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生态学考察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honglian 点击次数:102
论文字数:38570 论文编号:sb201308131016327538 日期:2013-08-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围绕“广播电视军事新闻”这一选题,本文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理论的基础架构:在历史学视闽下,梳理其发展历程,回顾相关研究道路,作出相关的深度思考;在生态学的观照下,分析其国际国内生存环境、内部组成及相互关系;通过比较的方法,明确其特征,总结它与不同参照系之间的互学互鉴之处;通过《军情观察室》等个案分析,总结了成功的广播电视军事新闻如何遵循并灵活应用其发展规律;借着搜集、观察、写作本文的若干交叉、思想碰撞中,思考并总结其发展前景。
 
第一篇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历史学考察
 
第一节历史梳理
 
一、实践历程传播活动
 
伴随人类出现而产生,在军事活动(以战争为中心)持续不断的人类社会中,军事几乎是新闻事业的元老和主角,但凡涉及到争斗、战争、军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消息,往往最被关注。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军事本身有着密切联系,而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当中也从最初的集中发力于军事宣传扩展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世界。以广播出现以来的重大战争作为标志性事件,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广播电视军事新闻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中文国际频道(CCTV一4)开展了《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从3月20日战争爆发到4月10日期间,共直播328小时,首播新闻1450条,滚动字幕发布新闻13400条。这次直播,这对中央电视台乃至中国媒介来说,各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凤凰卫视间丘露薇的身影,令无数人震惊,成为了该台整个战事报道的转折点,也向世界发出了华文媒体自己的声音。
 
二、相关研究的梳理及影响
 
我个人趋向于将2003年伊拉克战争设为继两次世界大战以来此类研究的又一分水岭。在这之前的理论研究很少是将军事新闻作为独立研究对象来进行的,更多地是蹂合在传播学理论研究当中,经历了从施拉姆“枪弹论”到“有限效果论”的转变,逐渐发展到“宏观效果理论”、“议程设置”、“沉默螺旋”、“培养”等理论被进一步推崇(1960一1990年)以及“知沟”、“信息沟”、“信息心理战”、“舆论战”等理论相继而生的阶段。伊拉克战争之后,仅就我国而言,新闻学期刊和军事类期刊对军事新闻理论研究的重视度都明显加大了(作为传统主角的《军事记者》和《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此处不作赘述)。
 
第二节深度思考
 
一、客观看待军事宣传
 
“宣传”通常具有跨国界、针对外国居民而非政府、有既定目标、使用各种说服技巧、以共性群体为对象等几个特点,它是对现代社会的广阔、理性和随意的本能反应,是现代社会最有强力的工具之一,改变了社会本质的环境变化综合体。国家的对外宣传与传播,是国际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尤其是军事宣传历来被各国政要所重视。戈培尔声称:“宣传意味着在精神、繁殖、生长、破坏、灭绝、建设和毁灭等战场上的战斗,我们的宣传是由我们称为德国民族、德国血脉和国家的东西来决定的。”杜鲁门总统认为宣传是共产党引导人民思想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和一种政策的需要。①在我国,军事新闻宣传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一部分,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共和国的繁荣昌盛,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军事新闻宣传面临着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激励和鼓舞全军将士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的任务。

二、三色宣传
 
目前对白色、灰色和黑色宣传的概念阐释并不统一。有按消息来源来划分的,也有按广电单位的属性来划分的。对此,比较折中和普遍的看法包括:“白色宣传”即以政府或武装力量指挥机关的名义,通过官方进行的公开、明确、系统的破坏性宣传,如战时的BBC、VOA等广为世人所知的广播宣传,以及当前美国几大广播电视网等主流媒体针对敌方的公开心理战;“灰色宣传”指以民间组织或私人名义(也可能是由革命组织或颠覆分子组织主持)实施的、位置可能秘密但内容及目的与白色宣传基本一致、通常不说明消息来源和宣传真面目的宣传,如20世纪30年代的自由西班牙广播电台、爱尔兰共和军广播电台、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秘密共产主义广播电台,德国反纳粹分子的广播电台(鲁道夫·奥姆斯是第一个尝试者),“二战”期间英、苏、法对德的秘密电台、纳粹分子针对英国的“新英国广播系统”,战后二十多年来一直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资助的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等;“黑色宣传”即设在他国领域内、通常由异议分子主持、违背受影响国法律的秘密广播电视台,隐蔽真实信源并以制造传播各种谣言为核心误导信息,如英国军事情报部门使用英国广播公司发射机向德军播出的“德国军队节目。
“三色宣传”在“二战”展开,日后更扩展到广播之外的更多媒体,而三者的相互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显著。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白色宣传”自不必说,美国冒充伊拉克本土电台而设立的“提克里特电台”,用有浓重巴格达口音的阿拉伯语播音,正常播出两周后开始宣传倒萨内容,并鼓动军人不要为萨达姆卖命,既具备了“灰色宣传”的特征,也达到了“黑色宣传”的效果;战争期间,美国官方和西方媒体更不时传出一些无法证实的灰色消息,如萨达姆受伤、副总统拉马丹被炸死、伊高层领导人叛逃、美英联军首日便攻下重镇巴士拉……伊方集白、灰、黑宣传于一身的前新闻部长萨哈夫更有着精彩的表演,对迷惑对方确实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篇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生态学考察...........22
第一节背景介绍...........22
一、生态学及媒介生态学的简介...........22
二、借用于此的目的与意义...........23
第二节生态学考察...........23
第三篇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比较研究...........42
第一节背景介绍...........42
第二节媒介比较...........44
第四篇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应用研究...........51
第一节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应用规律...........51
一、原则要求...........51
二、特征...........52

结论
 
本文选题的开创性,为多视闭、多维度的理论考察及探析提供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一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较散,军事的特殊性更增添了资料搜集、观点借鉴的难度;鉴于“基础性”的理论认识这一定位,以及精力、篇幅的限制,论述上难免浅尝辄止,对某些问题缺乏全面、深入、具体的思考(如:广播电视军事新闻的应用规律),或没有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法(如:广播电视军事新闻事业是否存在增多非军人出身的社会力量参与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福特纳:《国际传播:全球都市的历史、冲突及控制》,华夏出版社,2000年
2.杨波主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3.(英〕苏珊.L.卡拉瑟斯:《西方传媒与战争》,张毓强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
4.[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钮先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美)罗卜特·R·莱昂哈德:《信息时代的战争法则》,王振西等译,新华出版社,2001
6.布鲁诺·考彼尔特斯尼克·福臣时殷弘主编:《战争的道德制约:冷战后局部战争的哲学思考》,法律出版社,2003.9
7.乔良王湘穗:《超限战》,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
8.李保忠:《中外军事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
9.朱成虎赵子幸等:《当代美国军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0.陈效卫:《美国联盟战略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