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丰新闻写作理念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566 论文编号:sb2022011712494943222 日期:2022-01-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艾丰新闻写作理念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经历了十年文革束缚后对思想解放的追求,在改革开放思潮涌动下对新闻思想的总结与创新,都促进了他新闻理念的形成。他的理念开拓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般思路,对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有很高的的指导性意义。艾丰的作品凝聚着时代的缩影,蕴含着他在实践中得来的写作思考。

第 1 章 艾丰新闻写作理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1.1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
虽然早就有人提倡把哲学与新闻写作结合起来研究,例如张惠仁在 1986 年出版的《新闻写作学》中,提出“把新闻写作中若干实践问题、现象问题、技巧问题,上升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高度来认识”[1]。1989 年黄长江、杨玉林等出版了一本新闻著作提出要“以哲学的观点来分析新闻写作中的一系列问题,试图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来探讨解决的办法”[2]。但艾丰却是这些实践中最为成功的一个,1982 年出版《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被甘惜分教授称为“新闻哲学”,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冲击了“新闻无学论”的观念。而《新闻写作方法论》这本书则沿用了与采访方法论相同的研究逻辑,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研究新闻实践,主要是分析矛盾,研究规律,这本书的写作重点不是“怎么来写”而是“为什么要这么写”,可以说是这些实践中获得称赞最多的一个。
“新闻工作的经验应该怎样来总结?这就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唯物辩证法来总结它。我们讲的是无产阶级新闻学,它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新闻报刊工作的一门科学。本书所作的就是这样一种努力”[3]。艾丰把《新闻采访方法论》写作出发点落在了邓拓的《马克思哲学和新闻工作》这本书的这一观点之上,在研究写作的时候,同样延续了这个研究方法。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新闻写作的研究方向,分析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探讨事实和记者之间的矛盾、记者和编辑之间的矛盾。
文革结束后,我国政府在政治上进行了拨乱反正,许多新闻工作者得到了平反,重新回到新闻工作岗位上。这些从事新闻工作的老一辈记者、编辑,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了“文革十年”动荡期,对新闻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渴求转变思想,为新闻的改革提供了群众基础。
1978 年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国内以往固有僵化的思维,新闻界也逐渐开始了思想的转变。“1979 年 3 月被称为‘我国新闻工作改革开放的起点’全国新闻工作座谈会召开”[1],新闻界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保驾护航。1980 年开始的“新闻改革”,最早从新闻业务开始,尤其是对新闻写作的研究更是重中之重。艾丰的《新闻写作方法论》第一版出版于 1993 年,笔者在国家图书馆网上数据库对 1980—1995 年的新闻写作成果进行了检索,大约有 350 部作品相继问世。从 1990 年开始出现出书高潮,尤其是 1992——1993年出版了 100 多部著作,达到了出版峰值,这些作品大大丰富了新闻写作研究成果。新的研究主题,新的写作理念,新的写作方法,新的写作文体,新的期刊论文,新的学术研讨会不断涌现。这些学术探讨拓宽了新闻写作研究领域,激发了新闻学者无穷动力,赋予了他们转变研究视角的可能性。
..................................

1.2 丰富的理论渊源
艾丰新闻写作理念的思想来源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和西方新闻学中有益的新闻理念、文革前新闻研究和文革后新闻改革成果。艾丰的新闻思想不仅受到国内新闻学者、新闻实践者的影响,也批判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中有益的部分。“新闻规律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2]艾丰认为新闻作为社会事业是有阶级性的,但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是独立的,脱离了阶级性。因此,艾丰提出可以吸收借鉴西方新闻思想的观点。文革对新闻事业的破坏是巨大的,在延安整风运动时期,无产阶级新闻学研究就已经有很多的论述了,但在文革期间,不少研究停滞甚至付之一炬。艾丰新闻写作理念的形成与这些丰富的理论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1.2.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艾丰新闻理念的骨骼和筋骨,艾丰引用了诸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等人的实践观、矛盾观、认识论、新闻观等唯物主义观点。也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深入探索写作的基本规律。
艾丰对新闻写作中的各项矛盾的探讨,更是源于毛泽东的《矛盾论》中的观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1],“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2]。因此,对于写作中的主观和客观、现象和本质之间的矛盾等进行分析就有了必要性和可操作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我们对主客观也就是记者和事实之间的矛盾要分别对接,双向检查。矛盾具有特殊性,所以我们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让记者和编辑都能发挥出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艾丰的写作理念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研究记者的说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记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新闻事实这个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他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明确地把记者和编辑、记者和采访对象、记者和报道对象这三对矛盾也就是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纳入其中,拓宽了新闻写作研究的领域和层次。
艾丰认为记者更多的承担着一种“上通”的任务,即不仅注重向群众传达政治主张与政策方针,还要把群众关心的事情上达。也就是要坚持党性的立场,做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第 2 章 写作理念形成的脉络

