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基本情况及样本说明
第一节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基本情况
一、创办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 8.54 亿,互联网在我国普及率达到 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8.47 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占比高达 99.1%。 互联网已在我国呈现飞速发展态势,网络问政逐渐成为网民参与社会生活讨论、行使公民合法权利的一种新方式,有效弥补政府工作效率低下、缺乏协调互动性的不足之处,开创了一个平等沟通的网络新格局。在人民网创办《地方领导留言板》后,各地政府和各主流媒体纷纷开始开办各种形式的网络问政平台,各级领导干部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最新信息、体察民情、接受人民监督,在官方和民间形成密切互动。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信息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受众对于生活中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商业媒体、自媒体不断涌现对传统媒体原有的领军地位带来了巨大挑战,不断改变着原有传受双方的关系,主流媒体如何开展网络问政、如何紧紧把握住正确的舆论导向;政府如何增强政府公信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 2016 年 4 月召开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舆论引导、反映民意的作用,提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这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扭转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利用网络拉近领导干部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在互动中发现群众工作中存在哪些需要改正之处,从而在互联网上创建一个良性互动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图 1.1人民网地方留言板首页
第二节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样本说明
一、数据样本的选取目的
通过对《地方领导留言板》中的留言总量、已回复总量、回复率、留言领域、留言类别等分布情况进行整理,进一步分析《地方领导留言板》在各地留言回复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二、数据样本的选取时间
由于留言数量庞大对于研究有一定困难,而且《地方领导留言板》在创办初期存在着各项技术不完善、知名度不高、数据间隔较远、留言很难获取等方面原因,所以为了保障数据的新鲜性,本文对于《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研究选取时间为 2018 年 6 月 1 日—2019 年 6 月 1 日。
三、数据样本的选取对象
本文选取七个省级行政区中 14 名省级领导干部和十六个市辖区、五十六个地级行政区在内的144 名市级领导干部在《地方领导留言板》(2018年6月1日—2019年 6 月 1 日)中收到的留言为数据样本。
四、数据样本的选取指标
(一)样本来源
样本来源是研究《地方领导留言板》特色的基础,明确数据样本的选取时间和选取对象,避免了研究者的主观判断,保证了本文研究的客观真实。
(二)留言回复率
留言回复率是研究七个省级行政区在《地方领导留言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哪个省级行政区回复率高,同时也可以看出各级领导干部在回复工作中的差别。
.......................
第二章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栏目特色
第一节 内容:折射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多面性
一、直击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各地网民对社会不同领域的需求关注度各不相同,以往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接触民间问题有很多都是经过筛选的,不会直接接触到社会上尖锐敏感的话题,但是《地方领导留言板》克服了这一现象,直接将各种留言公之于众,使政府各级领导干部清晰地认清中国社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在七个省级行政区样本数据中每个领域都有网民留言,但是留言数量却有所不同,其中可以发现共性问题:从留言领域来看城建领域留言最多、从留言类别来看感谢类留言最少。

图 2.1 城建领域留言数量对比图
.............................
第二节 形式:突出网络问政平台的协调性
一、平台专业化为依托
人民网依托于《人民日报》将先进化的技术设备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以人民日报数据中心项目为重点,数据中心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支持力量,汇集了人民日报内部以及其他信息渠道的传媒资源,把社会大数据和政府大数据进行整合,搭建专业的大数据挖掘平台。自人民网创建以来,人民网在凭借《人民日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基础上,汇聚丰富的优质资源,逐步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努力在各个领域打造品牌专栏,依靠自身的努力与创新,受到国内网民的好评。经过发展人民网已获得“优秀特色网站”、“我最喜爱的综合门户类网站”等荣誉称号。
《地方领导留言板》数据报告来自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 2017 年正式更名为“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在舆情监测和分析研究范围高居国内最前沿,具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理论体系,对舆情动态进行 24 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测,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统计分析报告,数据报告具有权威性和可信性。《地方领导留言板》依托人民网自身优势的资源平台和大数据的技术支持,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对热点留言及时进行深度报道、追踪事件的发展动向、推动事件的解决。
二、留言公开化为基础
《地方领导留言板》是网民在平台上留言的第一“把关人”,各有关部门处理网民在《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留言工作中,对留言逐条审核、逐条登记、“把关人”对社会舆论走向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就对各媒体平台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留言界面采取时间倒序的形式,网民随时随地可以看自创办以来的全部留言,其中包括已回复的留言、办理中的留言、未回复的留言,留言界面不显示留言者的真实姓名只显示留言者用户名的第一个字,充分保障了网民的隐私安全。各认领单位对留言回复内容全部公开不回避,各相关单位从网民留言就看统计出哪些问题是目前最重要的最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是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哪些问题是社会敏感话题,这些问题的数量、重要性、回复顺序等方面都要给予重视。
..............................
第三章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0
第一节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存在的问题.........................40
一、留言数量具有差异.............................40
二、回复工作出现滞后..............................42
第四章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的启示...........................50
第一节 主流媒体:以建设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为己任.......................50
一、打通官民两个舆论场...............................50
二、增强网民的参与热情................................52
第四章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的启示
第一节 主流媒体:以建设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为己任
一、打通官民两个舆论场
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于 1998 年率先提出“两个舆论场”的概念,所谓两个舆论场就是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以传统媒体构建的官方舆论场,拥有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特点;以公众为传播主体的民间舆论场,拥有平民化和草根化的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官方舆论场具有极强的震慑力,民间舆论场包含在官方舆论场中属于从属地位,官方舆论场有时甚至可以左右民间舆论场的走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新媒体行业的壮大,我国网民在网络上不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网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每位网民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对某一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参与对某一事件的讨论,改变了过去官方舆论场单方面垄断的舆论格局。
在我国议程设置是舆论导向的第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媒介通过有选择性的报道,把大众注意力引导到与主流价值观相符的地方。《地方领导留言板》通过主动设置议题,聚焦百姓热点问题,帮助百姓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地方领导留言板》承担起自身责任,将领导干部的真实回复公之于众,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承担引领社会舆论的使命。《地方领导留言板》覆盖范围广、适用群体庞大,不仅让网民的意见自由表达,又让主流媒体在民间舆论场的引导作用得到更好体现,主流媒体与政府合作合力在无形之中维护政府尊严、树立政府形象。
.............................
结语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网络问政平台的一面旗帜,在政府和百姓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实的桥梁,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实施舆论监督、为百姓答疑解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通过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一、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作为我国网络问政平台的典型,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内容来看,留言内容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多面性,留言内容直击社会各种问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一问一答的答复模式与网民形成平等对话,拉近了网民与各级领导干部之间的距离。从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形式来看,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以专业化为依托、以全网多端为重点、以公开化为基础、突出强调网络问政平台的协调性。
二、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对于主流媒体打造网络问政平台具有示范性
随着各种形式的网络问政平台不断增多,我国网民表达意见的渠道更为多样,网络问政平台的直接性,符合了网民急需问题被解决的迫切心理,提高了网民对政府办事效率的满意度,《地方领导留言板》对于未来我国网络问政平台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留言回复工作出现滞后、平台推广力度不足等问题,主流媒体在打造网络问政平台时不但要借鉴《地方领导留言板》的成功经验,还要避免《地方领导留言板》存在的问题再次重复出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