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从横纵视角出发分别对网约配送员各形象间的联系和历年形象变化进行研究,发现网约配送员不同形象间的共现反映出了5份都市类报纸对网约配送员的媒介关怀,以及历年形象呈现围绕当年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16个新职业信息,外卖骑手以“网约配送员”这一新称呼被列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1],这也表明国家将该职业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行列。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人数达5.4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52.7%[2]。伴随着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约配送员这一新型职业群体规模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行业景观。据美团研究院2020年9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398.7万网约配送员在美团平台获得收入,同比2018年增长了23.3%;2020年上半年295.2万网约配送员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相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41.5万人,同比增长16.4%[3]。可见在当今社会中,网约配送员已经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存在,其所发挥的社会价值也会随着即时配送市场的发展而更加凸显。
2020年9月《人物》杂志的一篇文章引发了社会与媒体对网约配送员的新一轮媒体关注[4]。在媒体的视野聚焦下,网约配送员以一个缺乏权益保障的社会群体形象被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人们也更加好奇网约配送员是怎样的社会存在,而在媒介化时代环境中,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大多是基于媒介的信息搭建,社会群体在媒介中呈现出的形象也成为了社会公众了解社会现实的重要参照。因此,研究大众传播媒介是如何呈现网约配送员的媒介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探讨其呈现方式是否正确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对日后媒介在科学呈现群体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1.2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2.1相关概念界定
1.都市类报纸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内地迎来都市报创办风潮。所谓都市类报纸,其本质在于以所在城市为立足点,面向市场,贴近百姓,具有强烈的市民化与城市化特色[5]。都市类报纸的定义是相对于党报和机关报而言的,其报道内容主要是围绕市民关心的多领域内容进行呈现。刘海贵曾指出,都市报这一称呼起初只是相关部门为避免一个城市出现两个晚报而将其一称之为都市报,二者相比只有出报时间上有所不同,在报道的内容与经营的方式上并无什么区别,因此在学术领域中,学者们通常将包含晚报在内的市民生活类报纸统称为都市报[6]。本文采用刘海贵对都市类报纸的概念界定,在样本选取上将包括晚报在内的市民生活类报纸纳入研究范围。
2.网约配送员
“网约配送员”这一新职业概念是人社部在2020年2月提出的,根据人社部的定义,网约配送员区别于传统快递、物流运输等职业,其工作职能主要是依靠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接收、查验客户订单,并依照平台智能规划路线在有限时间内将客户订购的商品配送至指定地点[7]。简而言之,本文所研究的网约配送员区别于早期的商家自行配送的外卖形式,是指受雇于第三方配送平台,并依靠移动互联网进行网约配送的从业人员。
1.2.2媒介形象研究综述
20世纪20年代初,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论及拟态环境假说,该假说的提出为媒介形象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著作中,李普曼提出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公众搭建的虚拟的现实环境,并且在李普曼看来,社会公众面对存有海量信息、复杂且庞大的现实环境,并不能从中迅速、完整地把握社会信息,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所建立的拟态环境成了公众了解社会现实并对其做出判断的参照与依据[8]。20世纪60年代初,学者们在政治传播的相关研究中将媒介形象作为正式的学术概念进行研究,麦奎尔等人在探究英国大选期间电视媒介的传播效果时发现,电视媒介中建构的候选人形象会影响到英国选民的选举意愿,由此麦奎尔等人得出组织的公共形象确实存在[9]。但在麦奎尔等人的研究中缺乏对媒介形象的更深层次的剖析,媒介形象仅仅是被承认确实存在,而有关其本质、效果等内容尚且不知[10]。
.................................
第2章研究样本基本情况
2.1新闻数量
首先,通过统计5份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新闻的数量发现,本文研究时段内5份都市类报纸网约配送员新闻的总量均在150篇左右,就新闻总量来看5份都市类报纸间差异不大。其次,本文对研究时段内各都市类报纸新闻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发现5份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的新闻数量变化趋势相近,皆表现为自2017年开始快速增长,并在此后趋于平稳,且在2021年达到顶峰。
自2017年开始,网约配送员新闻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2017年1月,媒体发布了一条关于网约配送员配送超时在电梯里大哭的新闻,该新闻引发了社会广大民众对网约配送员这一群体的关注;二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以及在线支付方式的普及,我国即时配送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与之而来的便是网约配送员群体规模的扩大,群体规模的扩大以及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使得网约配送员成为了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媒体对其关注度也随之呈现出了上升趋势。此外,据图2.2显示,2021年仅10个月的时间里5份都市类报纸中的网约配送员新闻已经达到184篇,形成了一个新的数量高峰,这主要是因为自2020年网约配送员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开始,有关网约配送员群体的政策以及制度规范相继出台,都市类报纸中有关网约配送员治理制度、群体现状等方面的新闻也日益增多。然而从新闻数量的整体情况来看,5份都市类报纸对网约配送员的关注程度尚且不足,自2017年开始新闻数量保持在130篇左右,平均到每一份报纸的发文量一年则在26篇左右,月报道量在2篇左右,这对于完整呈现网约配送员群体面貌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
2.2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是媒体用来传递新闻内容的载体形式,一般而言,新闻体裁可被划分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两种体裁类型[50]。在实际研究中,本文参考此种划分标准,对5份都市类报纸中的网约配送员新闻体裁进行划分,研究首先发现5份都市类报纸在新闻体裁的选择上皆倾向于运用新闻报道类体裁。
对5份都市类报纸新闻体裁的运用进行对比后发现,5份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新闻的体裁选择上差异不大,故本文将5份都市类报的网约配送员新闻合并从而分析网约配送员新闻体裁的运用情况,并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图2.4。据图2.4显示,5份都市类报纸在呈现网约配送员形象时多采用新闻报道类体裁,这主要是因为新闻报道类体裁能够以最直接、最精炼的方式陈述新闻事实,及时向读者传递新近发生事实的概况。这一类体裁占比较高同时也说明了5份都市类报纸对网约配送员的工作和生活的动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并将其及时传递给读者。相较于网约配送员新闻中新闻报道这一类体裁的使用量,新闻评论类体裁要相对少一些,但是该种体裁的作用与存在依然不可忽视。新闻评论类体裁的使用使得都市类报纸能够在呈现网约配送员群体形象时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对该群体正确的认知与判断,以此充分发挥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舆论导向作用。
..............................
