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使用行为与黏连型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202 论文编号:sb2022062121480848641 日期:2022-07-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研究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个案 1 女士的抖音黏连型社会资本平均值为 1.00,抖音互相关注的好友数为 5 个以下,但她每天都会使用抖音,每次使用的时长从 10 分钟到 1 小时不等。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 SNS 工具为人们提供文字、图片和 PGC 视频等符号的社交场景之后,以抖音与快手为首的短视频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新型社交方式和信息途径。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由于技术的发展,抖音为用户提供了轻便制作视频的工具,自媒体时代从文字和图片拓展到短视频,短视频制作权力下放到用户,使短视频内容出现爆炸性增长,用户对视频的消费需求从一般性、高规格的新闻作品拓展到个性化、生活化的传播内容,短视频实现了生活本身在媒介的全景式构建,具有即时性、社交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即时性保证了传播内容及其背后的情绪及时传播出去,社交性保证了这些内容可通过社交网络在短时间内几何式扩散,广泛性保证了社会情绪全方位释放(金梦玉、李劭强,2020)。
抖音通过基于用户兴趣的算法推荐实现用户留存,吸引用户无意识地长时间停留,根据抖音在 2020 年 1 月发布的《2019 年抖音数据报告》,截止 2020 年 1月 5 日,抖音日活跃用户(DAU)超过 4 亿。另外,抖音通过人工智能特效贴纸、抖音神曲打造等技术运营手段,提高用户内容生产的意欲和互动率,根据《2019 年抖音数据报告》,宝宝特效和变老特效的相关视频数量分别为 2418 万个和 326.5 万个,点赞数分别为 2.1 亿次和 10.2 亿次。
抖音吸引了 20~60 岁年龄层的用户,抖音的 00 后、90 后和 80 后用户占比超过 80%,即 40 岁以下的用户数量约为 3 亿人。性别比例方面,00、90 后的女性占比较高,男女比例分别为 85:115 和 96:104,80 后则是男性占比更高,为 108:92,总体来看,抖音的女性用户占比较大。地区分布方面,90 后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高,00 后和 80 后在非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更高,较为下沉。
.............................
1.2 抖音研究综述
在 Sage 人文社科期刊库以“Douyin”、“TikTok”、“Short-form video”为关键词搜索,在《Mobile Media & Communication》、《Media, Culture & Culture》、《Television & New Media》、《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Global Media andChina》等外文期刊上找到 20 篇以抖音和移动短视频平台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
在中国知网搜索“抖音”,在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来源类别、新闻与传媒的学科下,找到 133 篇相关论文。目前,学界对抖音的研究,主要关注移动短视频与新闻内容生产、平台化理论(platformization)、短视频创作商业化等视角。
1.2.1 短视频与新闻生产
由于抖音和 TikTok 的影响力扩大,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深远,新闻媒体为吸引青少年受众,在抖音和 TikTok 创建账号,根据抖音和 TikTok 的内容调性,调整新闻内容的生产和呈现方式。
Vázquez-Herrero 等人(2020)认为,从内容生产、分发和消费的层面来看,抖音/TikTok 是社交媒体逻辑(Van Dijck & Poell,2013)的典型研究例子,新闻媒体为了迎合抖音/TikTok 流行的内容调性,除了会发布传统的新闻内容——例如报道和采访片段,还会进行不寻常的媒体操作,入发布搞笑日常的视频或参与抖音/TikTok 的话题挑战。Vázquez-Herrero 等人(2020)总结了抖音/TikTok 用户的四大使用行为——信息发布与获取、搞笑视频分发、推广和话题挑战的参与,由于用户不会主动或有意识地在抖音/TikTok 上搜索信息,因此它不是用于获取最新资讯的平台,但只要新闻媒体按照抖音/TikTok 的流行内容特性制作内容,如在视频文案带上热门标签、参与话题挑战、制作对嘴视频等,在内容上与抖音/TikTok 互动,就能间接让抖音用户接触到其生产的内容。因此,Vázquez-Herrero等人(2020)认为,新闻媒体顺应抖音/TikTok 的逻辑,目的不在于传播最新资讯,而在于塑造品牌、吸引那些不接触传统新闻消费的新受众。
.....................................
第 2 章 理论框架:社会资本理论
2.1 社会资本的定义
社会资本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 1916 年,由美国进步时代的实践改革者(practical reformer) Lyda Judson Hanifan 提出。Hanifan(1916)认为社会资本的积累产生于个人与邻居、他们与其他邻居交流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可立即满足个人的社交需求,并拥有足以提高整个社区生活水平的社交潜能。
然而 Hanifan 的观点没引起社会评论家的注意,直到 1950 年代,社会资本这个词才再次出现,由加拿大社会学家用于描述想要进入上层阶级的郊区居民的俱乐部成员关系。之后,城市学家 Jane Jacobs 在 1960 年代将社会资本用于赞美现代都市的睦邻友好关系。1970 年代,经济学家 Glenn Loury 将社会资本用于分析奴隶制的社会遗留问题。1980 年代,法国社会理论家 Pierre Bourdieu 和德国经济学家 Ekkehart Schlicht 强调了内嵌于社会网络中的社会和经济资源,1980 年代后期,社会学家 James S. Coleman 明确提出“社会资本”的术语概念,用于强调教育的社会语境。
社会资本的定义主要使用以下三名学者提出的概念:
Coleman(1988)认为,社会资本广义上指通过人际关系积累的资源,Bourdieu和 Wacquant(1992)认为,社会资本指“由于拥有一个或多或少的相互了解和认可的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积累在个人或群体上的实际或虚拟资源的总和”,这些关系中的资源根据关系本身的形式和功能有所不同。Putnam(2000)认为,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网络是有价值的,社会联系对个人和群体的生产力有所影响,社会资本具有个人和集体两个层面,个人形成对自己有利的联系(connections),有远见的、利己主义的个人会为个人社会资本的创造和获得投入适当的时间和精力。在集体层面,社会资本对更广泛的社区有外在影响,不是所有社会联系的成本和利益都由个人承担和享受。
..............................
