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书,也出现了用“耳朵”听书。通过在网络上在线阅读的群体规模逐渐呈增长趋势,使得我国移动阅读市场越来越蓬勃发展,移动有声 APP 平台、微信有声公众号、有声读物网站等有声读物新媒体平台接连诞生,这种用“耳朵听”的新兴阅读方式逐渐在白领上班族及有车一族中流行起来。目前我国各种移动有声 APP 平台、有声读物网站、有声读物微信公众号等有声读物新媒体平台变得越来越多,有声阅读用户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可见有声读物将会成为我国出版业务发展新方向,虽然我国有声读物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有声阅读的群体越来越大,互联网移动用户越来越多,我国有声读物市场的潜力值得挖掘和开拓。我国的青年用户群体是电子产品使用率和占有率最高的受众群体,也是规模庞大的“有车一族”,作为互联网用户和移动阅读用户的主力军,青年用户将会成为我国有声读物市场的中坚力量,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市场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尚待挖掘和开拓。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可以用“眼睛”看书,也出现了用“耳朵”听书。通过在网络上在线阅读的群体规模逐渐呈增长趋势,使得我国移动阅读市场越来越蓬勃发展,移动有声 APP 平台、微信有声公众号、有声读物网站等有声读物新媒体平台接连诞生,这种用“耳朵听”的新兴阅读方式逐渐在白领上班族及有车一族中流行起来。目前我国各种移动有声 APP 平台、有声读物网站、有声读物微信公众号等有声读物新媒体平台变得越来越多,有声阅读用户规模也越来越庞大,可见有声读物将会成为我国出版业务发展新方向,虽然我国有声读物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有声阅读的群体越来越大,互联网移动用户越来越多,我国有声读物市场的潜力值得挖掘和开拓。我国的青年用户群体是电子产品使用率和占有率最高的受众群体,也是规模庞大的“有车一族”,作为互联网用户和移动阅读用户的主力军,青年用户将会成为我国有声读物市场的中坚力量,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市场潜力巨大,市场空间尚待挖掘和开拓。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和新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青年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首先,青年有声读物将会成为数字出版业务的发展新方向。有声读物虽不是刚刚出现的,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青年有声读物产业却是一个新市场。青年有声读物能够让我国青年人的双眼得到解放,缓解用眼睛看书、看电脑和手机的疲劳,而且青年有声读物不受时空限制让青年人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听书,在新媒体时代,发展缓慢的有声读物市场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其次,有声读物是阅读的一种新兴方式,老人、儿童还有青少年等不同年龄群、不同职业的人都可以用“听”进行阅读,能够促进全民阅读。青年用户群在新媒体时代与手机、kindle、电脑等电子产品密不可分,而且青年人大部分都有车,在开车时也会经常听有声读物,并且青年人对于有声读物接受的内容范围比儿童、老人等群体会更广泛,因此青年用户很有可能会成为有声读物市场最具潜力的目标用户。青年有声读物可以让青年人在工作学习或忙碌之余能小小地放松一下眼睛,也能和纸质书一样为青年人提供新的信息和知识,让青年人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于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发展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詹莉波(2010)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有声读物的新发展》中针对我国有声读物发展起步较别的国家要晚、质量较低、接受度不高等问题指出了在互联网时代有声读物发展的新走向,应该开发经典有声读物、增加少儿读物、关注老年受众群、与手机市场合作等,并且要提高有声读物制作质量和加大有声读物版权保护意识。张萌(2017)在《浅析我国有声读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也指出了我国有声读物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我国的有声读物起步晚,可见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市场也不如国外成熟,青年有声读物的制作质量和青年人的版权保护意识也需要提高,除此之外,青年有声读物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在更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常晓武(2004)在《我国有声读物的市场空间》提出有声读物出版物市场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声读物也会成为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常晓武认为造成我国有声读物出版市场比较狭小的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经济背景的制约,而且我国有声读物制作水平也不高,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收入水平、国家政策、技术进步等因素都让有声读物市场空间有扩展的潜在可能。孔凡红(2016)在《全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市场策略探究》中通过分析有声读物受众的消费需求、动机和体验,认为出版企业应该精准受众定位,挖掘潜在受众,基于消费者需求体验进行市场开发,通过运用全媒体营销等策略提高受众认知度来维护有声读物市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有声读物的研究给青年有声读物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出版企业针对青年有声读物市场空间的拓展,需要分析青年受众的需求、动机和体验,并基于青年人的需求运用新媒体营销等策略进行市场开发从而维护、推动青年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学者大多研究儿童有声读物和老年受众群体,以及视障人士等特殊受众群体,例如陈茜(2017)在《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儿童有声读物研究》中认为青少年儿童将会成为有声读物市场很大的受众群体,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儿童有声读物未来盈利的突破口来自移动终端平台上的儿童有声读物内容付费。