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自“帝吧出征”事件以来,“小粉红”一词被广大受众所熟知,“小粉红”群体强大的力量震惊了舆论界,刷新了文化精英和学界对以 90 后、千禧后为主的网络亚文化群体的认识。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类粉丝亚文化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类型丰富。而对于粉丝群体的研究常常将其看做一个同质性很高的群体,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小粉红”群体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与传统的追星、追剧等亚文化群体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粉丝特征,把国家作为偶像追逐,通过自身在网络上践行民族主义的主张,追寻着社会认同的实现。
笔者选取的“小粉红”这一网络民族主义群体,近年来在新媒介技术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频频在舆论场上亮相。特别是“帝吧出征”事件影响力之大,更是证明了这一群体不可小觑,也带出了学界对以“小粉红”为实践主体的网络民族主义研究的理论和认知盲点。
“小粉红”这一亚文化群体,跟以往以男性为主的网络民族主义者不同,这群以 90后为核心群体的民族主义者以女性为主,她们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集结,发起维护民族主义的进攻。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使得“小粉红”群体在网上有高度的言论自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与载体,网络成为“小粉红”群体民族意识表达的一种新载体。
2016 年“小粉红”群体“帝吧出征”事件掀起了一轮新的网络民族主义浪潮,随后的“南海问题”、“赵薇事件”等都展现了由“小粉红”这一亚文化群体为主导的新的网络民族主义的新特点。“国家面前无爱豆”、“国家才是大本命”这一表述深入人心。以“小粉红”为代表的“粉丝民族主义”成为了网络民族主义的新形式。国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而是成为了一个粉丝所拥护和追逐的偶像,对国家的情感带有粉丝对偶像的特征。他们以网络游戏和粉丝群的组织动员方式进行集体行动,积极参与对国家意义的建构与生产。
因此,对“小粉红”群体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前期的梳理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关于粉丝文化和民族主义的研究,但是对“小粉红”这一群体的研究很少。在对粉丝文化的研究中一般也是基于粉丝个体进行研究,关注个体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站在群体的角度来分析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群体的视角解释群体行为。
...........................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网络民族主义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已有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文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角度,主要是对网络民族主义的内涵、特征、功能、困境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一)网络民族主义的内涵
卜建华在《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中》对网络民族主义做了如下阐释,他指出网络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行动载体发生了变化,它的实质仍然是强调民族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王军为代表的学者将网络民族主义视为网络民族主义者的群体成员对于国家、民族的一种情绪与感情,它强调了民族的重要性与特殊性,认为国家至上。
(二)关于网络民族主义的特征与功能
杨飞龙在其研究中总结阐释出网络民族主义除了有自发性外,联动性、隐秘性、广泛性等特征也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
柴素芬《网络民族主义的传播学探讨》的研究中认为网络民族主义的的情绪主要以反对国家分裂和对日的敌对心理。在传播过程中时间上具有持续性,空间上具有广泛性。
黄日涵等学者在《浅析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国家安全》中,学者们对网络民族主义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他们认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国家安全有重大的推进作用。网络民族主义的践行者不仅可以增强国家整体的凝聚力,还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
第 2 章 网络民族主义群体“小粉红”的概述
2.1 网络民族主义群体“小粉红”的由来与发展
2.1.1“小粉红”群体的由来
“小粉红”群体最早来源于晋江文学城。晋江文学城在早起发展中人均浏览量很大,年轻用户居多,女性为主。最初称之为粉红主要由于该论坛是粉丝的背景,大多女性用户聚集在该网站上刷帖子,看小说,用户粘性极强。由于用户在网站上停留时间较长且频率很高,于是流传了一种说法用“昨天没上小粉红”来体现“小粉红”群体的群聚效应强,“小粉红”成为晋江文学城的代称。
2.1.2“小粉红”群体的发展
2.1.1“小粉红”群体的由来
“小粉红”群体最早来源于晋江文学城。晋江文学城在早起发展中人均浏览量很大,年轻用户居多,女性为主。最初称之为粉红主要由于该论坛是粉丝的背景,大多女性用户聚集在该网站上刷帖子,看小说,用户粘性极强。由于用户在网站上停留时间较长且频率很高,于是流传了一种说法用“昨天没上小粉红”来体现“小粉红”群体的群聚效应强,“小粉红”成为晋江文学城的代称。
2.1.2“小粉红”群体的发展
“小粉红”的逐渐发展是在 2008 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极不平凡,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极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但是同时我们也出现了很多挑战,南方雨雪灾害、西藏 3.14 事件等,在强烈的民族危难意识中,容易激起网络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情绪。在“小粉红”群体眼中,这些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在国外也普遍存在,这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与挑战,只要我们努力解决就会稳步发展。于是以“小粉红”群体中以海外留学生为代表经常与之对立的群体论战,由于他们来源于晋江文学城,所以被广大网友称之为“小粉红”。
“小粉红”由晋江文学城而来,但是最初很少表现出民族主义思想。2010 年末,当晋江文学城的很少一部分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用户聚在“风雨读书声”版块但并未得到官方认可时这批用户离开晋江文学城,自己成立了“凤仪美食论坛”,该论坛与晋江文学城无任何联系。
2015 年夏,“凤仪美食论坛”部分爱国青年在微博上与微博大 V 用户@大咕咕咕鸡开战。在对骂中,@大咕咕咕鸡从部分与其对骂的女用户的微博相册中下载了一些照片并公开发布出来羞辱这些用户,讽刺这些女用户相貌丑陋,同时称她们是“小粉红”。①这可能是因为@大咕咕咕鸡在微博评论区中看见有人说,这些攻击他的用户来自晋江小粉红,所以他就用了这种说法。但实际上这完全是张冠李戴,因为这些用户并非晋江文学城用户。@大咕咕咕鸡用“小粉红”贬称和他对骂的“年轻女性民族主义者”,这种用法由他发明后,仅在小范围内流传,并不为广大社交媒体用户知晓,也没能传开。
....................
