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受西方新闻观念的影响,认为“负面新闻才是好新闻”。这一论调对国内新闻从业者影响至深,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型塑了受众对世界的认知。积极向上的、弘扬正能量的新闻往往被视作具有某种倾向性的宣传,具有批判性的负面新闻报道才能体现新闻工作者作为环境监控者,维持社会良好运转的职能和要求。
监督社会、预警风险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但一味专注于对揭丑新闻的报道,并将其作为衡量新闻工作者个人价值的标准,似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媒体在追求新闻价值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真实世界”的更好呈现,消极的负面报道占据了优势,新闻被负面、冲突的框架所主导,受众所接触的“世界图景”也是片面、失衡的。
实际上,关注错误的事情并不总是新闻的目的。沃尔特.李普曼把新闻定义为“发布新的值得注意的信息,以便以某种方式吸引和告知公民,使他们能够根据所呈现的信息采取行动”。美国新闻研究所则持有一个更简单的观点:新闻的目的是“赋予知情者权力”这两种定义都没有表示负面报道应该占上风。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闻概念的发展总是与具体的时代环境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如20世纪中叶,由于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对包括经济大萧条等事件的有见地的分析,因此记者承担起更多的解释性角色,解释性新闻应运而生。而建设性新闻这一概念的提出,也与当今新闻业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尽管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迅速革新,人们获取新闻的途径愈加丰富,但新闻媒体在设置议程、帮助受众认识外部世界等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负面新闻的泛滥是建设性新闻兴起的直接诱因。
既有相关框架研究表明,媒介框架会对受众个人的认识框架产生影响。媒体向受众提示了怎样的外部环境,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和现实图景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差异,诸如此类的问题,已积累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对于如何减少“媒介真实”和“客观真实”之间的差异,更全面地报道外部世界,同时帮助受众更准确地认知外部世界,不少学者也提出了新闻专业主义层面的见解。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理论意义而言,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新兴的新闻理念,并非凭空产生的,而是对既有新闻理论的发展和延续。梳理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建设性新闻的产生与发展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目前对于建设性新闻的理论研究尚在探索阶段,部分学者和业界人士对建设性新闻的相关概念的界定存有不同观点。因此,本文试图厘清相关概念,为新闻传播相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学术视野。
..........................
第2章理论阐释:建设性新闻理论的发展及辨析
2.1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发展
2.1.1建设性新闻与社会责任论
20世纪40年代,美国传媒业呈现高度垄断化的态势,新闻业主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正日益放弃新闻的公共责任。随着对媒体不信任的加剧,美国《时代》周刊的出版商亨利.卢斯和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组织成立了哈钦斯委员会,并指派其成员决定美国新闻媒体的职能。
哈钦斯委员会对美国新闻自由的现状和前景展开了一项调查,其研究范围包括了当时美国的广播、报纸、电影、杂志和图书等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同时对新闻业主的良知、责任,以及这些责任对于形成公众舆论的普遍益处进行了讨论,先后九易其稿,于1947年发表了后来被称为传媒的“社会责任论”奠基的总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委员会认为,新闻媒体对一个有效的民主至关重要,因此,在做出新闻决策时,有责任考虑社会的最佳利益。新闻业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是一致的。哈贝马斯声称,个人需要聚在一起讨论社会问题,并影响政治行动,这种公众舆论的形成有助于创建一个民主社会。新闻工作者可以促进这场公开辩论,以努力促进一个有效的民主。
建设性新闻的先驱们表示,记者建构新闻的方式,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闻工作者需要更加谨慎地建构新闻报道,以更好地认识其肩负的责任。因此,建设性新闻在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新的路径继续践行着社会责任论,通过更行之有效、符合社会利益的新闻报道,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发展。

..........................