康晴晴(2017)在《儿童有声读物传播策略研究——以“凯叔讲故事”为例》一文中以“凯叔讲故事”这一儿童有声读物自媒体品牌为例研究儿童有声读物发展现状,并提出名人影响、故事化传播、社群传播等策略发展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田甜(2015)在《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前景分析》中分析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现状:内容有限、竞争激烈、缺乏监管,并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前景进行分析,认为有声读物媒体技术的创新要求提高、儿童有声读物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并且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2 国内外有声读物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2.1 有声读物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2.1.1 我国有声读物的发展历程
有声读物是一种使用“耳朵听”的阅读方法。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有一些书就已经使用耳朵来听,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说书”,“说书”在古代也称为“评书”。根据民间的说书传言,“说书”起源于东周时期,“说书”的始祖是周庄王。在唐代,有一种类似“说书”的表演艺术被称为“说话”,这种艺术一直传到宋代中兴时期。起初“说话”只是对佛教经典的回顾,但“说话”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演方式之后,它与“评书”便没有什么不同了。
柳敬亭是“评书”的创始人,在明末清初,“评书”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被称作为“弦子书”。在晚清光绪时期,“评书”被引入宫中。由于皇宫制度森严,在宫中唱歌不太方便,说唱就被被改为“评说”,所以“评书”的艺术形式就是从那时固定的。中华民国是最繁荣的评书时期,《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当时很著名的评书作品。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于互联网时代和新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发展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詹莉波(2010)在《互联网时代我国有声读物的新发展》中针对我国有声读物发展起步较别的国家要晚、质量较低、接受度不高等问题指出了在互联网时代有声读物发展的新走向,应该开发经典有声读物、增加少儿读物、关注老年受众群、与手机市场合作等,并且要提高有声读物制作质量和加大有声读物版权保护意识。张萌(2017)在《浅析我国有声读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也指出了我国有声读物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我国的有声读物起步晚,可见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市场也不如国外成熟,青年有声读物的制作质量和青年人的版权保护意识也需要提高,除此之外,青年有声读物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在更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
常晓武(2004)在《我国有声读物的市场空间》提出有声读物出版物市场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声读物也会成为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新亮点。常晓武认为造成我国有声读物出版市场比较狭小的原因有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经济背景的制约,而且我国有声读物制作水平也不高,但是消费者的需求、收入水平、国家政策、技术进步等因素都让有声读物市场空间有扩展的潜在可能。孔凡红(2016)在《全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市场策略探究》中通过分析有声读物受众的消费需求、动机和体验,认为出版企业应该精准受众定位,挖掘潜在受众,基于消费者需求体验进行市场开发,通过运用全媒体营销等策略提高受众认知度来维护有声读物市场。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有声读物的研究给青年有声读物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出版企业针对青年有声读物市场空间的拓展,需要分析青年受众的需求、动机和体验,并基于青年人的需求运用新媒体营销等策略进行市场开发从而维护、推动青年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