第3章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的形象呈现....................26
3.1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的形象类型......................26
3.1.1形象文本情感倾向..................................26
3.1.2网约配送员形象类型分布............................28
第4章横纵视角下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的媒介形象...........51
4.1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形象横向分析....................51
4.1.1不同网约配送员形象在同篇新闻中的共现情况..........51
4.1.2不同网约配送员形象共现的内在逻辑..................53
第5章都市类报纸网约配送员形象呈现的特点与反思.............64
5.1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形象特点........................64
5.1.1整体面貌:形象模式化,缺少个人特色................64
5.1.2形象类型:形象分布较为均衡,正面形象相对突出......64
第5章都市类报纸网约配送员形象呈现的特点与反思
5.1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形象特点
5.1.1整体面貌:形象模式化,缺少个人特色
在提取5份都市类报纸中的网约配送员形象时发现,网约配送员形象呈现出模式化特点。模式化主要表现为5份都市类报纸在展现网约配送员形象时形式较为老套,同一主题下的网约配送员形象刻画较为刻板。在对某一相同主题下的网约配送员形象描述时,5份都市类报纸常使用相同的叙事手法或词汇对其进行形象再现,展现出的形象也相对同质且集中。如在“交通出行”主题下5份都市类报纸倾向于刻画网约配送员的交通违纪的高发者形象,如图3.8所示;而“工作生活”主题下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与工作辛苦的网约配送员形象远远高于剩余8种形象的分值和频次,如图3.12所示。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模式化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其呈现的网约配送员形象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特色。自2016年以来,5份都市类报纸在有关网约配送员个体的采访新闻中更多展现网约配送员工作辛苦、生活不易、积极乐观等老生常谈的群体特点。这种模式化的呈现更类似于媒体按照预先设定的价值形态,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围绕其所要反映的特定主题,借助删除、重组等手段,让网约配送员群体的价值观与生活现状围绕辛苦不易、积极向上等普遍性的叙事结构展开,而在这一过程中5份都市类报纸缺少对网约配送员个人的个性特征和情感心理的描述。因此,网约配送员的个体形象也在模式化的勾勒中逐渐消解,呈现出千人一面的网约配送员群体形象。
...............................
结语
本研究首先依据客体议程设置理论从新闻数量、新闻体裁、信息来源、新闻形式、与新闻主题等5个维度出发对2016-2021年间5份都市类报纸中的网约配送员新闻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新闻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新闻体裁上以新闻报道类体裁为主、信息来源权威性与可信度较高、新闻形式较为丰富、新闻主题可以划分为“交通出行”“工作生活”与“制度保障与规范”。
其次,在属性议程设置中分析5份都市类报纸呈现了何种网约配送员形象。一方面依靠百度AI情感分析模型探究网约配送员形象文本的情感极性,由此发现5份都市类报纸中网约配送员形象类型可以划分为正面形象、中性形象、负面形象与其他形象,整体而言网约配送员的形象类型分布相对均衡,尤以正面形象占比最高;另一方面,在对网约配送员具体形象分析中,本文发现5份都市类报纸中的网约配送员形象较为多元,共有13种形象,分别是:工作辛苦/不易的劳动者、遭遇变故的不幸者、需要关爱/保障的弱势者、交通违纪的高发者、恶性行为的实施者、逐渐规范/专业的配送群体、积极向上的奋斗者、乐于助人/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热心人士、坚守岗位的奉献者、被理解/关爱/保障的服务者、门槛低的高薪职业者、幸运的中奖者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最后,本文从横纵视角出发分别对网约配送员各形象间的联系和历年形象变化进行研究,发现网约配送员不同形象间的共现反映出了5份都市类报纸对网约配送员的媒介关怀,以及历年形象呈现围绕当年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整体来看,2016年辛苦不易的网约配送员形象最为显著,2017-2019年间网约配送员的形象呈现更为多元与平均,2020-2021年网约配送员形象实现了微妙的“变脸”,其媒介形象向好趋势明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