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华广播电台思考范文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8566 论文编号:sb2021081822131537006 日期:2021-08-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笔者认为通过本文认识到前前后后新闻事业的共通之处、升华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意识。 一是坚持党性原则。党管媒体无论在以前、如今还是以后都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准则与底线。东北新华广播电台从创办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介绍各地无产阶级运动,坚定政治立场,教育群众,让马列主义渗透到每一位群众的思想观念。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和指挥,遵守宣传纪律和稿件送审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新闻事业必须要遵循党的旨意、树立政治意识、唱响主旋律,展现大国形象。

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历史背景
1926 年 10 月 1 日,哈尔滨广播电台正式宣布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节目内容有新闻、音乐、商贸信息等,采用收费制。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 14 年间,除哈尔滨广播电台、沈阳广播电台这两座掠夺自中国的电台,日伪政权先后建立了 24 座放送局。①在抗日战争时期,日伪极其重视广播电台在战争中的宣传作用,不断开拓无线电功能,利用广播电台加强侵略,企图奴化东北地区群众思想。由于在当时开办电台技术要求较高,并且收听时要有收音设备,所以电台并没有大范围普及。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中国共产党即派遣部分主要领导人员率领 2 万干部和10 万大军进入东北,同中共领导的长期坚持抗日斗争的力量汇合,发动群众,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反奸清算,建立民主政权,清剿土匪,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工农业生产。②李兆麟将军率领数百名抗联干部进入哈尔滨及周边地区,到达哈尔滨后,随即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哈尔滨办事处。1945 年 9 月,中共中央分批次向东北地区委任干部,彭真、陈云等先到达沈阳,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战略部署,10 月份又陆续派钟子云等人到哈尔滨组建中共滨江工作委员会。抗战胜利后的哈尔滨形势非常复杂,虽然日本宣称投降,但还有些许顽固分子继续抵抗破坏。一些伪满时期的特务转变成国民党地下工作者,地痞流氓横行,经济萧条,物价飞涨,老百姓苦不堪言。苏军虽然进驻哈尔滨实施军事管制,可是对于哈尔滨复杂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短时间也难管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希望抢占先机,分别派人在哈尔滨开展战后工作,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

第二节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
1945 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率领军队与苏联共同抗日作战,争取早日把日寇赶出中华大地。战后东北大地满目疮痍,人民对于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涨,可是新闻业在战争中同样遭受重创,东北地区的新闻话语权一直由日本所掌握。加之随着抗日战争的即将结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仍然不稳定并且难以预测未来趋势,新闻业亟待重塑话语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力量在历史关键转折时刻挺身而出,与敌对势力进行顽强斗争并生存扎根。
国民党军队还未派军队和接收人员收复东北之前,中国共产党率先控制并保护东北地区,逐渐开辟东北解放区,收复东北许多大中型城市,接管了日伪要害部门和重要厂矿,15 座放送局也是接收的一部分。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伪中央放送局的人员开始破坏哈尔滨广播电台,焚烧设备,打砸设施。赵乃禾本是一名播音员,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中国职工敢于同日本人做斗争,及时制止日本人破坏电台的行为,保护了基础的电台设备和设施。1945 年 8 月 20 日,中共代表刘亚楼接管了哈尔滨放送局,改名为哈尔滨广播电台,任赵乃禾为电台负责人。8 月末,滨江省政府宣布任命赵乃禾为哈尔滨广播电台台长。哈尔滨广播电台在播音期间,电台功率较大,节目质量较好,同时在中共滨江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机智的宣传策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灵活应对复杂局势,善于抓住机遇把国民党的阴谋诡计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中心的广播电台周围。
.......................

第二章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节目设置和工作机制

第一节  丰富的节目设置
一、 新闻类节目
新闻节目作为广播电台的立足之本,是诸多节目中最为重要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主导节目。东北新华广播电台自创办之日起,就以新闻节目的编排和效果作为衡量电台成功与否的因素。它创办了无数经典的新闻类节目,大致包括地方性新闻、国际国内新闻、各地实情报道、解放区介绍、时事评论这几方面。每天早、中、晚都会播出新闻节目,晚间的新闻节目正常情况下都要播出两次及以上。 《国内外新闻》大多播放国际事务,尤其是美帝国主义对于蒋介石的态度,报道国际军事行动和外事活动。
《国内新闻》讲述战争的进程,各解放区的解放进程,各解放区群众的生产活动情况,中国共产党对于解放的具体政策的颁发和实施,关于土地改革的具体案例和取得的实效。《时事评述》根据每段时期发生的大事和群众所关心事宜做跟踪报道和评论,比如持续性分析国民党行动意图,不断揭露国民党虚假信息。《记录新闻》节目根据前沿记者的采访报道,展现一线战士不怕牺牲,为了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记录了一系列感人事迹和英勇瞬间。《简明新闻》把具体新闻事件简要提炼,力图在短时间内播放多个新闻,新闻内容覆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增加受众的新闻知识储备。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研究
...................

