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东北局土地改革运动的舆论动员——基于《东北日报》(1946-1948)的实证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102 论文编号:sb2021051309292635494 日期:2021-05-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以《东北日报》为例的党报,继承和发扬了新闻的党性原则、群众路线、服务意识、宣传作用、组织功能等党报新闻思想,在结合马列主义报刊学说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办报经验,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耳目喉舌的作用,是东北地区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是推动民主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这些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为当代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采编报道、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思考,也为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冲击的舆论生态提高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借鉴价值。

第一章 中共中央东北局与东北土地改革运动

第一节 东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历史溯源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虽然主要活跃于北京、上海等受红色文化思潮影响较早的地区,但对纬度最高的东北地区也没有降低重视程度,认为东北地区不仅是“民族革命运动的新重心”,也是在封建帝国主义枷锁下的“很有实力的一股生力军”②。
东北地区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第一次国共合作。1923年 10 月,受中共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派遣,中共党员陈作霖远赴哈尔滨开展政治工作。由他在哈尔滨组建的中共哈尔滨组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奉天、大连等地相继建立支部,在大革命时期,这些东北本地新成立的中共党组织,与当地的国民党一起推动了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发展。
1927 年,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关系从“携手合作”走向“分道扬镳”,东北地区的各级党组织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也未能幸免于难。5 月 18 日至 19 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东北工作会议,决定加强党对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的领导。此后,中共满洲省委成立,这标志着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由统一的党组织集中领导的新阶段。然而,由于国际局势和党内外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土地革命时期党在东北地区的“左”倾错误指导,1936 年中共满洲省委被撤销。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北进入艰难的抗战时期,党在东北地区逐渐失去了统一的领导机关和组织机构。
1940 年,东北抗日联军部分领导人转移至苏联,次年 5 月在伯力成立临时特别委员会,后于抗战前夕同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的支部进行了合并,改组为中共东北委员会,负责领导东北各地党组织活动。至此,东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机关得以重新建立。
........................

第二节 中共中央东北局与《东北日报》
一、中共中央东北局的组建
解放战争爆发后,由于东北地区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此解放东北、掌握东北对于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共七大召开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形势和东北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新的部署。
1945 年 9 月 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次日,以彭真为书记,以陈云、程子华、林枫等人为主要委员的东北局宣告成立,成为了在东北地区全权代表中央指导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同年的 12 月末,东北局按照《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对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部署,决定在非国民党军事部署的东北乡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同时将群众工作提升到重心地位,发动群众斗争建立和巩固东北地区党的政权,在此战略方阵的指导下,东北局做好了“三四年艰苦奋斗”的准备,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党对东北地区的战略方针,有序地开展政权建设、根据地建设以及经济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陆续到达东北地区的关内干部,按照东北局的部署,组建各省市工委,加快了东北地区的地方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
.....................

第二章 《东北日报》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媒介呈现

第一节 清算分地运动时期的媒介呈现
自 1946 年 5 月至 11 月,近 7 个月的时间里,中共中央东北局开展了清算分配日伪土地的运动。在清算分地运动期间,《东北日报》对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报道共计 599 篇,其中消息 480 篇,通讯 99 篇,短评和社论 20 篇。
一、议程设置
如表 1 所示,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第一阶段,即清算分配日伪土地时期,《东北日报》对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报道数量平均每个月报道 86 篇,平均每天报道 2至 3 篇,在 1946 年的 6 月、7 月、9 月和 11 月,报道数量相对较多。
表 1:清算分地运动时期各月土改报道数量分布图
表 1:清算分地运动时期各月土改报道数量分布图
这一阶段,《东北日报》对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议程设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报道各地对日伪土地的清算与分配工作,如 5 月 21 日二版《柳河辑安等地加紧进行分配日伪土地》、5 月 30 日头版《三棵树附近各屯农民建立农会分配敌地 三百十二家无地贫农都有了地种》、6 月 6 日二版《嫩江市焕然一新 敌地千垧分给农民 百余青年踊跃参军》、6 月 11 日二版《绥化民主建设迅猛 分配敌逆土地五千垧 恢复学校繁荣工商 肃清匪伪清算斗争等工作成绩优良》、6 月 21 日二版《嫩江热烈清算分地 龙江大恶霸吐赃一千二百万元 镇东白城群众获敌地二十万亩》等。
.......................