第 3 章 网络民族主义群体“小粉红”追求社会认同的表现································· 17“小粉红”由晋江文学城而来,但是最初很少表现出民族主义思想。2010 年末,当晋江文学城的很少一部分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用户聚在“风雨读书声”版块但并未得到官方认可时这批用户离开晋江文学城,自己成立了“凤仪美食论坛”,该论坛与晋江文学城无任何联系。
2015 年夏,“凤仪美食论坛”部分爱国青年在微博上与微博大 V 用户@大咕咕咕鸡开战。在对骂中,@大咕咕咕鸡从部分与其对骂的女用户的微博相册中下载了一些照片并公开发布出来羞辱这些用户,讽刺这些女用户相貌丑陋,同时称她们是“小粉红”。①这可能是因为@大咕咕咕鸡在微博评论区中看见有人说,这些攻击他的用户来自晋江小粉红,所以他就用了这种说法。但实际上这完全是张冠李戴,因为这些用户并非晋江文学城用户。@大咕咕咕鸡用“小粉红”贬称和他对骂的“年轻女性民族主义者”,这种用法由他发明后,仅在小范围内流传,并不为广大社交媒体用户知晓,也没能传开。
....................
2.2 网络民族主义群体“小粉红”的特点
2.2.1 年龄“小”——以“90”后为主体
“小”主要是指年纪较小的爱国粉丝群体或“迷妹”。根据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72 亿,其中 10-39 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 73.0%。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30.0%。90 后成为网民的主要群体。②“小粉红”群体以 90 后为主体,他们爱党爱国,以共青团中央为旗帜,聚集在其微博旗下。他们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身心都还处于成长之中,对于网络碎片化的内容很感兴趣,喜欢明星偶像,热衷八卦娱乐,但是只要涉及到民族主义的议题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小粉红”群体围绕在共青团系统的微博下,通过用户注册资料以及调查发现,“小粉红”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 18~24 岁,而平均数为21 岁,以 90 后为主体,千禧后为发展生力军。
2.2.2 语言“粉”——生产出独特的表达方式
“粉”一方面是对标签化而来的女性的代称,这批生于 1992-2000 年的新生代粉丝中,其中女性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另一方面,“粉”也特指他们特有的网络表达方式。语言卖萌、使用表情包等形式,这与传统民族主义者中的激进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小粉红”这一群体在外界赋予了多重标签,其中不乏“无知”、“智力低下”等,在“帝吧出征”时使用的表情包也被看作语言能力低下,品味低俗等原因,但是对表情包的研究则显示熟练运用表情包,反而是具备文化资本的体现。他们创造的独特的表情包模式形成了新的文化资本,他们熟知互联网语言与传播方式。并把这一方式把握的游刃有余。
........................
2.2.1 年龄“小”——以“90”后为主体
“小”主要是指年纪较小的爱国粉丝群体或“迷妹”。根据第 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7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72 亿,其中 10-39 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 73.0%。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30.0%。90 后成为网民的主要群体。②“小粉红”群体以 90 后为主体,他们爱党爱国,以共青团中央为旗帜,聚集在其微博旗下。他们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身心都还处于成长之中,对于网络碎片化的内容很感兴趣,喜欢明星偶像,热衷八卦娱乐,但是只要涉及到民族主义的议题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小粉红”群体围绕在共青团系统的微博下,通过用户注册资料以及调查发现,“小粉红”群体的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 18~24 岁,而平均数为21 岁,以 90 后为主体,千禧后为发展生力军。
2.2.2 语言“粉”——生产出独特的表达方式
“粉”一方面是对标签化而来的女性的代称,这批生于 1992-2000 年的新生代粉丝中,其中女性占据相当高的比例。另一方面,“粉”也特指他们特有的网络表达方式。语言卖萌、使用表情包等形式,这与传统民族主义者中的激进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小粉红”这一群体在外界赋予了多重标签,其中不乏“无知”、“智力低下”等,在“帝吧出征”时使用的表情包也被看作语言能力低下,品味低俗等原因,但是对表情包的研究则显示熟练运用表情包,反而是具备文化资本的体现。他们创造的独特的表情包模式形成了新的文化资本,他们熟知互联网语言与传播方式。并把这一方式把握的游刃有余。
........................