2.2建设性新闻的概念界定
建设性新闻在各种新闻媒体和研究机构中都获得了立足点,欧洲和美国不少新闻编辑室和新闻学院正在试验建设性新闻。如荷兰、奥地利、德国、英国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项目。建设性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专业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独立的组织建设性运动研究所,与丹麦奥胡斯大学密切合作,提供建设性新闻的研究和培训英国的建设性新闻项目,与新闻业的创新者以及行为科学和商业道德等其他领域展开合作。此外,欧洲公共广播联盟目前正在组织建设性新闻的大师班。
2014年于英国伦敦发起的建设性新闻项目在通过优化记者报道方式,为传统报道带来更多积极的和以解决方案为重点的元素,从而实现新闻业的建设性创新。该项目将建设性新闻定义为“严谨、引人入胜的报道,它在坚持新闻业的核心职能和道德规范的同时,纳入积极的和以解决方案为重点的元素,向受众提供更全面的真实情况,以更好地赋权受众”。
丹麦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杰斯拍.博鲁普为建设性新闻赋予了另一种内涵。他认为建设性新闻工作者所采取的报道方式往往更富成效。例如,记者可以问一个专注于解决方案的问题,关注现在和未来,而非过去。诸如此类的问题往往会促进合作而非冲突。

.......................
第3章新闻实践:英国新闻媒体Positive News的创新实践.............23
3.1Positive News创办的历史背景....................23
3.2从积极新闻到建设性新闻................23
第4章实践分析:建设性新闻视角下Positive News网站报道详解................31
4.1Positive News网站建设性新闻报道内容的分析...............31
4.1.1关注长期性议题,反映社会气候.......................31
4.1.2具有国际化的报道视野................34
第5章反观诸己:建设性新闻的革新与意义.....................61
5.1建设性新闻的革新.....................61
5.1.1从报道日常天气到反映社会气候.....................61
5.1.2从关注冲突到展现进步.....................61
第5章反观诸己:建设性新闻的革新与意义
5.1建设性新闻的革新
5.1.1从报道日常天气到反映社会气候
传统新闻一般指及时、迅速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它报道了最轰动的例外,但很少关注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而建设性尝试重新定义了新闻,把焦点从对耸人听闻的事实的追逐上转移到对长期性议题的关注上来,意在挖掘塑造世界的潜在力量,而不是猜测最新的炒作或恐慌。换句话说:建设性新闻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对社会“气候”的反映上,而非对曰常“天气”的报道上,旨在告知受众世界运转的规则。
建设性新闻不仅关注今天,还聚焦未来,反映到新闻实践中,则体现为对长期性报道议题的持续性关注上,尤其以环境议题为代表。环境议题不但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长期性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环境报道反映了建设性新闻对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气候”变化的关心和思考。通过持续性地设置关于环境的报道议题,除了向受众传递环境相关的信息外,也在强化受众对环境议题重要性的认知。
...............................
结语
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工作者将自身定位为“船头瞭望者”以及“看门狗”。这种具有社会批判性的角色认知也成为了媒体争取受众、谋取商业利益的
“正当理由”。但当新闻业将负面报道作为主流,以履行监督社会的职能,声称自身的合法性时,其实已然面临着合法性危机的考验了。媒体对于负面报道的过度关注,不仅放大了社会的矛盾和争端,向受众型塑了一个充斥冲突、对抗的消极世界图景,还影响了受众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
事实上,泛滥的负面报道只揭示了真实世界的冰山一角。暴力、贫穷、战争、犯罪是客观存在的,但在相同的时间线上,积极的变化也在发生。媒体聚焦负面报道,淡化社会的发展进步,导致报道失衡、受众抵触,是现阶段新闻报道面临的重要问题。
诚然,“媒介真实”永远无法真正的反映“客观真实”,但通过多元、完善的信息呈现,“媒介真实”可以不断向“客观真实”靠拢,而这也是建设性新闻这一新的新闻形式兴起的直接原因。
本文从理论视角和实践视角两方面入手,研究了这一新的新闻形式。研究发现,建设性新闻虽然是一种新的新闻形式,但本质上是基于对社会责任论的再思考,是在揭丑新闻、公共新闻、和平新闻、公民新闻等社会责任论所发展出的先驱范例基础上,创造性地引入了积极心理学后,所形成的独特新闻理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