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在区域经济和国家建设中起主导作用。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的腾飞,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人类也已经迈入全面竞争的时代。这种竞争从个人到企业,再扩展到城市,甚至国家。像生命体一样,单个城市在城市生态圈中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为了让本市充满活力和竞争力,城市管理者在重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要素建设的同时,也日益重视新闻媒体对城市传播的影响。尤其是信息化时代,传媒作为社会进程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已经嵌入到城市发展的内核,与城镇建设、城市经济和文化、城市居民等建构起丰富的传播效力。
城市即媒介,我们生活在“传媒之城”中。城市是信息本身,是多元意义的结合体,包含丰富的文化符号意义和空间内涵。城市又是信源和中介,城市的每一个人、每一座建筑、每一次节庆活动,甚至是城市的花草树木等,都是传播中介,是城市文化的媒介化展现。城市也是信息反馈的接收者。城市发展的全过程都凝聚着“人”为规划城市、建造城市、管理城市所做出的贡献。研究“城市”理念的西方学者通常认为,整个社会是一个积累性活动,城市是这个活动的内核。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城市已经成为其中最重要的支撑力。没有城市,社会是不完整的。
现代化城市更讲究传播,且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相互支撑,互为前提。城市是一个扩音器,因传播而有意义。大众传播是城市的反光镜,这面镜子以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符号向人们呈现城市风貌和城市精神,并连接社会、城市和人。同时,城市传播所需的信息传输、公共交往、意义生成等内涵,都需在现代城市中获得解释。西方学者的研宄表明,城市与传播的关系大致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其一,城市与传播是平等的。现代城市与传播共同在框架整合的过程中生成,城市本身就是传播介质,城市构筑了传播和交往的平台,全面展现了传播的价值。其二,大众媒介是“第二城市”。在城市系统中的大众媒介,依托发达的信息传播网搭建了虚拟的城市,塑造了城市形象,并进一步与实体城市相呼应,完善了受众对城市的认知。其三,城市与媒介相互融合,传播是构筑城市的基本内容。新媒体时代,城市与大众传媒互相融合,共同建构了城市传播的整体。
......................
1.2研究意义
未来的城市,不仅是硬件基础方面的“智慧城市”,更是文化意义中的“可沟通城市”气以“新闻话题”作用于城市传播,可以促进社会整合发展,又能够推动城市精神的凝练,形成平等、开放、有序、沟通的城市关系,使城市在全球都市网络中拥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1.2.1理论意义
人与城市相遇在各种媒介中,城市以媒介为依托,借助各类载体传递城市内容,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知。以媒介为落脚点,其定位传播、内容生产、服务对象、话语方式等都以城市为标杆。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不仅从城市中兴起,以市民为目标受众,反映城市发展,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层面介入城市化过程。
首先,本研究在城市传播学的背景下,细化了“传播”与“媒介”的研究内容。城市传播是传播革命中的范式创新,城市传播理论发展到现代,植根于“城市即媒介”的文化土壤。把城市作为一个物质与经验相结合的复杂生态圈,围绕城市内部传播与城市外部传播、历史城市传播与现代城市传播等内容,探讨如何打造媒介之城,意义重大。总体而言,“传播”与“媒介”都是既可泛化又能县体的。利用传媒进行话题传播是整个传播学框架中的细小分支,对提升城市影响力的作用不可或缺。
其次,本研究具有新闻传播学话题研究视角的创新性意义。城市是由江河、水渠和新闻传播共筑的网络。不同的新闻话题,呈现多样化的公共属性,通过城市管理者的把控和媒体的运载、传播,构成了城市传播的主要过程。媒介在传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众传媒能使各阶层基于不同立场发声,社交媒体自下而上反馈新闻信息。二者在特定时空中,汇聚成具有共同议题和话语框架的运动,并产生有力的“化学反应”。媒体也正在进入“话题时代”,特别是网络数字的普及应用,更是成为新闻话题的重要发展趋势。新闻具备足够活跃的话题因子,才能够增强传播的持续力。
.......................
