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象传播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一)形象传播研究概述
“形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种解释:第一指人的相貌,样子;第二指用来引发某种思维活动或帮助理解的具体形状,第三指文学艺术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形象的研究也在发生着变化,其心理学、文学等学科也涉及对形象的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简言之就是知觉,即各种感觉的再现。需要注意的是,形象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同一事物不同人的感知也不会完全一致,因此其正确性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和认知过程的影响。文学形象指的是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生成的生活图景,它包含文学形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这三种形态。文学形象身上的时代烙印和作者的主观倾向比较突出,例如攻于心计的薛宝钗、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从以上解释可以看出,形象能够影响的人们对事物的反应以及人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传播一词,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世界上第一个分析传播行为的学者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中,提出传播三要素:谈话者、主题和听话者。由此,学者对传播的研究逐渐深入。在传播学中,传播就是指信息的流动过程,是由多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组成的动态的、有一定结构顺序的信息流动过程,其中,信息是传播的材料,流动是传播的方式。作为“行为”,传播是以人为主体来考察人的社会传播行为;作为“过程”,它是以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为主体,考察从信源到信宿一系列环节和因素的相互关系;作为“系统”,传播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视整个社会传播为一个复杂的“过程的集合体”。国内外学者对传播有不同的解释。美国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库利,在《社会组织》和《社会进程》等论文和著作中指出,人类传播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跨越时代的整个社会改革机车的发动机就在信息交流中。①国内学者郭庆光认为,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显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传播的重要作用,并且传播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
(二)形象传播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形象是公众对某一地的态度、观点和看法,是人们主观的感知,即该区域的形象存在于受众的印象中,这种形象可能是与事实相符的,也可能是偏离现实的刻板印象。21世纪是区域发展和区域竞争的世纪,区域形象对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1.区域形象是战略资源
区域形象对区域经济能够产生重要的经济价值,其好坏影响着资本、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马志强认为,区域形象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成正相关。[3]这种正相关集中表现为,良好的区域形象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或者说,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区域形象也比较好;反之,则较为落后。历史上,河南形象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从夏到北宋的三千多年间,河南形象处于辉煌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八方争辏,万国咸通”之地。然而,自南宋到解放前,中原大地频繁战乱和“水旱蝗汤”的影响,河南在全国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大约八百年间,河南形象一直处于衰落期。
区域是各种资源的合集,区域形象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良好的区域形象是本区域企业、品牌最好的宣传,能帮助企业走向世界。同时,还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人们到该地旅游、工作等,推动区域的繁荣发展。区域形象是无形的社会资源,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有形的社会经济资源。反过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区域形象的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区域形象受损害,对内具有强大的破坏力,造成外部人员对本区域的强烈排斥;区域形象优良,能对内产生号召力,对外具有影响力。近几年,河南不断深化改革,加强合作,积极宣传河南的积极健康信息,使人们真实感受到河南的发展变化,打破了片面的、过时的印象思维,实现了从过去的招商难,到现在引进省外境外投资不断增长;从过去产品走出难,到现在河南制造遍布全国、走向世界,赢得了外界的认同和信任。
........................
二、《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的量化分析
(一)《人民日报》的概况与研究路径
1.《人民日报》概况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1948 年 6 月 15 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1949年 8 月 1 日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不仅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也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以及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是中国社会变化的记录者,①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在 7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人民日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有效的传播国内外各领域信息,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满足广大读者要求,《人民日报》的版面形式和报道内容不断调整改进,由初创时的 4 个版在2019 年调整为工作日每天 20 版,周末每天 8 版,节假日每天 8 版。评论和理论宣传是《人民日报》的重点和优势,除社论、评论外,还设有《人民时评》 《思想纵横》 《今日谈》等一批言论节目,“任仲平”、“国纪平”影响力日益彰显。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综合性日报,凭借其高素质的采编力量,它可以对发生的新闻事件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并及时、准确、深入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这已经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赢得国内外读者的普遍信赖。
2.研究路径
(1)样本采集与分析
①目标媒体的选定
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全面客观地报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在国内、国际享有很高的声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人民日报》报道中的河南形象,给公众以客观的认知。
②时间范围的选定
本研究选取 2010 年 1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这一时间段,对这期间《人民日报》关于河南的报道进行研究。选取 2010 年作为研究的时间起点,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2010 年到 2019 年是完整的十年,十年间河南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二,通过查阅资料,尚未发现有学者对这一时间段的河南形象进行完整的分析研究。
......................