目前我国学者大多研究儿童有声读物和老年受众群体,以及视障人士等特殊受众群体,例如陈茜(2017)在《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儿童有声读物研究》中认为青少年儿童将会成为有声读物市场很大的受众群体,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儿童有声读物未来盈利的突破口来自移动终端平台上的儿童有声读物内容付费。康晴晴(2017)在《儿童有声读物传播策略研究——以“凯叔讲故事”为例》一文中以“凯叔讲故事”这一儿童有声读物自媒体品牌为例研究儿童有声读物发展现状,并提出名人影响、故事化传播、社群传播等策略发展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田甜(2015)在《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前景分析》中分析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现状:内容有限、竞争激烈、缺乏监管,并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前景进行分析,认为有声读物媒体技术的创新要求提高、儿童有声读物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并且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2 国内外有声读物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2.1 有声读物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2.1.1 我国有声读物的发展历程
有声读物是一种使用“耳朵听”的阅读方法。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有一些书就已经使用耳朵来听,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说书”,“说书”在古代也称为“评书”。根据民间的说书传言,“说书”起源于东周时期,“说书”的始祖是周庄王。在唐代,有一种类似“说书”的表演艺术被称为“说话”,这种艺术一直传到宋代中兴时期。起初“说话”只是对佛教经典的回顾,但“说话”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演方式之后,它与“评书”便没有什么不同了。
柳敬亭是“评书”的创始人,在明末清初,“评书”最初只是说唱艺术的一部分被称作为“弦子书”。在晚清光绪时期,“评书”被引入宫中。由于皇宫制度森严,在宫中唱歌不太方便,说唱就被被改为“评说”,所以“评书”的艺术形式就是从那时固定的。中华民国是最繁荣的评书时期,《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当时很著名的评书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播和收音机越来越普及,推动了评书的进一步发展,像国内经典的《林海雪原》和以国外故事背景制作的《珍珠港》在当时都是很受欢迎的评书。现在的相声跟评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多相声的技巧和评书是很相似的,相声里的很多包袱段子也是来源于评书里面。现如今,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的普及,我们不再局限于收音机和广播,只要有网络,我们在很多有声网站和有声读物 APP 里也能听到名家的评书段子。
20 世纪 80 年代,“有声读物”一词开始出现,当时的有声读物主要是由有声书出版社或盲人图书社团出版,主要为视障人士特殊群体所使用。20 世纪 60 年代,有声读物在美国最先兴起,我国到了 1994 年才真正大量发行有声读物,但没有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质量和数量也一直偏低。
2000 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消费时代来临,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被人们广泛使用,有声读物产业也搭着网络快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有声读物网站和 APP 接连出现,人们可以在有声读物的网络平台上挑选适合自己的有声读物。最初,有声读物的受众群体是盲人,渐渐地,老人和儿童也开始使用有声读物,有声读物在对儿童的早期教育里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
2.2 有声读物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2.1 国内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
根据 2017 年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 年近两成国民有听有声读物的习惯,将近一半的国民选择听评书联播类有声读物,而听众最爱的是情感故事类的有声读物。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听书率为 17.0%(有 17.0%的我国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

图 2-1 显示按听书内容偏好来看,在有听有声读物行为的国民中,42.4%的国民喜欢听情感故事,42%的人喜欢听历史文化、经典诵读,听文学类有声读物的和传统评书的分别占 33.5%和 20.5%,听其他有声读物类型得人所占比例都不超过20%。从图 2-2 可以看到,按听有声读物的方式来看,8.4%的人选择听广播,6.5%的人选择从移动有声 APP 平台听有声读物,还有 3.6%的人会从微信公众号语音推送听有声读物,而从有声阅读器听有声读物的占 1%,从语音读书机听有声读物的占 0.5%,从录音带的讲书听有声读物的占 0.4%。

............................
3 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19
2.2 有声读物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2.2.1 国内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
根据 2017 年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 年近两成国民有听有声读物的习惯,将近一半的国民选择听评书联播类有声读物,而听众最爱的是情感故事类的有声读物。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听书率为 17.0%(有 17.0%的我国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

图 2-1 显示按听书内容偏好来看,在有听有声读物行为的国民中,42.4%的国民喜欢听情感故事,42%的人喜欢听历史文化、经典诵读,听文学类有声读物的和传统评书的分别占 33.5%和 20.5%,听其他有声读物类型得人所占比例都不超过20%。从图 2-2 可以看到,按听有声读物的方式来看,8.4%的人选择听广播,6.5%的人选择从移动有声 APP 平台听有声读物,还有 3.6%的人会从微信公众号语音推送听有声读物,而从有声阅读器听有声读物的占 1%,从语音读书机听有声读物的占 0.5%,从录音带的讲书听有声读物的占 0.4%。

............................