第二节  探索组成完备的节目制作体系
任何精彩广播节目的播出都离不开幕后无数个兢兢业业新闻工作者的艰辛付出,节目来源亦决定着节目的基本内容和传达思想。东北新华广播电台节目播出源来自于三方面:一是外部提供重要新闻节目的稿件,大多是东北局宣传部和地方党委;二是分配给当地一些机关部门和团体组织,由他们来负责完成编写工作,再有电台人员优化播放;三是自己筹办的节目,包括转播其他台、创办独立性节目、邀请非工作人员参与等。
一、节目制作工作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最初的采编队伍人员欠缺,经验甚少,对中国共产党企图通过广播宣传的一些政治意图领会不透彻,感到非常生疏,短时间内很难培养出足够优秀的编辑人员,最初的编辑队伍有来自报社和新华社等岗位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进步的知识青年和日伪放送局时期遗留下来的人员。他们日常接触的大多是现成的稿件,只需要简单的口语化便可交由播音人员播出,所以非编辑人员也可以胜任类似工作,战争年代大家工作斗争精神饱满,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彼此之间分工不分你我,工作也能很好的完成。选稿、口语加工、编次送审、交播音员这种基本的流程还是在东北解放区很多电台普遍采用的。东北总台成立后,各个电台的编辑能力依旧比较薄弱,虽然也曾组织过编辑培训班,可是由于可以从事的人员稀缺,有的电台甚至在用其他岗位的人员兼职的形式完成编辑工作。各个电台虽然人手短缺,可是工作没有因此质量下降,相当一部分领导亲自担任编辑审稿工作,以总台台长罗清为典型,他除了要每天担任审稿工作外,自己仍需要动手修改稿件,与排版人员及沟通,向播音人员说明播音时在哪些地方应着重语气。年轻的工作人员在有工作经验的领导带领下很快融于编辑工作,青年人领悟知识能力快,短时间内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研究

....................

第三章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人才队伍与工作特性 ....................................... 29
第一节  壮大新闻队伍,发扬奋斗精神 ............................. 29
一、艰难时期的技术支撑 .......................................... 29
二、新生力量注入 ................................ 30
第四章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历史贡献 ................................. 41
第一节  丰富广播理论研究 .................................................... 41
第二节  以总台为中心的广播延伸网络 .......................... 42
本章小结 ................................. 44
结论 ........................... 45

第四章  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历史贡献

第一节 丰富广播理论研究
广播的萌芽出现正是中国现代学术繁荣发展时期,尽管中国社会战乱频发、内忧外患,并不有利于学术的发展,可是归根于学术本身和民族精神的激发,学术研究不断拓展壮大,形成了许多学术观点。无论是大学的建立、教育团体的发展、研究机构的设立、学术派别的涌现,还是学术类书籍、期刊、研究成果的发行,颇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
1934 年创办的《广播周报》为专门的广播刊物,开始创办时期刊物刊发关于广播业务知识和如何利用好广播,这些只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可是随着广播逐渐增多,人们意识到广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发展成学术性质类刊物,刊发大量对于广播理论研究的文章。著名作家叶圣陶看到了广播对于“用来团结大众的意志,传授真实的知识,报告确切的消息……”①吴保丰在《十年来的中国广播事业》中也指出广播事业之前只是有钱人新奇玩物,茶余饭后的消遣工具罢了,而今能效已超越娱乐,演变成推进社会文化建设的强有力工具。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解放战争时期对于广播电台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宣传任务与作用、宣传技巧、宣传效果三个方面。《新华总社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第一部分提出了“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报道国内外时局的动向,有计划与有系统地宣扬我党我军与解放区的事业与功绩……”①关于总结描述性文章,新华社刊物《本周业务一览》刊登了《解放区广播电台介绍》文章,介绍了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呼号、播音时长、波长、所属机关、节目内容、管理机构等。萌芽时期的中国广播研究往往注重以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到了缓慢发展时期,这种状况逐级得到了改善,不但延续了此前的广播史学研究,而且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广播研究专文,如广播播音研究、广播的作用研究、广播宣传研究等。
............................

结论


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比敌军更加顽强、更有斗志。群众需要团结,新闻事业亦要办的更加出色。如何才能争夺话语权并打破国民党方面的新闻封锁,成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马克思说:“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媒体鲜明的政治特性与媒介属性在这一时期很好的彰显。尽管很多人都在挖掘这段历史的史料、提炼这段时期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可是在某些领域与某些角度依然有些苍白。本文通过这段历史的描述,更好地铭记历史以及客观的展现历史。后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学习可以更好的从事新闻工作、贯彻新闻思想。
结合地方历史文献,我做了大量翻阅整理工作,尽力做到该篇文章有足够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这些史料是我们研究电台和撰写工作的前提。尽管如此,对于史料的搜集和研析仍有遗漏和不足之处,广播资料不易搜集之处在于它播放完广播稿之后声音便消失,不同于报纸可以永久保存,只能找到一些经过战乱洗礼后的电台资料,再者就是一代代学术研究者对于史料的汇编修缮。其实不必争执历史存档问题和学术研究问题,而应该通过本文认识到前前后后新闻事业的共通之处、升华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意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