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壁与融合:二次元文化中的主流话语实践——以 Bilibili 视频弹幕网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213 论文编号:sb2020101514463333426 日期:2020-11-07 来源:硕博论文网
鬼畜视频的拼贴形式和仪式化的弹幕文本是 B 站的“本体”,同时,“萌”和“梗”也是这个二次元文化平台不可缺少的元素。主流话语在 B 站的生产传播,选择了与平台风格相适配的呈现策略。无论是以《那兔》为代表的原生动漫,还是诸如“拜年祭”、“跨年晚会”这样的仪式化文本,亦或是那些来自三次元的新闻资讯,都选择了与二次元接轨,在符号层面进行二次元降维,让情感要素发挥作用,实现主流话语和二次元文化的互嵌。可以说,这是官方意识形态与二次元亚文化的破壁融合的一种现实图景。在破壁融合过程中,二次元话语增添了时代精神的内核,主流话语也完成了意义建构,并且在政治宣传、国家认同和弘扬爱国主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章 B 站全貌概览及其话语表现特点

第一节 B 站全貌概览
一、发展流变:从备用网站到国内最大二次元文化平台
B 站根植于二次元文化,是我国目前最大的 ACG 视频弹幕网站。谈及 B 站,不得不说视频弹幕网站的鼻祖——“Niconico 动画”。Niconico 动画日文名为“ニコニコ動画”,由日本 NIWANGO 公司于 2006 年建立。与一般的视频共享网站相比,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字幕留言即时播放功能,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弹幕”。正是因为具备这种特别的弹幕功能,Niconico 动画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2007 年 6 月,中国最早的动漫影视网站 AcFun(简称 A 站)建立,起初该网站只是在做“动漫游戏影音精选”,2008 年 3 月,AcFun 开始模仿 Niconico 动画,提供“弹幕式播放器”,转变成了弹幕视频网站。遗憾的是 A 站的运营不够成熟,曾多次出现运行问题,2009 年,有长达半年的时间都无法访问 A 站,这令其逐渐开始走下坡路。这也为 B 站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2009 年 6 月 26 日,原 Acfun 用户“Bishi”建立了 mikufans,以便在 AcFun 出现问题时代替使用。很快,许多对 AcFun 失望的二次元爱好者转移到了这个阵地,mikufans 随之发展壮大。2010 年 1 月 24 日,mikufans 更名为 Bilibili,与 AcFun 同出一源,B 站也是一个根植于二次元文化、与 ACG 相关的弹幕视频分享网站。B 站正式成立后,逐渐完善功能,细化服务,十分注重用户体验,推行无广告模式、会员准入机制、举办多样节日活动,使其从一个备用站点转变成了 AcFun 强有力竞争对手。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B 站完成了一次次的扩张行动,尤其是在取得广播电视制作证、网络文化经营证和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后,解决了版权问题,购买了大量动漫番剧和《哈利波特》、《大侦探福尔摩斯》等内容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发展势头明显超过 AcFun。B 站完成了 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即网络内容提供商)备案,购买了正版的动画版权,与主流网站视频实现了对接。根据 QuestMobile 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早在 2017 年,B站已经成为 24 岁及以下年轻用户最偏爱的应用程序①,同时,在百度发布的 2016 热搜榜中,哔哩哔哩网的 App 在“00 后”十大新鲜关注 App 中排名第一。
...........................

