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探讨(2019——202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253 论文编号:sb2022061015492848265 日期:2022-07-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压力,一些省级党报不善运营,逐渐式微,因此,摒弃媒体被动应付、消极防御的心理,激发活力,是《宁夏日报》实现“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突破口。
一、《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的内容特色
(一)报纸版面
报纸的版面是最能够直接呈现出报纸特色的方式,其布局和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报纸的宗旨与从业人员的审美与专业,还会影响读者对报纸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的设计与创新具有独特性、引导性、辅助性,报纸的新闻传播活动也会事半功倍。
1.版面设置的灵活变化
《宁夏日报》专题报道的版面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紧跟党的步伐”特征,无论是版面设计还是新闻报道数量的峰值,都能体现这一“变”的特征。一方面,2019 年,《宁夏日报》为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新中国七十周年庆典、城市双创、扫黑除恶、两会报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大事件开辟专版,而 2020 年,《宁夏日报》的专版则集中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全国抗击新冠疫情等重大事件,两年内不变的专版有两个,一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的“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周刊和两会报道专版,这是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两会均属于长期、稳定、可预见性的新闻事件。可以看出,该报在新闻专版的设置上体现了党委机关报的政治性,紧跟国家大事件的宣传步伐,是社会公众把握时事政治、了解思想和行动准则的重要途径。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
(二)新闻体裁
新闻报道的体裁随着媒体与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样式,但《宁夏日报》因其纸媒的特性仍然采用传统的新闻体裁,即以消息、通讯为主要体裁,以评论与图片为基本方法,以报告文学为新的尝试,来反映新闻事实,凝聚感性力量,表现论述倾向,展现脱贫细节,触动读者心灵。
1. 用消息讲述事实
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角,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大、最常见的新闻形式,据统计,《宁夏日报》的 1165 篇脱贫攻坚新闻报道中共有 712 篇消息,占比达 61.12%,每天的发稿中最多的也是消息。该报的消息体裁数量较多,既丰富了报纸的信息量,满足了受众获取各地脱贫攻坚进度的信息需求,又满足了新闻时效性的需求。在传播脱贫攻坚的消息时,该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原则,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报道,选取了最有价值的素材和角度,交代了新闻的 5 个 W 和 1个 H 要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如何(how),突出了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和党报的权威性;在新闻写作中,该报记者注重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等要素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根据新闻报道的内容、需求及重要程度将其放在最能吸引读者的位置上,并以不同的字体、颜色等加以区分或着重,对脱贫攻坚的环境、过程、细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刻画;该报的消息不常用简讯的形式报道新闻,而使用较多的笔墨给予准确、清晰、生动地描写,导语及标题常使用号召式、叙述式、结论式简明扼要地呈现新闻重要信息。
2. 用通讯填补情感
由图表可以明显看出,《宁夏日报》的脱贫攻坚新闻报道也使用了较多的通讯体裁,共 276 篇,占 23.69%。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该报通讯体裁的新闻报道中,多以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为主,是对先进典型和脱贫重点难点的深度报道,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的手法使报道具备一定的文学色彩和阅读美感,在再现脱贫攻坚的情景时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和亲切感,通过议论的手法和大量的数据对脱贫攻坚的人或事物进行直接的评价和论证。此外,该报的通讯报道中有一定数量的报告文学,主要集中在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新闻报道中,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艺术加工,将闽宁协作的山海之情形象地、抒情地传达给读者大众。另有几篇纪实报道是对抗击疫情期间“战疫”“战贫”的直接反映,更具有震撼性、深刻性和新闻性。
..........................
二、《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的框架分析
(一)宏观:解读脱贫政策、部署脱贫工作、公示脱贫成绩
宏观层次的新闻框架更体现出媒体的党性原则和报社的宣传意图,属于“社会框架”,或“新闻行业的框架”,这类新闻框架要求建构的新闻文本具有客观性、责任性、服务性、引导性。《宁夏日报》作为省级党委机关报,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调研,也关注最基层贫困群众,上到国家政策方针,下到工作安排部署,无论哪个环节,无论哪个阶层均有所涉及。从整体呈现出的情感基调来看,该报完成了党报的责任与担当,以正面报道为倾向,把握官方舆论阵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与导向作用。该报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通过评论文章与专家解读,加强了受众对国家脱贫政策的认识;通过对领导动态与工作部署的跟进,增强了政令的宣导力度和全区脱贫攻坚的决心;通过对脱贫成绩的公示,显示出全区上下积极主动的脱贫热情与不断取得的脱贫成效。
1. 政策解读的新闻框架
政策在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往往预示着执政的路径、社会发展的走势和方向,乃至对寻常百姓的生活和切身利益构成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所有的人群都不能不对政策给予关注。①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新闻,亦或是广播新闻,一旦缺少对政策的解读与报道,就容易造成群众对政策的误解与抵抗情绪,因此,政策解读的新闻框架是主流媒体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主流媒体发挥自身优势的主要路径。调节人的利益取向与价值取向,加深内涵理解并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才能调动起群众的脱贫热情,引导脱贫攻坚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2020 年 2 月 27 日,《宁夏日报》在第一版中开设了“政策解读·聚焦自治区一号文件”,这是该报第一次以专栏的形式对国家政策与下发的文件进行详细深刻地解读,这一专栏并不仅限于对脱贫攻坚政策的解读,但解读的第一份文件,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显示出该报对政策解读的新闻框架的认识正在不断加深。在“开栏的话”中,编辑介绍了这一份文件对全区“三农”工作的指导意义及文件的背景、主题、要求和任务,解读详尽、条理分明、逻辑清晰。以 2020 年为例,该报采用政策解读新闻框架的报道有 78 篇,占全部脱贫攻坚报道的 8.11%,占政府工作报道的 35.78%,其中,通过专栏解读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新闻框架并不总以具象的形式存在,但总呈现出明显的趋势与特征,而该报政策解读的新闻框架的主要特点是:报道体裁以新闻评论为主,报道主体为扶贫政策和指导思想,报道视角以专家视角为主,报道时间以周刊为主,体现出该报新闻框架的稳定性与深刻性。
.............................