2.2 社会资本的形成
Putnam(2000)对社会资本的研究源于其对美国社会联系变弱的观察,他认为这与社会变化有关。Putnam 把社会变化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世代内变化(intracohort change),另一种是世代间变化(intercohort change)。世代内变化是指大量个体同时同方向改变个人品味和习惯;世代间变化是指新一代的价值观慢慢取代上一代的变化,不同世代拥有不同的品味和习惯,出生和死亡的社会生理最终会改变社会。Putnam 认为,大部分社会变化都是个体变化和代际变化同时进行,例如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让许多人尝试新的技术或新的网络浏览器,由于个体改变了自身行为,前期增长的使用行为并不是世代变化带来的结果,只是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改变,而上一代根深蒂固的习惯抑制了改变的动力。
Putnam 认为,社会资本主要在政治参与、公民参与、宗教参与、职场联系、非正式社会联系、小团体、社会运动和电子通讯等八个环境下形成。
在非正式社会联系语境下的社会资本分析,Putnam 提出了实干家(mahcer)和健谈者(schmoozer)两个概念,实干家(mahcer)是指把时间投资在正式机构、在社区主导活动的人,而健谈者则是指在非正式对话和团体投入了大量时间的人。Putnam 对健谈者(schmoozer)的画像为单身未婚、女性、年轻人,尽管非正式社会联系不像在政治团体、工会、教堂等正式社会参与那样,帮助人们建立公民技巧,但在维持社交网络方面十分重要,因此在增加社会资本的时候,社会学家应格外关注健谈者的发展趋势。
........................
第 3 章 文献综述.................................11
3.1 抖音的社交媒体逻辑...............................11
3.1.1 可编排性(programmability)................ 11
3.1.2 流行度(popularity).................... 12
第 4 章 研究设计...........................17
4.1 研究假设...............................17
4.2 研究方法................................20
第 5 章 数据分析........................28
5.1 描述性数据分析...............................28
5.2 信度分析..................................30
第 5 章 数据分析
5.1 描述性数据分析
本研究共收集 411 个样本,其中最近 30 天内使用抖音的样本为 294 个。本次研究的控制变量由人口学变量和一般互联网使用情况组成,人口学变量的样本情况如表 5.1.1 所示,回答“最近 30 天内使用过抖音”的受访者(下同)性别分布情况为男性 120 人(占 40.96%)、女性 173 人(占 59.04%),男女比约为 4:6,较为平均。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关于样本的年龄分布情况,集中在 20 岁至 40 岁之间,20 岁以下和 50 岁以上的样本数量较少,根据 QuestMobile 在 2019 年 6 月发布的抖音用户年龄分布数据,抖音平台的 80 后、90 后、00 后的全体用户占比超过 80%,00 后(20 岁以下)为 10%,95 后(20-24 岁)为 19%,90 后(25-29 岁)为 20%,80 后(30-39岁)为 38%,此次问卷调查样本的相应年龄段分布为:00 后 2.73%、95 后为 36.86%、90 后为 26.62%,80 后为 24.57%, 基本与抖音用户的年龄分布情况类似。
关于样本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共 136 人,占比 46.42%,其次分别为大学专科(44 人,占比 15.02%)、硕士研究生(36 人,占比 12.29%)和普通高中(27 人,9.22%)。若以高等教育为分水岭来看,获得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样本数量为 219 人,占比 74.74%,大学专科以下学历的样本数量为 74 人,占比 25.26%。
.............................
第 6 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1.1 抖音使用强度对抖音黏连型社会资本影响无相关性
根据 OLS 回归分析结果,抖音使用强度与抖音黏连型社会资本无相关性。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受访者在抖音进行的定向社交行为不多,而且对抖音的情感认同度并不高,主要体现在抖音互相关注好友数量、抖音使用强度和抖音黏连型社会资本上。在 294 个样本中,抖音互相关注好友数量选择“5 个以下”的受访者最多(54 个,18.37%),互相关注好友数量超过 36 个的只有 24 个(8.16%)。在抖音使用强度的测量项目中,只有 41.50%的受访者认为“当我一段时间不登录抖音,我会觉得失去与他人的联系”,该测量项目的平均值未 3.04;受访者自评的抖音黏连型社会资本平均值为 2.53,低于 3 分(李科特五级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表明受访者在抖音内部建立的社交关系并不紧密。从以上三个方面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抖音并非人们为保持日常联系而首选的线上社交工具,即抖音并不能吸引用户进行频繁的定向交流行为。
虽然抖音的定向社交功能十分齐全,根据用户的通讯录、粉丝、关注、共同好友关系向用户推荐熟人用户或趣味相投的用户,私信界面显示好友用户的在线和已读状态,在私信消息里输入“哈哈”、“笑死了”、“太惨了”、“好呀”、“么么哒”等常用聊天用语会自动跳出表情包的选项,拍照功能嵌入了道具、滤镜、动感效果等丰富的后期编辑功能,但用户并不会主动在抖音内部建立社交网络。
为探寻背后原因,本研究对部分受访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个案 1 女士的抖音黏连型社会资本平均值为 1.00,抖音互相关注的好友数为 5 个以下,但她每天都会使用抖音,每次使用的时长从 10 分钟到 1 小时不等。与极低的抖音黏连型社会资本相比,她的一般黏连型社会资本平均值达到 4.43,这表明她认为自己在日常社交圈内拥有较高的黏连型社会资本。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