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理论界定
1.1国际新闻
国际新闻,迄今为止尚未得到准确定义,在中外各类新闻学与传播学书籍中也没有对“国际新闻”一词做具体解释。从国外一些著作来看,国际新闻等同于外国新闻,与之相对的是国内新闻。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标有“国际新闻”的著作极为罕见,但不难发现注有“国际报道”、“对外报道”、“对外宣传”的文献著述。我国学者江爱民、吴敏苏在《国际新闻报道》一书中将国际新闻总结为三类,本文将引用第三类。即国际新闻是指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纯粹的国内新闻而言的国际新闻,主要是发生在本国以外的,或发生在本国同时又与其他国家有关联的,或发生在其他国家但与本国有关联的实时变动,准确地传播给受众的新闻。言下之意,国际新闻的事实客体包括发生在国外的涉内新闻、发生在国内的涉外新闻和发生在国外的其他新闻事件。
20世纪90年代初,“策划”一词被引入到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策划含义广泛,一般分为三种来解释:新闻定义、新闻体裁,还可以指某种重要信息。我国新闻学者熊忠辉将其阐释为“新闻策划就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围绕一定的主体或目标对传播全过程进行决策和谋划,从而制定报道计划作为指导传播活动有效开展的依据的过程,它与新闻调查、新闻实施和新闻反馈一起构成现代新闻传播全过程,目的在于把报道安排的更合理,更能影响受众。”简言之,新闻策划就是围绕某个主题或话题,对新闻采编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通过制定并实施方案,来强化传播效果以形成和引导舆论的前瞻性行为。
........................
1.2国际新闻的分类
所有的分类都是根据事物的特点按照有据可循的规律来进行。如果说国际新闻的历史研究是帮助我们建立纵向历时态的角度,那么分类研究则是引导我们建立横向共时态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的发展。对于国际新闻的分类,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展开论述。
首先,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可以将国际新闻分为报刊国际新闻、广播电视国际新闻、网络国际新闻和通讯社国际新闻。
其次,从国际新闻的内容分类来看,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认为,人类从事的社会生活领域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基本类型。所以,国际新闻的内容分类也可以遵循以上观点来分,国际政治新闻、国际经济新闻、国际文化新闻。然而,学界有持不同意见的认为,这种分法又太过于笼统,并不能全方位的体现人类社会的活动范畴。尤其是文化类,它既包含关乎体、音、美等精神层面,也包括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行为层面的内容。笔者根据本选题的研宄对象的客观分析,将国际新闻分为国际时政新闻、国际经济新闻、国际社会新闻和国际文化新闻四大类别。
........................
第二章《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报道的发展历程
2.1历史起源,前身《生活》周刊中的国际新闻报道
《三联》作为国内第一周刊,自创刊以前便有了对国际新闻的报道。追溯至《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生活》周刊,早期的《生活》周刊中就设立了海外栏目“美国通讯”,该栏目后来发展为《生活》周刊后面几期都有的著名栏目:“国外通讯”,又叫“各国通讯”。新增的“海外谈贏”栏目主要是邹韬奋、邹恩泳等人从报纸杂志上摘录编译的对欧美、日本各国情况进行介绍的文章,许多文章偏重介绍这些国家中的奇闻趣事。也有部分文章是摘录别人的旅行日记或者是国外旅游者的投稿。
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作品。随着新思潮的不断推进,新增的“一周鸟瞰”栏目成为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栏目,还特别制定了该栏目方针,如:(一)纯用客观的立场,叙述一周间国内外的时事。(二)但结合一件事情始末,而不带任何批评。(三)本栏文字的宗旨,是要唤起国人对于国内外大势的注意,预备成为将来的史料,不是做现在的宣传品。由此可以得知,《生活》周刊依据读者需求创设海外栏目,这不仅反映了杂志所针对的受众群体,是试图博古纳新、精通中外的新人类,也说明读者对媒介的诉求,不仅仅希望通过《生活》周刊了解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希望通过《生活》周刊对国内外的时事有所了解。此外,该栏目的编辑方针充分说明了这个栏目只是对时事的一个纯客观的汇编整理,不带任何评论,并且希望能“唤起国人对于国内外大势的注意”。
.......................
2.2成长发展阶段,国际新闻报道拓宽新时期(1995-2004年)
沿着时代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三联》文化成型的脉络。《三联》创办至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早在创刊之前1992年10月,负责杂志出版的三联书店就已经开始了前期的筹备工作,1993年3月,《三联生活周刊》正式获得新闻出版署的批准,在《三联》正式创刊之前,我国涌现出一批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以报告文学鼻祖钱刚为首的创刊团队,钱刚为执行主编的记者编辑队伍。在初创时期,杂志就明确了“三界融合”的定位,即新闻界、文化界、学术界为一体,博采众长,打破传统观念上的雅俗界限,使其成为一本新型知识份子所青睐的大众媒介。
初试锋芒的《三联生活周刊》由于经费不足,两次遭遇挫折中断出版,直到1995年正式创刊。经过六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杂志从2001年《三联》由半月刊转为周刊,在广大读者的支持下,不断丰富栏目内容,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较权威、全面梳理一周新闻、能体现《三联》质量的综合性周刊。杂志在不断成长中,也培养了一批批卓越的学者型新闻记者。这些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分别来自社会部、国际部、文化部、经济观察、科学、体育、军事等不同报道领域,各有所长,在杂志特有的气质中形成了稳定的个人报道风格和极富个性化的策划思路,生产的新闻产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三联》曾多次作为周刊类杂志在新闻报道中崭露头角,得到独家新闻的话语权,占据了新闻报道的制高点,不断突破杂志销量。
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进,从20世纪跨越到21世纪,人类社会又迎来一个崭新的,更加文明的千禧年。随着时空的转变,这一时期的国际时政舞台也风云莫测。依据国际新闻报道选题要求,能引起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重大突发事件,可以统筹到新闻价值选择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重要性、人情味,这样的事件爆发力强,影响力深,延续周期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受公最众关注的新闻之一。媒体集中所有的报道力量和资源,全力以赴地报道这些具有特别重大意义或引起公众高度注意的新闻。
.......................
第三章《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报道的内容量化分析..............18
3.1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的选题内容分类...........18
3.1.1样本采集.............18
3.1.2类目构建...............18
第四章《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报道特点...............30
4.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内容丰富创新................30
4.2报道方式的专业化..............31
第五章《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43
5.1《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43
5.1.1部分重大国际新闻缺失..............43
5.1.2选题类型有失偏颇.............45
第五章《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5.1《三联生活周刊》国际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创刊以来,《三联生活周刊》一直肩负着为广大读者传播新闻和解释文化的双重使命。致力于做智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转场去哪里。20年的发展中,周刊几经改版,其内在肌理不断调整优化,其目的是为了在不断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和结合点,在受众满意中实现自身利益指标和长远发展。虽然,国际新闻报道只是杂志整体的一部分,但是急速融合的传媒市场和逐渐热涨的国际新闻已经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主流趋势。根据笔者对《三联》的调查了解,得出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还有些不足之处待以改进,认为这些问题应该被《三联》国际部所关注,以便改进在国际新闻报道领域的滞后与不足,更好地扩大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影响力。
从新闻出版时间来看,周刊与其他大众媒介相比不能同日而语,新闻传播速度比日报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相差甚远,但《三联》作为一本综合性周刊也有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发挥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文化资源优势、品牌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使对新闻的追求成为期刊市场中的核心所在。
.........................
结语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