(二)中观:肯定脱贫工作、宣传脱贫措施、烘托脱贫效果
中观层次的新闻框架属于“媒体框架”,是媒体对待某一事件的方针与标准,是该媒体生态系统的价值观。从《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的内容来看,该报在新闻报道中通过对脱贫攻坚事实的选择、加工和强调,为受众呈现出了“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的新闻图景。在经过上节的三个宏观新闻框架的分析后,本节从中观视角观察脱贫攻坚报道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梳理总结出《宁夏日报》在报道“如何脱贫攻坚”时所运用的三个主要的新闻框架,即脱贫典型框架、扶贫措施框架、以及脱贫成效框架。与上节内容不同,中观的新闻框架在占据着该报脱贫攻坚报道数量上的绝大部分比重,具体可感地关注了基层的群众与扶贫干部,聚焦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每一个扶贫队伍,见证了每一项扶贫政策的实施。
《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的新闻框架呈现出与《人民日报》趋近的显著特征。2010年至 2020 年,《人民日报》对“宁夏”的新闻报道共有 107 篇,其中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报道有 44 篇,报道中的关键词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扶贫措施,如“产业脱贫”“就业”“安心房改造”“移民”“对口支援”等,二是党建工作,如“基层党组织”“四查四补”等,三是脱贫典型,既包括典型人物,如“致富带头人”,也包括典型事迹,如“扶贫纺织车间”等。笔者对《宁夏日报》的 962 篇脱贫措施与效果的新闻报道做了关键词云图,经过与《人民日报》的关键词对比,可以看出,《宁夏日报》的脱贫攻坚报道中的内容框架上与主流媒体有所呼应,紧跟中央关注的脱贫重点和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向其他框架延展,以适应地区脱贫攻坚新闻报道的需求。
...........................
三、《宁夏日报》专题报道的借鉴意义............................ 30
(一)坚持党性原则 坚守舆论阵地.............................. 30
1. 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思想................................ 30
2. 把握好意识形态,提高了舆论导向........................... 30
四、《宁夏日报》专题报道的提升策略...................................... 36
(一)重视媒体生态环境建设........................................ 36
1. 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 36
2. 营造公平型的竞争环境........................................ 37
结语....................... 44
四、《宁夏日报》专题报道的提升策略

(一)重视媒体生态环境建设
新闻的生态环境是指围绕新闻活动产生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新闻传播周围的条件或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宏观看来,我国的新闻媒体生态环境存在着“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性管理都存在着差异,地方党报比不上中央党报,西部地区比不上东部地区。因此,《宁夏日报》想要在党报中站得稳、站得久、站得好就不能忽视媒体生态环境的建设,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报纸改革,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运行、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关注媒体关系与自身发展的缺陷和不足,从新闻传播的理念、规范、风格等有所突破,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专业的舆论环境,为新闻传播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资源保障和实现空间。
1. 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
与传播技术同行,是顺应媒体生态环境、推动媒体变革发展的先决条件。如今,互联网带来的媒体技术环境的变革正挑战者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宁夏日报》只有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竞争力,抢占媒体竞争和发展的战略高地。全媒型的技术环境并没有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而是视单一形式为“全媒体”中“全”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闻实践中,媒体很容易实现“跨媒体”的简单连接,而不是全方位融合,以《宁夏日报》脱贫攻坚报道为例,报纸尚未实现与网络媒体的全面互动、互补、互融。2021 年,该报改版,更加坚定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闻理念,强调用户思维,“着力实现从重报纸轻网端向报网端并重转变,加快形成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报深、端快、微活、网全的全媒体矩阵,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这一举措既是打造全媒型的技术环境的一大尝试,也为今后报纸的专题报道与传播提供了方向与指导。一方面,该报可在专题报道中尝试与用户视频互动,如扫一扫进入两会会场、新闻采访环境实景化等,另一方面,该报也可以在报端实现电话互动,用户能够随时与新闻记者沟通交流,既能密切联系,又能扩展新闻来源。
当然,这样全媒型的技术环境离不开更专业的新闻人才和技术支撑,因此,《宁夏日报》还应注重媒介的经营与管理,在制度、组织、人才能方面共同发力。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
结语
2020 年 11 月 3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公示,《建议》既勾画了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也充分总结了十三五规划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此,《建议》中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样表述,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
全面脱贫的目标已经实现,但共同富裕的脚步仍不能停止,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发挥传媒力量、彰显职责与使命,走进群众、关注百姓、掌握民声、了解民意、赢得民心。《宁夏日报》在多年的脱贫攻坚报道不断尝试改版,力求达到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丰富,虽然在新闻实践中出现了新闻资源分布不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新闻传播效果有限等问题,但在版面与新闻框架的设置上亦有所创新,从脱贫攻坚报道的研究中为今后专题报道的提升寻找启示,能对今后媒体的新闻实践工作起到推动作用,这既需要党报关注深度融合的媒体环境,与广播电视互联网合作打造融媒体矩阵,也需要党报重视新闻人才队伍的建设,从细节处入手,严于律己,做不一样的省级党报。面对脱贫攻坚等重大新闻主题的报道,《宁夏日报》应坚持党性原则,客观公正,及时关注群众诉求、及时反映群众呼声、及时报道群众的生活,将媒体的监督职能发挥出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报道问题”。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媒介情境理论视角下的“慢直播”解读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