3 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 19
3.1.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 .................... 19
3.1.2 调查对象的阅读行为习惯分析 ................ 23
4 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发展策略 ............................... 40
4.1 为出版企业提出的策略 ................. 40
4.1.1 出版企业与政府、新媒体平台深入合作形成成熟产业链 ............. 40
4.1.2 将青年有声读物按时长碎片化,用户按碎片部分付费 ............... 40
5 结论 .............. 47
4 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有声读物发展策略
4.1 为出版企业提出的策略
4.1.1 出版企业与政府、新媒体平台深入合作形成成熟产业链
在与美国和德国的青年有声读物市场进行对比研究的时候,可以看到美国的青年有声读物产业链十分成熟,市场规模庞大,而我国青年有声读物产业链尚在建设中,市场还有待挖掘和拓展。我国出版企业应该联合有声读物制作公司和开发商以及有声读物交易平台,由出版企业或机构负责青年有声读物的版权签约采购,有声读物制作公司和开发商负责制作、开发,最后交由新媒体有声读物交易平台如喜马拉雅、蜻蜓 FM、懒人听书等移动有声 APP 平台或者有声读物网站等向青年受众发行和出售,形成完整的、高度成熟的产业链,优化行业分工,促进各方高效合作,降低流程的复杂性。同时我国应该像欧美国家那样成立专门的有声读物出版协会,专门监管行业和从业者,确保行业的分工明确,保障行业健康平稳地发展。
我国青年有声读物的版权交易渠道复杂分散,苹果 APP store 和各类安卓应用商店里存在大量非法聚合的有声 APP,导致盗版青年有声读物危害行业生态环境,而关于有声行业的监管细则缺失,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版企业需要与政府、行业深入合作,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建立相应的行业机制和规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在青年有声读物里嵌入数字水印,注明版权信息,有效打击市场上的盗版青年有声读物,对青年有声读物的质量进行严格把,使得渠道来源合理规范化。
.........................
5 结论
本文研究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年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首先将我国有声读物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的有声读物市场进行对比研究,延伸到我国青年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和欧美国家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跟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青年有声读物产业链还在建设阶段不够成熟,行业规则尚未明确建立,市场还需要挖掘和开拓,我国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相关经验,出版企业和行业、政府深入合作,形成出版企业和机构购买签约青年有声读物版权、有声读物制作公司和开放商制作开发青年有声读物、有声读物交易平台向青年人出售有声读物的成熟产业链,优化行业分工,降低流程复杂性,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监管有声出版行业,并出台相应行业规范准则,确保青年有声读物市场的协调健康发展。
然后本文对我国青年人使用有声读物的现状、态度和消费倾向做了问卷调查研究,通过从年龄、性别方面的交叉分析,得出大部分青年人读过有声读物、男青年和 16—30 周岁青年支付能力较高、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我国青年听有声读物的主流选择、我国青年人大多听书时间短、喜欢晚上睡觉前听书、多数青年喜欢有声读物有音效和背景音乐、更注重配音者的音色不同性别、年龄段的青年人喜好的有声读物类型不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喜欢参与的有声读物活动有差异、31—45 周岁青年喜欢免费听有声读物和 16—30 周岁青年可接受内容付费等结论,并提出将青年有声读物按时长碎片化、出版企业与政府联合在公共场所设置共享有声阅读点、出版企业邀请音色好的专业配音人士为青年有声读物配音、青年有声读物播放平台设置自由选择背景音乐音效的功能、按青年资料分类设立有声读物频道并推送合适的有声读物、为青年人设计能交流互动的有声读物 APP、采用会员制付费或听广告免费听青年有声读物、有声读物新媒体平台设置青年有声读物排行榜等相关策略,为出版企业投入资金、人力和技术制作开发青年有声读物的方案、决策制定提供科学有效的现实参考,让出版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也为我国青年有声读物的健康、前进发展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