第二节 煮夹生饭运动时期的媒介呈现
自 1946 年 12 月至 1947 年 6 月,近七个月的时间里,中共中央东北局开展了“煮夹生饭”运动,对清算分配日伪土地过程中清算的不彻底、不充分的“夹生地区”进行检查与重新分配。在“煮夹生饭”运动阶段,对土地改革运动的新闻报道共 568 篇,其中消息共 437 篇,通讯共 92 篇,短评与社论共 39 篇。
一、议程设置
如表 3 所示,1946 年 12 月起,东北土地改革运动进行到“煮夹生饭”运动时期,《东北日报》对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报道数量平均每个月报道 81 篇,平均每天报道 2 至 3 篇,在 1947 年的 2 月、3 月、4 月和 6 月,报道数量相对较多。
表 3:“煮夹生饭”运动时期各月土改报道数量分布图
表 3:“煮夹生饭”运动时期各月土改报道数量分布图

这一阶段,《东北日报》对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议程设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报道土改中“夹生地区”重新斗争、重新分地的情况,如 1946 年 12 月 5日二版《富锦工作团重煮夹生饭撂倒大树根 茂盛屯等重分土地真正翻身》、12 月13 日二版《巴彦努力消灭夹生饭 抓紧时间分粮分地 重新发动群众斗倒大恶霸》、1947 年 1 月 15 日二版《汤原蓝田屯展开干到底运动 半生不熟不好看 重新组织重新干》、1 月 21 日二版《呼兰县农工代表大会讨论消灭夹生饭 展开查地运动检查得地户土地观念 分别轻重缓急反复进行坏根斗争》、2 月 9 日二版《洮北检查土地改革发现工作中不少缺点 决定大力消灭夹生饭》、4 月 27 日头版《呼兰柳泉井工作队生产中解决夹生 一同下地调查酝酿 挤出时间挖掉坏根》等。
.....................

第三章 《东北日报》对土地改革运动的报道特点............................30
第一节 消息和通讯的报道特点.............................30
一、报道选材:典型化............................30
二、报道视角:多元化...............................31
第四章 东北土地改革运动的舆论动员策略...........................................38
第一节 群体传播视阈下农民政治身份的符号建构...................38
一、阶级对立意识的启蒙...............................38
二、政治身份符号的建构.......................................39
第五章 《东北日报》土地改革运动舆论动员的作用及启示......................45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舆论动员的作用.....................................45
一、宣传土地改革政策,确保土地改革运动顺利进行...............................45
二、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认同...............................46

第五章 《东北日报》土地改革运动舆论动员的作用及启示

第一节 土地改革运动舆论动员的作用
东北局在历时近三年的东北土地改革运动期间,通过《东北日报》发布的大量土改报道进行舆论动员,这些新闻报道在东北土地改革运动中所起到的舆论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宣传土地改革政策,确保土地改革运动顺利进行;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认同;吸纳土改积极分子,完善东北解放区党组织建设这三个方面。
一、宣传土地改革政策,确保土地改革运动顺利进行
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后,全国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东北解放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将反奸清算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起来,在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农民群众开始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东北土地改革运动期间,随着形势的变化,东北各地土改工作出现不同的问题,东北局因此进行了适时地调整,做出政策上的改变。《东北日报》在此过程中积极地报道东北各地土地改革运动的进程,传播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宣传土改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及其事迹,总结与反思土改斗争失败的原因,批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农民群众的现实,反映土改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情况。从 1946 年《五四指示》的颁布到 1948 年东北全境解放,《东北日报》通过这些新闻报道建立了有体系、有特色的议题建构模式,全面而真实地展现了东北地区各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过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与方针,确保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
........................

结语


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土地改革运动的支持。从启蒙阶级对立意识、酝酿诉苦斗争,到吸纳积极分子、建立基层政权,中共中央东北局将土地改革运动视为革命斗争,通过《东北日报》进行政治宣传和舆论动员,成功实现发动和组织东北地区农民阶级开展群众运动的目的。
从“经济战”到“政治战”、从土改动员到战争动员,1946 年到 1948 年,作为东北局开展政治斗争和社会运动的舆论工具,《东北日报》在报道土改动态的过程中,广泛运用的“三结合”策略,是实现舆论动员的“关键武器”,为推动土改顺利完成发挥了“魔弹”效果。作为地方党报,《东北日报》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性原则,通过近 3000 篇土改报道,对东北土地改革运动进行了全方位、成体系的议题建构,是延安整风运动以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在东北地区的有益尝试,也是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报所开展的一次时间跨度长、传播范围广的有效新闻实践。
宣传是集中体现现代政治的现代战争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东北局的组建,到《东北日报》的创刊,再到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环环相扣,预见性地为战略反攻奠定了坚实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对土地改革运动的报道中,东北局通过《东北日报》在东北解放区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在看不见的“软战场”上“润物细无声”地筑牢舆论阵地。
以《东北日报》为例的党报,继承和发扬了新闻的党性原则、群众路线、服务意识、宣传作用、组织功能等党报新闻思想,在结合马列主义报刊学说和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办报经验,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耳目喉舌的作用,是东北地区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是推动民主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这些宝贵的新闻实践经验,为当代的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采编报道、开展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和思考,也为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冲击的舆论生态提高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