第二节 B 站的话语表现特点
一、拼贴形式:鬼畜视频的游戏与反叛
B 站中存在大量的鬼畜视频,它是全站最热门也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这种视频以高度同步和快速重复的素材剪辑在一起,配合背景音乐的节奏,令声画同步,产生一种洗脑效果或喜剧效果。B 站鬼畜区的内容分为鬼畜调教(素材在音频、画面上做一定处理,达到与BGM 一定的同步感)、音 MAD(素材音频进行一定的二次创作来达到还原原曲的非商业性稿件)和人力 VOCAlOID①(将人物或者角色的无伴奏素材进行人工调音,使其就像VOCAlOID 一样歌唱),无论是哪种类型,鬼畜视频都是通过拼贴素材,重新排列组合,颠覆原有意义,进而重构新意义的作品。
鬼畜视频实际上是亚文化拼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亚文化领域中,拼贴被视作“一种即兴或改编的文化过程,客体、符号或行为由此被移植到不同的意义系统与文化背景之中,从而获得新的意味”②。事物原有的意义在拼贴后被组合重置,但事物原有的意义也会干扰和限制拼贴,新的意义与之前事物本身的意义是要具有连贯性的。这意味着经由拼贴而产生的新的意义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需要参考已有事物。B 站鬼畜视频的素材来源广泛,既有动漫形象如海绵宝宝、天线宝宝、夜神月等,也有影视剧人物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与王朗、《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雪姨”,还有社会新闻人物和广告等,甚至连新闻联播片头曲也没逃过被鬼畜的命运。这些看上去毫无关联的素材通过二次加工,以拼贴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了具有喜剧效果的鬼畜视频。
拼贴,挪用了其他一系列事物组成新符号,抹杀或颠覆原有事物的直接意义,它具有意义重构的功能。对旧意义的消解以及对新意义的建构,体现着二次元群体的反叛和娱乐狂欢心理。比如,中央广播总台新闻节目主持人朱广权多次被剪辑进鬼畜视频中,这与新闻主持人的官方性差生冲突,形成了强烈对比。同样的,在影视正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出现在鬼畜视频中,也将原视频中的符号化意义破坏了。鬼畜拼贴打破原始结构,使意义重构,形成看鲜明的对比,这可以看作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反叛与戏虐。
...........................

第二章 B 站中主流话语的生产传播实践

第一节 B 站中主流话语实践的典型案例
一、原生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下简称《那兔》)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动漫,由网友“逆光飞行”(又称“蓝翅骑士”、“麻蛇”,本名林超)于 2011 年开始创作完成。2015 年 3月,同名改编的动画在 B 站发布。这部以历史军事为题材的动画,生动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国内外军事和外交相关的重大事件,一经推出便成为了现象级作品,不仅在二次元圈内广受欢迎,还获得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大力推荐,并且,动漫里那只胸前带着五角星的可爱兔子成为共青团中央的吉祥物“团兔”。截至 2020 年 3 月,B 站共播出5 季《那兔》和一部番外,在累计播放量超过 2.5 亿次①。
从内容来讲,《那兔》用动画形象代指国家,将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的一些军事、外交方面的重大事件用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一季的故事情节都有相对应历史事件,详情见表 2-1。
表 2-1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剧情简介与对应历史事件
..............................

第二节 B 站中主流话语的呈现策略
一、文本的二次元降维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符号表征我们的概念、观念、情感,从而使人们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解读意义成为可能”①。可见,文本符号是意义互嵌发生的场所。对于偏好简单萌化表达的二次元群体而言,来自三次元现实世界的主流话语是高维的、复杂的,主流话语要想被完全理解和接纳,就需要进行文本的二次元降维。这就需要将文本萌化、简单化,实现政治意义的艺术化表达。下面以原生动漫《那兔》为例,进一步解读主流话语是如何实现文本二次元降维的。通过文本降维,二次元文化与主流政治话语实现互嵌、并进行意义协商。在这一过程中,主流话语和宏大叙事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变化。
一方面,《那兔》抓住二次元“萌”与“燃”的核心元素,将文本符号萌化,使历史宏大叙事成为低维文本,在情感上更靠近二次元群体。它对国家和部分历史人物进行“拟人化”,讲述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兔子”是如何打败脚盆鸡(日本)、秃子(国民党)、鹰酱(美国)等外国列强及国内反动势力并带领“种花家”走向富强的故事。拟人化不仅是萌化动漫角色设定,还赋予人物浓厚的象征意义和符号化特征,更好地展现出角色功能。《那兔》中的动漫形象与其所象征内容的对应关系如表 2-1 所示。
表 2-2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部分动物角色与象征对象的对应关系
.........................
 
第三章 主流话语实践意义建构方式与作用.............................30
第一节 考证与代入:集体记忆的唤醒和身份确认............................ 30
一、国家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考证..................................30
二、他者塑造与自我投射的身份确认........................ 31
第四章 主流话语与二次元文化破壁融合的驱动机制......................38
第一节 现实社会的结构性影响..................................38
一、难以忽视的社会结构性压力................................38
二、无法避免的政治审查规制................................39
第五章 主流话语与二次元文化融合遭遇的困难与挑战..............................47
第一节 官方行动的痛点与难点.................................47
一、内容生产传播存在不足................................ 47
二、运营和管控成为难题........................ 48

