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述评
(一)新闻述评的文体流变史
纵观我国文学史和新闻史可发现,新闻述评文体最早可追溯至古文体时期,承接古代散文;民国时期正式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文革时一度遭到削弱,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时间段内,新闻述评文体与近现代记叙文相连,并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体裁关系密切,成为时下广受欢迎的新闻文体之一。
纵观我国文学史和新闻史可发现,新闻述评文体最早可追溯至古文体时期,承接古代散文;民国时期正式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文革时一度遭到削弱,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此时间段内,新闻述评文体与近现代记叙文相连,并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体裁关系密切,成为时下广受欢迎的新闻文体之一。
1. 古文体时期
新闻述评,顾名思义有“述”有“评”,研究其文体流变,必然先追溯和明确“述”和“评”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评”出现在前,明代学者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一书中说道:“评、品论也,史家褒贬之词,其名则始见于《三国志》。”①这里指出了“评”的原始出处和基本含义。后来,在清代吴曾祺的《文体刍言》和北宋姚铉的《唐文粹》中,也谈及到了“评”这个文体,并指出它在唐代时已见诸文章当中,到宋代时隶属于古文类。明代时期以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叙说》为代表,此时,将“评”直接视为文体的一类。清代的文体分类变得更加简单明了,最终将“评”归为史论和序跋类。
“述”出现在后,南宋张樵的《古文苑》中,将“述”作为一种文体记录了下来。明代的文体辑录中也记载了“述”这一文体,以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和刘士鏻的《古今文致》为代表。在清代,“述”被归在史学类、记述体和序跋体之间。
“述”出现在后,南宋张樵的《古文苑》中,将“述”作为一种文体记录了下来。明代的文体辑录中也记载了“述”这一文体,以王世贞的《艺苑卮言》和刘士鏻的《古今文致》为代表。在清代,“述”被归在史学类、记述体和序跋体之间。
由此可见,“述”和“评”分属不同的文体类型,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这两种文体与“述评”又不尽相同,“述评”属另一种文体类型,例如阎景翰在《写作艺术大辞典》中指出其含义为:“针对某学科、技术或技术经济等特定课题进行叙述和评论的情报研究成果,是带有评论性的二次文献。”①这里的“述评”文体取的是“述”的记叙之义和“评”的史论之义。而“述评”进入新闻领域则是到现代新闻时期才出现的,是对“述评”文体的发展和细化。
.......................
.......................
(二)新闻述评的体裁归属争议
新闻述评自诞生之日起,因其“有述有评、夹叙夹议”的特征,无论是在新闻学界还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关于其体裁归属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主要体现在:新闻述评属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文体?文章通过对新闻述评体裁归属的探讨,从体裁融合和新闻职业规范两个角度分析,认定新闻述评当归属新闻评论体裁。
新闻述评自诞生之日起,因其“有述有评、夹叙夹议”的特征,无论是在新闻学界还是在新闻实践活动中,关于其体裁归属的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主要体现在:新闻述评属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边缘文体?文章通过对新闻述评体裁归属的探讨,从体裁融合和新闻职业规范两个角度分析,认定新闻述评当归属新闻评论体裁。
1. 新闻述评体裁归属的不同声音
以戴邦、汤世英、刘明华、马逵雄等为代表,认为新闻述评归属于新闻报道,他们认为“述”重于“评”,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对于这个观点的论证多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展开。在内容方面,刘明华指出:“新闻述评是一种有述有评,述评相间的报道式样。” ①马逵雄和马骐认为新闻述评就是述评新闻,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与单纯的新闻相比增加了评论内容。在形式层面,新闻事实是最基本的内容,所以评论部分应短小精悍,适当即可。
以马少华、丁法章、秦珪、樊水科等为代表,认为新闻述评属于新闻评论,他们认为“评”重于“述”,事实是基础,但评论是核心和本质。其中马少华在《新闻评论教程》中指出:“它是一篇评论,所有的事实都要服从于评论的观点,都要有助于把事说清楚。”③樊水科从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概念出发,认为若将新闻述评归于新闻报道范畴,那么在新闻报道理念和新闻职业规范中会存在学理上的困惑,即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不能加上任何表示观点和评论的成分,所以新闻述评这种包含评论内容的体裁只能归属于新闻评论范畴。
以张惠仁、胡端宁、林荣强、张宗厚等为代表,认为新闻述评是融合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杂糅体。这种观点认为新闻述评兼具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融二者于一体,既报道相关新闻事件,又对事件进行必要分析和评价,表明观点和态度。其中,复旦大学新闻系采访写作教研室编写的《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提到,新闻述评是一种特殊的报道形式,是一种介于纯新闻和新闻评论、调查报告之间的文体。
...........................
