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以各生育政策为时间划分的节点,以各阶段女性所选用的主要媒介作为文本选择的样本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在计划生育政策阶段中,计生标语和电教片对于政策的宣传以及女性的生育意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高位宣传与国家叙事:“计划生育政策”的媒介话语分析
1.1文本层面
1.1.1计生标语:牵连经济正向发展的话语描述
如表1-1所示,计生标语在计划生育阶段对女性的生育观起着重要的引导和劝服的作用,标语是政策的体现,同时也承载着各阶段社会环境背景的诉求考量。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框架分析中认为,文本分析能够被组织在四个主要标题之下:词汇、语法、连贯性和文本结构。③由于计生标语均是短小精悍的小短句,不涉及短语相连接构成的语篇,因此对于计生标语这部分的文本分析主要为词汇和语法这两部分的分析。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计生标语在词汇的选择上色彩较为鲜明,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宣传旨在最终对生育观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在通告类的标语中强调“国策”、“权利义务”、“首要问题”,这都是在告知人们要对计生政策有重视的意识,了解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大家的了解和响应。告诫类的标语强调“难”、“滑坡”,传递的信息为多生孩子将导致家庭经济以及养育过程会出现问题,带有预设的含义在。命令类的标语强调“消除”、“严禁”,带有强烈的命令色彩,要人们有严格执行政策的意味,其中这些标语中突出强调对女婴的尊重,言外之意为“生育中不得存有性别偏好,生一个即使性别为女也不能再多生”,这与人们传统的生育观产生强烈的冲突,因此这种标语会使得人们产生抵触情绪。宣扬类及宣誓类的标语重点强调“富起来”“和谐”“搞经济”等积极的词汇选择,旨在说明计划生育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的优势所在,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勾连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生育观进行引导。
............................
1.2话语实践
1.2.1计生标语:特殊环境下的意义产出
话语实践涉及到文本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这些过程的性质根据社会因素在不同的话语类型之间发生着变化。②我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济上出现了很大的停滞和退步,就此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发展,强调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具有指令性,限令各级政府必须完成。③如下图所示,1986年在辽宁省后勤部招待所门前放着一块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牌,上面写着“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形成的,而对于这一时期所生产出的媒介话语,也是有社会环境的考量。比如计生标语“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动力”,这时期要对经济的提升有足够的重视,如果不对人口加以控制,人口所需要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供不应求,更是会拖垮经济的发展,因此计生标语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体现出来,进行话语的生产。
在文本的生产和解释过程中又受到社会的制约,首先它们受到可获得成员的资源的限制,其次它们受到它们自身为其组成部分的社会实践的特殊性质的制约。①在计划生育阶段,计生标语针对的主要人群为适婚适育的青年群体,尤其是在生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女性。但是由于我国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人们受困于生计的奔波,没有精力学习文化知识,社会中文盲和半文盲层出不穷。②在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后,对于教育领域的打击严重,人们的文化水平更不如从前。因此针对这样的群体,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时,就不能以高姿态的话语进行呈现,而是要考虑到话语针对的受众人群的特殊性质。计生标语则是较优的选择,口号式的宣传朗朗上口,且话语表达的意思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即使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够理解。
..............................