2.1 努力建构新闻学学科
艾丰在新闻学领域做出的一大贡献就是打破新闻无学论,虽然艾丰最先出版的新闻著作研究领域是采访学,但是写作与采访密不可分,他的写作理念也受到了其中带有的一些理论与观点的影响。“本书所作的努力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运用于采访学的研究,分析采访活动中所包含的矛盾并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基本方法。这是在新闻学应用基础理论范围内探索采访活动规律的尝试”[1],这是艾丰在自己的《新闻采访法论》第一版前言中对该书的努力所做的界定,即该书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采访学理论架构的一个尝试。运用尝试二字,实则是第一个主动提出要把采访这门“艺术”建构成一门学科的破冰之行。
这与那个时代的新闻理念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1978 年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国内以往固有僵化的思维,新闻界也逐渐扭转思想。但是固有观念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报纸在大部分人的认识里仍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他们以此为据,甚至抵御、诋毁新闻界的改革之路。社会上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新闻没有学问,不能算做一门学科。譬如我们今日所司空见惯的客观、公正理念,在那时还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顶着被批判为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巨大压力,艾丰创新了一条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找寻新闻采访学一般规律的路径。
艾丰为新闻学学科建构而努力,首先选取了采访学这一领域作为突破点。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国内新闻界对新闻领域的探讨集中在业务方面,而采访正是记者从事新闻工作首先要接触的地方。记者只有采访到了全面客观的事实,才有可能写出真实完整的作品。
“新闻记者的出发点是事实,归宿点也是事实”[1]。不管是采访还是写作,一以贯之的主题只有——“实事求是”。可以说,实事求是是艾丰在探寻新闻采访与写作规律中找到的一大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就要从采访活动开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其贯穿于整个新闻实践活动中。
.................................

2.2 经济述评理念独具一格
艾丰写作理念形成中期最值得探讨的就是他的经济述评写作,他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初期写的述评报道不算多,直到成为《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艾丰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报道,他的经济述评新闻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1982 年,艾丰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重视城市的中心地位》评述性新闻。这篇报道是他评述性新闻写作的第一次尝试,在这篇报道中艾丰运用了述评结合的手段把我国城市建设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解决做了一个细致的概括与探讨。“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说明,城市建设上的成就可以成为历史发展的里程碑,而城市发展中的失误,是人类社会最难改正的失误之一”[1]。艾丰认为评述性新闻与寻常新闻报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评述性新闻,在表现方法上的特点,简言之就是比一般新闻多了评论性成分”[2]。而这评论性成分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记者直接的观点。这种观点既包括直接抒发的评论,又蕴含对一些外部资料的概括总结。二是记者的评论与新闻的叙述相结合。在这一部分要强调记者的评论篇幅一定要少。三是记者对采访到的资料的概括。艾丰认为记者对采访到的意见进行综合概述也是一种抒发议论的方式。
随着述评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述评新闻也成为了一种独立体裁,艾丰被任命为经济部主任后,撰写了很多的经济新闻。为了让“业外看得懂,业内愿意看”,这些经济新闻大多是以述评的体裁进行的写作。艾丰的经济述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国家建设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背景下创作的,为国家经济政策的推行,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艾丰认为写好经济报道,最主要的在于提高自己知识储备。另外,他还特别提倡多侧面报道理念,在他的作品集《思考的笔》里,专门有一篇《用多侧面的报道反映多侧面的现实》:“评述式的报道是最易体现多侧面的一类体裁”[3]。艾丰把多侧面报道和述评结合起来,赋予了这两个概念更丰富的内涵。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