二、梵·迪克新闻话语分析理论
(一)新闻话语分析理论概述
新闻与信息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最初对新闻的研究多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一些对媒体发展的建议或批评,但这类研究在社会分析层面上显得空洞肤浅,而且在新闻分析层面上带有明显的印象主义色彩,因此荷兰学者梵·迪克将新闻纳入话语体系中,把它作为一种公共话语形式进行研究。他指出,新闻报道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书面话语类型,因此新闻文本的作用十分重大,它帮助受众获得社会认知,并重塑受众认知结构,那么,把新闻当作一种话语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新闻与信息时代下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最初对新闻的研究多从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一些对媒体发展的建议或批评,但这类研究在社会分析层面上显得空洞肤浅,而且在新闻分析层面上带有明显的印象主义色彩,因此荷兰学者梵·迪克将新闻纳入话语体系中,把它作为一种公共话语形式进行研究。他指出,新闻报道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书面话语类型,因此新闻文本的作用十分重大,它帮助受众获得社会认知,并重塑受众认知结构,那么,把新闻当作一种话语进行研究尤为重要。
梵·迪克提出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有两个研究视角,即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这两个视角很清晰的将对新闻文本各层次的研究与其背后的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溯源,这两个视角受到了韩礼德功能语法理论的影响。具体来讲,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认为话语是社会的产物,即话语是系统地组织起来的,它代表了某一社会团体,并反映了该社会团体的意义和价值观,因此在话语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限制,被规定了可以说的和不可以说的两部分内容。梵·迪克在韩礼德理论的基础上来分析话语的结构,并寻求其背后的意识形态特征,因此,他将新闻话语的分析分为了文本和语境两个视角。更进一步讲,梵·迪克文本视角中的宏观分析受到了其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认为语言是有层次的,为此梵·迪克在新闻话语分析中提出了带有层级性、等级性的新闻图式,也即是文本的形式结构,包括概述、情节、后果、口头反应和评论这五个图式范畴,这个图式中的各范畴间有高低层次之分,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交接点。在语境视角方面,梵·迪克受到韩礼德语言社会功能和情景语境理论的影响,并进一步发展了其中的功能语法理论,提出并明确区分了语言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这三种功能。同时,与韩礼德相比,梵·迪克更加重视说话者自身的语法和语用能力,在韩礼德的情景语境理论方面,梵·迪克则更加具体地将话语所涉及的认知、再现和社会文化等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考察。
..........................
(二)新闻话语分析理论的文本视角
文本视角是对各个层次上的话语结构进行的描述。①这个视角针对的是新闻文本的结构层次和两个视角的分析,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两个层次,同时包括风格和修辞两个视角。语法结构指的是文本的形式结构,又称超结构,是文本的综合性、全局性的结构,属宏观层面分析,具体是通过新闻图式表现出来的,遵循相关性原则。语义结构指的是文本的内容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由命题、命题群组构成,以宏观规则相联系。风格表现的是文本的语境特征,包含着对表达方式各种可能变化的限制和约束。修辞的研究对象是表达和语境,是描述各种能使交流传播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话语特征。
文本视角是对各个层次上的话语结构进行的描述。①这个视角针对的是新闻文本的结构层次和两个视角的分析,包括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两个层次,同时包括风格和修辞两个视角。语法结构指的是文本的形式结构,又称超结构,是文本的综合性、全局性的结构,属宏观层面分析,具体是通过新闻图式表现出来的,遵循相关性原则。语义结构指的是文本的内容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由命题、命题群组构成,以宏观规则相联系。风格表现的是文本的语境特征,包含着对表达方式各种可能变化的限制和约束。修辞的研究对象是表达和语境,是描述各种能使交流传播更加具有说服力的话语特征。
1. 新闻图式
新闻图式范畴具有由概述、情节、后果、口头反应和评论这五个方面构成。概述指的是概括新闻文本内容的范畴,表达了话语的语义宏观结构,即文本最重要的话题或主题,通常被放在开头的位置或顶格或大号加粗,以突出其重要性,由标题和导语两个次级范畴组成。情节包括主要事件和背景两个次级范畴,其中主要事件是文本最重要的信息,包括起因、后果等不同成分,背景分为目前和过去两种情景。后果范畴一般是由主要事件造成的,分为真正的后果和可能带来的后果两种。口头反应属于后果范畴的一种,是它的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来讲,会出现在主要事件、背景等范畴的后面位置,具体表现为邀请事件主要参与人或有身份、地位显要的政治人物来发表观点和评论,从而能使记者客观地估量新闻事件。评论由预期和评论两个次级范畴构成,具体来讲是对未来的预期和记者本人对新闻事件的公开评价。这些范畴是按分级构造原则进行排列的,在新闻图式的等级系统网络中,它们都是一些最重要的交接点,而且可以被嵌入一个完整的分层结构系统当中。
..........................
三、《河南日报》“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大型系列述评的话语分析................... 19
(一)《河南日报》“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大型系列述评简介 .................... 19
(一)《河南日报》“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大型系列述评简介 .................... 19
1. 系列新闻述评的背后............................ 19
2. 系列新闻述评的主要内容.................... 20
四、《河南日报》“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大型系列述评带来的启示.................. 43
(一)坚持党媒姓党,树立大局意识..................... 43
(一)坚持党媒姓党,树立大局意识..................... 43
(二)构建开放性作者队伍.................... 44

参考文献(略)
四、《河南日报》“牢记嘱托 出彩中原”大型系列述评带来的启示
(一)坚持党媒姓党,树立大局意识
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及社会稳定,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党性原则是其根本,必须牢牢坚持党媒姓党,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引领社会舆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同时社会中也出现了许多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新话题和新问题,面对变化着的社会环境,老百姓对国家宏观方针政策及相关变动需要得到及时了解、认知和理解,因此,在如此社会环境下,以党媒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更应主动作为,站在政治的高度,树立大局意识,在重大社会问题上大胆发声,揭示事物发展本质和规律,及时为老百姓答疑解惑,引领社会舆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河南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在充分解读当下社会语境的前提下,于十九大召开前应时而动,发表系列新闻述评。系列新闻述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从河南实际出发,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背景,借助专家话语、河南故事和河南数据,深刻分析和解读国家发展方针政策及河南发展现状,以老百姓生活的真切改变为佐证,展现出河南现实发展的方方面面,逻辑清晰明朗。系列新闻述评站在政治的高度,点河南的题、破全国的局,以专业的解读凸显出深度,家国同构的话语表达,使得系列新闻述评富有强烈的情感温度,增强了文章的相关性、说服力和感染力,一经推出,就取得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引导态势。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