰会报道的议程和“中美贸易战”的属性议程。
第四、五部分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 G20 媒体议程网络和“中美贸易战”属性议程网络,结合可视化图像与文本数据分析媒体议程网络与属性议程网络。
第六部分进行讨论,归纳与总结本研究所得,指出不足之处,对未来研究方向与规划提供建议。
.............................
二、文献综述
2.1 议程设置第三层
李普曼在其 1922 年出版的经典著作《舆论学》一书中首次总结了议程设置的概念,该书开篇第一章为“外部世界与我们头脑中的图像”,李普曼认为,舆论的反应并非针对环境,而是来自新闻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麦库姆斯,2018)。受众想什么,怎么想?1968 年,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Maxwell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Shaw)于教堂山(ChapelHill)研究中发现,媒体所报道的议程和选民心中认知的主要议程具有极大相关性,随后提出“议程设置”的概念(agenda setting)。议程设置理论来源于关注大众传播影响公众对社会与政治议程的效果。20 世纪末,互联网和多种传播技术纷纷崛起,使得各种媒介及其内容之间的传统界限日益模糊,这些新渠道重新定义大众传播,并扩大在社会中的议程设置作用。从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报纸、电视、广播,到如今的新兴媒体Facebook、Twitter、YouTube 和微信微博等,议程设置理论亦从第一层关注议程(issue),到第二层的属性(attribute),再到第三层网络(network),研究视野正在逐步拓宽。
在议程设置第一层中,研究者常对新闻报道中的媒介议程进行内容分析,公众议程则通常应用问卷调查,分别得出被报道所强调的客体(object),通过比较两方议程的时序因果来认定媒介议程和公众议程是否存在关系。被报道所强调的内容可能是公共事务,政治议程,或是其他领域。
议程设置第二层,称为属性议程设置(attribute agenda setting),研究对象从领域深入到具体因素,议程设置的第一个层面是指客体(object)显著性的转移,第二个层面是指属性(attribute)显著性的转移。议程被抽象地定义为一系列客体,而这些客体有自己的属性,这些属性描述的是特征特性,有些属性被强调而另一些被忽视,属性议程影响受众对客体的理解(麦考姆斯,2007)。

...........................
2.2“中心-边缘”结构下的国际新闻报道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提出“中心-边缘(”Core-Periphery)的概念,分析了拉美经济如何受到外部影响,论证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全球经济体系是如何进行分工和运作的(普雷维什,1990)。一些拉美学者及社会改革者意图改变边缘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困境,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六十年代,依附论学派借用普雷维什的中心-边缘结构作为其核心概念,随之发展理论(张康之,张桐,2014)。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认为,处于边缘地位的外围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有“依附性”,因此始终受中心国家的剥削和控制(李琮,1985)。在他看来,世界体系在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中形成,发达国家即为体系的中心,欠发达国家处于边缘。世界体系理论学者蔡斯-邓思(ChristopherChase-Dunn)在简述现代世界体系时说:“在当前的体系中,所谓的‘先进’(advanced)国家或‘发达’(developed)国家组成了中心,而‘欠发达’(less developed)国家则处于边缘。”(张康之,张桐,2015)美国经济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于 1974 年出版了著作《现代世界体系》的第一卷,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主要是一个经济体系,根据世界体系理论提出“中心-半边缘-边缘”的格局。有学者认为,半边缘只是在“中心-边缘”的二元分类中对边缘的再区分,实际上,仍旧是单一的“中心-边缘”关系。在时间维度中,半边缘会被打入边缘,而不是向中心跃进,即使 GDP 和经济发展超过中心国,政治和话语方面仍然受制于中心国(张康之,张桐,2015)。对于半边缘,沃勒斯坦解释道:“半边缘区不是统计学上的划分,也不是另一种其他类别,半边缘地区是一个世界经济必需的结构因素。”(沃勒斯坦,2013)沃勒斯坦肯定了半边缘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起到连接作用,对维持世界体系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
三、研究设计.............................11
3.1 研究问题..............................11
3.2 数据收集..........................11
四、四国对 G20 峰会的媒体议程网络分析.................16
4.1 G20 峰会的媒体议程网络.................................16
4.2 G20 峰会媒体议程网络的中心度分析....................18
五、中美贸易战的属性议程网络分析...................................24
5.1 中美贸易战的属性议程网络...................................24
5.2 中美贸易战属性议程网络的中心度分析..................26
五、中美贸易战的属性议程网络分析
5.1 中美贸易战的属性议程网络
笔者进一步分析 “中美贸易战”的属性议程,观察“中美贸易战”的报道内容选择使用什么特征进行该议程的描述。根据内容分析,从所有媒体样本中总结得出18 个属性议程。
中国媒体下的属性议程网络有 35 条连线。紧密联系的属性议程是“特朗普”、“关税”、“中美经贸冲突”、“习近平”、“外界期待”这五个点,这些点均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
几乎每一篇美国的媒体样本都有讨论中美贸易战的议程,属性网络有 70 条连线,网络关系更为复杂。关系较密切的属性议程为“特朗普”、“习近平”、“关税”、“中美经贸冲突”、“经济体地位”。

......................
六、讨论
6.1 研究结论
(1)阿根廷 G20 峰会作为全球性事件,不同国家主流媒体的议程既有共性,也体现了报道本土化。
“G20”、“中美会晤”、“中美贸易战”在四国议程里属于中心度十分高的议程,说明这些议程在四国报道中受到很大关注。对于四国主流媒体来说,这些议程不断被反复提及,说明这几个议程具有新闻价值,符合报道需求。另外,四国主流媒体的 G20 议程网络体现了对与本国相关议程极为关注,如中国的“中国贡献”;美国的“特普会取消”;印度的“印度将举办 G20”;墨西哥的“墨总统结束任期”。对各国来说,G20 峰会报道中既有相同的讨论焦点,同时也各有侧重的议程。
(2)媒体议程体现了 G20 峰会作为外事交往的作用,与会成员达成峰会共识的过程较为艰难,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备受关注。
G20 峰会作为全球性经济峰会,作用不仅仅只在于解决经济问题,同时还是与会成员进行外交的场所,多边外交如本次阿根廷峰会中,俄罗斯、印度、中国三边会谈,美国、印度、日本三边会谈,金砖国家进行非正式会谈,以及许多场双边外交活动。
四个国家中,中国、印度、墨西哥都比较关注“G20”议程,提及 G20 的意义,回顾机制建成十年的成就,展望未来努力的方向,美国在此议程表达较弱,仅提到本次峰会需要解决贸易、气候和人权等议题带来的分歧。整体而言,四个国家均少有强调“峰会联合公报”,对峰会结果避而不谈,所有样本的媒体议程网络里“峰会联合公报”的中心度都偏低,印度和墨西哥没有提及联合公报,中美的报道则侧面反映联合公报达成的困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