第 3 章 理论层面的写作哲学...........................23
3.1 新闻写作总体论................................... 24
3.2 新闻写作分部论.................................... 24
第 4 章 艾丰新闻写作理念的实践体现.................................................30
4.1 多侧面报道:辩证的写作理念............................30

4.1.1 多侧面报道的核心内涵.................................31
4.1.2 多侧面报道理念在艾丰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36
第 5 章 艾丰新闻写作理念的启示..................................46
5.1 理论联系实际是记者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47
5.2 三大法宝助力记者提升写作水平...........................................48

第 5 章 艾丰新闻写作理念的启示

5.1 理论联系实际是记者提升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经济学家魏杰说,“历史好像是一条长河,人类好像是在河中航行的船,坐在船上的人,有的人是坐船的,有的人是划桨的,艾丰是属于划桨人的范围”[1]。划桨人艾丰,他的新闻理念推动了新闻学这艘船向前航行。学习艾丰的写作理念,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发。
艾丰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大家。他的新闻写作斐然成章,理论研究成果卓著,他及时总结自己以及中国新闻业的实践经验,并将之抽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他在新闻作品的写作中践行多侧面报道理念,“偏爱述评式体裁”[2],并将写作中得来的思考反馈到新闻写作理念,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念。
中国的新闻实践与理论研究历来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从事新闻实践的,很少有人去搞理论研究;而搞理论研究的,也很少去从事或关注新闻实践。而且搞理论的与搞实践的经常互相看不起,一些理论研究现实针对性不强,一些业界从业者虽然实践有创新,但很少有人能够及时总结反思创新经验,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这样也造成了理论脱离实践,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的问题。而实践缺乏理论的总结、指导,也往往流于浅薄,缺乏创新。
所以艾丰给予记者的第一个启示就是要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要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艾丰是一位学者型记者,他不满足于每日的新闻报道,而是深入研究新闻理论,开拓创新,丰富新闻思想研究成果。此外,他还是一个建树颇丰的名家,他在经济学、哲学等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这就启示我们记者不应局限于日常报道的狭小天地,毕竟新闻报道与社会方方面面,与政治、经济、法律、体育等方面都密切联系,记者要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更为渊博。记者学识的积累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吸收还要消化,也就是要在实践中检验学识,并在经验总结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在对新闻理论进行探讨时尤其要注意。艾丰的新闻理念是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改善的,这是与时偕行不断更新所掌握的学识。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

结语


艾丰是新闻界难得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一位大家,他不仅在新闻实践方面有很高的成就,而且还撰写了许多新闻学术著作与新闻作品。从读研期间新闻写作理念初形成到《人民日报》工作期间经济述评的大量发表,再到《经济日报》工作期间《新闻写作方法论》的出版,艾丰的新闻写作理念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艾丰新闻写作理念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经历了十年文革束缚后对思想解放的追求,在改革开放思潮涌动下对新闻思想的总结与创新,都促进了他新闻理念的形成。他的理念开拓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般思路,对具体的新闻实践活动有很高的的指导性意义。艾丰的作品凝聚着时代的缩影,蕴含着他在实践中得来的写作思考。
艾丰的多侧面报道理念不仅在他的新闻作品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还通过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参加座谈会等方式进行了分享与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这一多侧面报道理念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艾丰“写作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在新闻报道中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要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具体的事件,尤其是人物报道,更要注重对人物的褒贬不能夸张,要有血有肉,要兼顾优缺点。
艾丰的经济述评在新闻业务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的作品有的针砭时弊,抓住经济发展当中的问题,就群众关心的热点事件引导社会舆论与风向;有的预测经济发展方向,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有的提出先进经济理念,总结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与此相对应的经济述评理念也开创了经济报道的先河,总结了很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学习吸收,勇担责任这是艾丰对于当代记者综合素质提升的启示。紧跟时代步伐,语言深刻思辨,敢于创新这是艾丰对于新闻写作的启发。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