(二)《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的具体数据
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全文检索系统中,共得到 1641 条样本,经过逐一阅读、整理,删掉不符合条件的,最终得到 1591 条有效样本,足够多的样本数量,可以减少统计误差,从而给受众呈现客观、正确的河南形象。
1.报道时间篇数分析
报道的时间与篇数可以直观地呈现新闻媒体对报道对象的关注程度,间接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河南发展形象建构的强弱。

表 2—1 《人民日报》(2010 年—2019 年)涉豫新闻报道时间与篇数统计表
.........................
三、《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 17
(一)新闻框架理论....................................17
(二)《人民日报》涉豫报道的框架分析.................................18
四、《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对河南形象的呈现........................... 21
(一)政治:党员干部作风新转变......................................21
(二)经济:稳中提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2
五、《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对河南形象传播的启示................. 28
(一)积极举办大型活动....................................28
(二)建立河南形象危机管理机制................................29
五、《人民日报》(2010—2019)涉豫报道对河南形象传播的启示
(一)积极举办大型活动
举办大型活动,会给地区发展带来一次全新的机遇,不但能提升城市的环境,推进地区综合改造过程,还可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地区形象。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南部,地理位置优越;最晚在 50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存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4000 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为河南悠久的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创华夏文明的三皇之首燧人氏出生、定都并长眠于河南商丘,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中医瑰宝。另外,省内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加上经济发展的带动,这都为河南积极举办大型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举办重大体育赛事,不仅能激活一座城市的活力,更能拓展城市品牌的影响力,以体育为媒,架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提出,要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另外,在《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赛事对区域的影响作用是综合性的,主要体现在:第一,赛事促进区域健康。通过赛事来引领推动健康中国、健康河南,通过“观赏”带动“参与”,这是体育赛事最基础的功能。第二,赛事激发区域活力。体育是最富青春、朝气的活动,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激发区域内的运动气息,让区域迸发活力。第三,赛事助力区域治理。通过开展体育活动,促进人的交流互动,让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社会。而且,还能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第四,赛事可以繁荣区域文化。办好一场赛事,提升一座城市。例如 2019 年在河南省开封市举行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大赛,在郑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培育、传播区域形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五,赛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交通、旅游、住宿等行业,推动城市产业链的重塑。

表 2—2 《人民日报》(2010 年—2019 年)涉豫新闻报道字数数量统计表
....................
结语
当前,公众对河南发展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从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中建构起来的,《人民日报》作为权威性党报,是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和影响公众的重要工具,河南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河南形象的建构与提升都离不开主流媒体的传播和推动。通过对十年间涉豫报道的篇数、字数、主题、倾向、来源等五个方面研究,得出了《人民日报》涉豫报道的特点,呈现出河南形象的大致轮廓:政治上党员干部作风新转变;经济稳中提质,加快了区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文化方面,充分利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资源强省转变;在社会民生方面,着重解决民生问题,增强民众幸福感。
河南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这也对河南的政府官员和广大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扩大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建立河南形象危机管理机制,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妥善处理好河南的政府形象;抓住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利用“一带一路”以及中国(河南)自贸区的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注重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提升民众的整体素质,树立河南良好形象。
区域形象的塑造是一项长期的、庞大的工程,面对数量繁多的新闻报道,对样本数据的分析研究难免会有疏漏,在此基础上做的河南形象分析也不会涉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要秉持“用发展赢尊重”的理念,全面、客观地看待河南形象,怀着进取之心,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为河南形象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