2隐性权威与优势引导:“单独(全面)二孩政策的媒介话语分析”
2.1文本层面:生育议题的报道中词汇选择上呈积极偏向
在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中,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惯性,想要转变并不容易。因此即使生育政策出现松动,但是这种鼓励生育与计划生育中的节制生育不同,鼓励式的政策不具有强制性,因此人们很难使得自身的生育观立刻发生转变,加之需要考虑生育过后的相关问题,在政策松动后人们生二胎的意愿并没有太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的话语建构在生育政策的报道以及所涉及到的后续问题中,新闻报道在词汇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积极偏向,通过对二孩政策的积极方面的呈现来潜移默化地助推人们对于二孩政策的态度转变。
“全面二孩政策”对于我国增加人口红利,发展经济等有明显的益处,因此媒介在相关的报道中也更倾向于政策的积极解读,通过媒介对政策本身以及生育所牵连相关问题的正向解决的话语建构,进而实现作用到个体上的观念转变。需要使用AntConc软件进行词丛的搜索,以“政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所得结果如图所示。在结果中可以再次点击相关词丛,找到与政策相搭配的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有利于、促进、积极、带动、乐观、缓解、红利”等词汇是实行二孩政策之后重点强调的内容。
《生两孩解决后顾之忧是关键》一文中提到“去年的总和生育率达到1.7%,而新世纪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5—1.6之间徘徊。这几个数据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相当乐观的。”①《全面二孩,如何幸福花开》一文中提出“‘全面二孩’这一政策红利,既满足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追求,又有利于应对老龄化冲击、增加劳动力供给。”②《我国会遭遇“生育危机”吗(民生三问)》一文中提出“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生育政策越宽松,人口老龄化缓解程度越大。如果一直实行单独二孩生育政策,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4.9%,2050年为34.0%;如果在单独二孩基础上再进一步实行普遍二孩,相同时点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分别为24.7%和33.1%,后者达到同一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比前者可推迟1—3年。”
.............................
2.2话语实践:二胎报道中权威话语的互文性解读
互文性是文本所具有的属性,具体是指文本中并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其内容包含着这样或那样的其他文本产生交互的文本合作,彼此吸收并发生作用。①“互文性”一词的英文为intertexturality,其核心可以认为是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复调”理论中衍生出来的。巴赫金认为文本(语篇)中的互动理解应该是把文本中的每一种表达都看成是众多声音交叉、渗透与对话的结果。②因此,任何文本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包含其他文本再共同建构出来的,在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逐渐产生意义和理解。那么关于二胎政策的相关报道也是在这样的互文性中进行话语建构的,在文本与文本的碰撞和交融中形成女性生育二胎优大于弊的意义建构。
关于“互文性”,又分为“水平的”向度和“垂直的”向度。水平向度是指在文本和那些文本链中在前在后的文本之间的逻辑关联,垂直向度则是指一个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构成了这个文本的多少有些是当下的或遥远的背景,在各种时代下的文本中间,进行话语秩序的建构。③下面就将从互文性的这两个方面对相关报道进行具体的分析。
报道的水平互文性分析中,主要在对二孩政策意图的有效解释说明上,以及与个体关联的优势上有体现,在2013年11月16日第6版要闻题为《我国启动单独二胎政策》的报道中,将我国单独二孩的生育政策与我国人口结构调整,社会和谐氛围,劳动市场结构等方面进行互文的勾连。这篇报道重点强调了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优势,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生育政策相联系,官方话语的权威性对生育政策做了良好的背书,显现出二孩政策的有效性,使得响应这一政策在官方话语中得到足够的确认。报道在强调二孩政策对于国家层面的优势之外,也给予个体小家庭层面幸福美满的观照。在2014年8月29日第14版题为《从“单独两孩”说起》以及在2014年2月14日第17版题为《我们怎样迎“二孩”》的两篇报道中,将生育二孩的问题放置在与家庭幸福的关联上,对于独生子女的成长,未来的老人赡养,家庭的氛围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意味着生育二孩不仅仅是出于国家发展的考量,也是从个体出发,对家庭发展有所助益,更加下沉地阐明了生育二孩的话语意义,延伸了二孩话语的内在意涵。
..............................