第六章 对二次元文化中主流话语实践的再审视

第一节 权力运行始终在场
一、技术的赋权与话语的共谋
媒介技术对亚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从改变传播形式到塑造传播实践,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介技术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跨时空特性的互联网让二次元群体挣脱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结成了以趣缘为核心的共同体,构筑起了他们理想中的“私宅”。他们一方面在虚拟的二次元世界中进行着一种准社会交往,另一方面也渴望着在现实世界中获得表达和认可。在媒介技术的赋权下,二次元群体拥有了更加畅通自由的表达渠道,这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条件和与官方互动的机会,让二次元文化有了被理解的可能。并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二次元群体在扩大,二次元亚文化也趋向普泛化。在这个过程中,主流文化与二次元亚文化之间收编-抵抗的色彩淡化,互动交流的程度加强,完成了双方话语的共谋。
不断发展壮大的二次元群体是一种网络趣缘群体,它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情感的分享和身份的认同,进而构建起来的‘趣缘’共同体”①。依托互联网,二次元群体基于兴趣组建起了自己的趣缘社区,这个跨时空的趣缘社区是福柯在《词与物》中所提及的“异托邦”,它是一种不同于自我的“异质空间”,兼具想象与现实。在这个空间中,人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权利,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性别、年龄等因素不再是限制条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每个人也可以进行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角色扮演,获得不同的身份体验,并且在交流互动中,获得了身份认同感与群体归属感。在回答“你认为二次元世界给你带来了什么,或者说在二次元世界你希望能获得什么,对三次元有什么样的期待”等问题时,受访者表示,“二次元往往会贴上一些负面的标签,例如逃避现实、沉溺网络等,但其实我认为在二次元里,大家寻求的是一种认同,是在虚拟世界中对自我身份的一种确认。二次元世界带来了放松和快乐,不是说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就沉溺下去了,而是会遵照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进行社会交往。”“二次元是我的精神家园,它带给我的是一种归属感。我们这么多同好聚集在这里,可以进行交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强化的认同。三次元要面临的就是很多现实生活问题,当然也是希望自己被理解,也想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过,
在二次元的世界里,我表达得更加自由。”二次元群体有着渴望表达并寻求认同的心理,这些会自然地映射到现实生活中。
..............................

结语
起源于日本的“御宅文化”传到中国,并通过本土化实践演变成如今的二次元文化。这种新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原本是存在壁垒的,基于趣缘认同结成的二次元群体构筑起了理想的“私宅”,与三次元世界相互区隔。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二次元文化的主体和客体都已经深深嵌入中国社会结构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二次元文化的影响力日渐强大。于是,主流话语开始进场二次元文化领域,这既是一种官方意识形态与二次元亚文化的破壁融合,也是一场新兴的文化实践。
本文通过对 B 站及其站内主流话语实践的考察,发现作为典型二次元文化平台的 B 站有着独特的话语呈现特点。鬼畜视频的拼贴形式和仪式化的弹幕文本是 B 站的“本体”,同时,“萌”和“梗”也是这个二次元文化平台不可缺少的元素。主流话语在 B 站的生产传播,选择了与平台风格相适配的呈现策略。无论是以《那兔》为代表的原生动漫,还是诸如“拜年祭”、“跨年晚会”这样的仪式化文本,亦或是那些来自三次元的新闻资讯,都选择了与二次元接轨,在符号层面进行二次元降维,让情感要素发挥作用,实现主流话语和二次元文化的互嵌。可以说,这是官方意识形态与二次元亚文化的破壁融合的一种现实图景。在破壁融合过程中,二次元话语增添了时代精神的内核,主流话语也完成了意义建构,并且在政治宣传、国家认同和弘扬爱国主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破壁融合的驱动机制,认为这是一种受到现实社会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双向破壁”,来自社会结构、政治意识形态、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了合力。在这种融合的助推力下,主流话语与二次元文化的破壁之旅较为顺畅,但是在风平浪静的表面也有暗流涌动,官方行动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来自二次元群体的抵抗成为阻力和挑战。最后,再审视这场文化实践,可以看到,文本符号和话语叙事不仅是融合形成的产物,还是官方投射权力的场所,也成为了二次元群体进行身份认同、表达价值观念、以及参与政治行动的一种工具和资源。那么,对这种符号资源的利用就要更加注意,尤其是对娱乐边界的考量。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