第二章城市传播与新闻话题
2.1城市传播和新闻话题的概念界定
2.1.1“城市传播”的概念
对于“城市传播”,学界还未有统一的定义。曼纽尔卡斯特认为,传播需要镶嵌到城市关系网中加以解释,才能获得自身的意义。王安中、夏一波在《C时代城市传播方略》一书中谈到,城市要以最好的投入方式、最大的投入规模以及科学的开辟手段组建城市传播活动,保证城市传播系统的良好运转,并使有关利益方的需求获取相应的满足。尹帅平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空间,认为城市具有沟通交流、传播信息、表达意义等媒介功能。城市传播就是传受双方认知城市,进行多媒体信息互动的过程。城市传播的传播者包括政府、企业、传播中介、市民,以及非政府组织等五类群体,传播类型主要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等,传播的内容涉及到关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受众群体是接收城市信息的个体或群体。
城市具有媒介属性。学界研究城市传播,大致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方面是把城市自身当作媒介来传播,例如博物馆、广场、公园等城市现实空间都是传播中介;另一方面是城市传播主体将城市作为话题进行的现代传播,如大众媒体、新媒体、公众等现代化的传播媒介作用于城市而产生的传播。
本文的“城市传播”研宄更偏重于第二方面的内涵进行解析,即城市管理者结合国内外发展大背景,运用典型的城市现象,通过多种传播载体,推动城市与受众的互动沟通,并最终促进城市发展的过程。城市管理则担负着城市活动组织、城市信息发布、城市内容反馈等重要职能。他们不仅要塑造和传播各种城市形象,还要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引导媒体积极主动、正确的进行城市传播。
........................
2.2城市传播的功能
传播有表达、沟通、反馈、调节四个环节,即强调行为对传播对象的影响效果,从而形成互动状态,建立调节机制。城市传播是传播的分支,核心目的是探讨“人与城的关系”。地球村时代,城市化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交织进行的。伴随着城市传播深入到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新闻话题将成为城市内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城市作为媒介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创立关联、传递信息、沟通行为和实现价值四个方面。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现代媒体的出现,是城市功能的集中展现,为城市传播营造了思想言论。
2.2.1沟通功能
沟通是传播的核心环节,城市传播的表达、反馈和调节等环节都围绕“沟通”展开。复旦大学孙玮教授基于城市的媒介属性,将沟通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城市的构成基础。沟通功能具有三个特征,即城市居民日常沟通模式应该提供交往的的空间,促进市民间的交往和互动;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顺畅传播的物质基础;城市鼓励市民参与城市活动和自由政治表达。基于新闻传播的理论框架,沟通则意味着融合汇通,是城市与公众借助载体进行交往和沟通的行动。新闻媒体是实现城市多元融合、内外贯通的传播实践活动。城市传播给予城市、传播及其相互关系以全面解读,城市与传媒的关系不再局限于真实——再现的路径,而是互相嵌入、交织融合的,传播也不仅是信息传递的符号互动过程,更成为编织人类关系网络的实践。
政府是是城市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城市传播中,政府既要担当政事信息公开和传播的职能,也要充分发挥沟通作用,规范和引导城市建设发展,传播城市正能量。
..........................
第三章城市传播中新闻话题的定位策略..........23
3.1聚焦城市外生态..................23
3.1.1关注全球趋势................23
3.1.2对接国家战略.............25
第四章城市传播中新闻话题的内容策...........31
4.1价值发现策略..............31
4.1.1新闻价值发现.................31
4.1.2公共价值发现....................33
第五章城市传播中新闻话题的渠道策略.............41
5.1渠道传播策略.............41
5.1.1人际传播引发口碑效应...............41
5.1.2组织传播传递公共信息.................42
第五章城市传播中新闻话题的渠道策略
5.1渠道传播策略

.....................
第七章结语
2016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4%,步入到城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崛起,也让城市竞争力成为城市生长力的动力。其实,城市的本质仍然是传播,传播越频繁的地方,是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城市的质量传播的质量与媒介密切相关。大众媒介在城市传播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是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时效性强等特点,城市可以在更大范围传播自身。通过城市理念、精神、价值等,将城市的核心要素聚合起来,传播出去,能够提升城市整体的影响力。以城市要素的聚合与传播,实现城市发展要素的聚合,也已经成为城市生产力的鲜明特性。“新闻话题’’代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民众最关心的热门问题,借力新闻话题进行城市传播,是一个重要的视角。
对话是城市的最佳表现之一。城市能够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了过硬的城市硬件设施,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城市创造了公共文化空间,其长期的传播和话题塑造带来的是用户忠诚度的提升。当我们从城市传播的角度谈及新闻话题,必须要站在更多元、更交叉、更宽阔的视角,以发现更多新的传播内容和传播载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未来的城市是不断变动的,城市建筑、人文景观、人口迁移等都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政策的变化呈现流动的趋势。未来的传播也不是从表象主义层面描述城市,而是创造一种观看、理解并参与城市的方式。在城市传播的大背景下设置新闻话题,也需要紧跟时代要求,融合新旧媒体,体现创新思维,将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贯穿到新闻报道中。唯有如此,无论将来城市和传播如何变动,城市内外居民都会对城市积淀深厚的情感基础,形成良好的城市印象。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