3平等互动与个体发声:“放开三孩政策”的媒介话语分析...............29
3.1文本层面............................30
3.1.1微信公众号:三孩产生负面压力的话语描述................30
3.1.2抖音短视频:个体角度的多元生育体会....................30
4时代环境中的女性力量:生育政策牵连多维因素的媒介话语分析.........35
4.1东北地区组织化的思想灌输.....................35
4.2生育焦虑的女性个体经验..........................37
5媒介话语与女性生育观建构的关联性总结.............................45
5.1媒介话语是女性生育观建构的传递中介.........................45
5.2媒介话语所依托的媒介技术也被牵连到观念的演变中.............47
5媒介话语与女性生育观建构的关联性总结
5.1媒介话语是女性生育观建构的传递中介
在对生育政策及牵连要素的话语分析中,我们发现媒介话语中体现着一定的权力结构,这一结构从历史、社会、政策、个体等方面触及到女性生育观上最终会对其产生相应的影响。然而这种力量并非单一存在,而是多维因素共同结合所导致的观念变化,这是关键的一点。这也就是说,女性生育观的建构是受到多因素合力的综合影响,而媒介话语只是一种承载因素的中介,而非绝对力量。这也是契合了德布雷在媒介学中的研究核心,“媒介学的研究突出人们在媒介使用中的潜移默化所带来的精神行为的影响,属于历史范畴。媒介学所展示的媒介功能是它的所有形式在一个长时间范围中的活动。”②媒介学的核心就在于探索媒介及其话语是如何来传递信息的,如何充当中介的作用,来将一种观念触及到人的精神层面,最终产生内在的变化。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那么媒介话语作为女性生育观建构的传递中介,在传递的过程中它也具有了承载文化资本的作用。布尔迪厄指出,文化资本有三种存在形态:培育而成的倾向、以涉及客体的客观化形式存在、以机构化的形式存在。①总结为具体化的、客观化的和制度化的,媒介话语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包括了以上三种文化资本的形式。通过家庭、组织等教育,女性对于生育政策及生育议题有了相应的了解,这是具体化的文化资本体现,这一点在计划生育政策执行阶段体现得更为明显,身为体制内的女性员工,在组织内接受组织所传递的计生知识,了解人口与国家发展之间的良性关系,以此被灌输了计生观念。客观化存在的文化资本覆盖的面积较广,不论是计划生育政策阶段中的电教片、宣传标语,还是放开二孩、三孩中影视作品的内容呈现,都是以客观化的文化商品来进行生育议题的内容生产,从多维的方面展现女性生育所要考量的维度。
.................................
结语
关于女性生育观的问题,生育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媒介在这之中起到勾连的作用,通过话语建构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对女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生育观随着历史以及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彻底,当下也会有一些女性持有传统的根深蒂固的生育观,也有部分女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持有多元的生育观。
那么本文以各生育政策为时间划分的节点,以各阶段女性所选用的主要媒介作为文本选择的样本进行细致的梳理和研究。在计划生育政策阶段中,计生标语和电教片对于政策的宣传以及女性的生育意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其话语呈现上,更多的体现计生政策对于小家和国家的积极作用,结合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人们普遍生活不富裕,那么计生政策在人口上予以控制,也是提升经济发展的手段之一。这构建了积极的媒介话语,让“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观逐渐渗透到女性的认知中。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我国人口红利消退,老龄化严重,因此国家开始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以提升人口生育率,改善劳动结构。媒介一方面是宣传生育政策的调整,从国家宏观发展的角度给予人口结构调整的优势确认;另一方面是消解女性对于生育二胎所产生的各种困惑,生育将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个体等问题,但是国家相应提出了配套措施来使得问题变得可控,媒介话语在呈现时也使用了互文性,更多的专家学者在此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也是在缓解女性的生育忧虑,以更权威的方式对生育二胎进行合理化的呈现。当生育二胎的压力和生育观念还没有得到完全消化时,放开三孩政策又率先在东北地区进行试点,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从传统媒介转战到新媒介上,因此这部分是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与抖音短视频进行文本的话语分析。放开三孩政策中的话语呈现,其词汇的使用基本局限在女性、经济、住房、养老、负担等上,也就是说这一阶段对于生育和养育中将会出现的问题有了更大比例的阐述。同时由于东北地区的特殊情况,经济发展前景很不乐观,这就已经对于东北地区女性生育多胎有了经济层面的预设。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乐观短期内是不可逆转的局面,因此在这一时期生育多胎在经济层面上将给女性带来巨大压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