3.1“帝吧出征”事件概述····························17
3.2“小粉红”群体的内群体认同建构···················· 17
第 4 章“小粉红”群体追求社会认同过程中的问题··················35
4.1“小粉红”群体在内群体认同中存在的问题······················ 35
4.1.1 群体暗示和群体情绪感染下的极端主义倾向··················· 35
4.1.2 一些参与者怀抱“游戏”心态···················· 36
第 5 章“小粉红”群体追求积极社会认同的策略·····················40
5.1 强化内群体认同··························40
5.1.1 实践中:理性与秩序,反对刻板印象························ 40
5.1.2 话语权:积极主动出击,争取话语权···················· 41
第 5 章“小粉红”群体追求积极社会认同的策略
5.1 强化内群体认同
5.1.1 实践中:理性与秩序,反对刻板印象
在一些粉丝群体内部,通常会出现情绪与言语较为激进的粉丝。“小粉红”群体中也不例外,随着“小粉红”群体的不断壮大,也越来越受外界注意,容易出现“千夫所指”的对象。对于“小粉红”群体中存在的激进分子,内部成员也十分重视,防止将某个成员的个人行为上升到到整个群体层面。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比喜欢其他群体把我们定义为一个什么群体。因为在我认为,不论什么群体都会存在个别激进的人,这跟整个群体无关。正如我们群体,在我看来我们是很理智的,他们给了我很多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 。他们就是把国家作为自己的至高偶像,是理智的。可能存在一些跟风、游戏姿态的人,但我觉得这主要还是个人的因素吧。
5.1.1 实践中:理性与秩序,反对刻板印象
在一些粉丝群体内部,通常会出现情绪与言语较为激进的粉丝。“小粉红”群体中也不例外,随着“小粉红”群体的不断壮大,也越来越受外界注意,容易出现“千夫所指”的对象。对于“小粉红”群体中存在的激进分子,内部成员也十分重视,防止将某个成员的个人行为上升到到整个群体层面。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比喜欢其他群体把我们定义为一个什么群体。因为在我认为,不论什么群体都会存在个别激进的人,这跟整个群体无关。正如我们群体,在我看来我们是很理智的,他们给了我很多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 。他们就是把国家作为自己的至高偶像,是理智的。可能存在一些跟风、游戏姿态的人,但我觉得这主要还是个人的因素吧。
针对个别成员的激进行为,“小粉红”内部通过理性的方式对一些成员的“无知”行为进行劝导,同时将其与其他成员隔离,保证群体内部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外界对“小粉红”所持的质疑态度,“小粉红”群体也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变化。
在国家形象或利益受损时,放弃愤青式的抱怨等改为理性出击。在有重大活动时有秩序的组织,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秩序。这种理性与秩序在“帝吧出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理性与秩序贯穿在整个过程中,例如,在进入战斗群中,有明确的规则约束:
他们有统一的制服着装(统一头像),统一的纪律,统一的指挥、统一的行动;他们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理性出击,与之前的爆吧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
结语
“小粉红”自诞生以来,总是被外界扣上“脑残”的帽子,认为他们“冲动”、“无知”、“不理智”,而通过研究考察“小粉红”群体并非公众眼中的片面形象,他们通过践行网络民族主义的实践努力追寻着积极地社会认同。
在国家形象或利益受损时,放弃愤青式的抱怨等改为理性出击。在有重大活动时有秩序的组织,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秩序。这种理性与秩序在“帝吧出征”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理性与秩序贯穿在整个过程中,例如,在进入战斗群中,有明确的规则约束:
他们有统一的制服着装(统一头像),统一的纪律,统一的指挥、统一的行动;他们有理、有据、有节地进行理性出击,与之前的爆吧行动形成了鲜明对比。

........................
结语
“小粉红”自诞生以来,总是被外界扣上“脑残”的帽子,认为他们“冲动”、“无知”、“不理智”,而通过研究考察“小粉红”群体并非公众眼中的片面形象,他们通过践行网络民族主义的实践努力追寻着积极地社会认同。
笔者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以 Tajfel 和 Turner 的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把社会认同分为了内群体认同和外群体认同两个方面。考察发现认同话语、认同实践、认同仪式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了“小粉红”的内群体认同;“小粉红”群体通过有利的社会比较积极追求外群体认同,诸如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促进交流对话为目的、以反思总结为结点。但是笔者也发现在“小粉红”群体追求社会认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内群体建构过程中出现了类似“极端主义”倾向、“游戏”心态和参与鸿沟的存在,也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外群体对“小粉红”群体。认知单一和片面报道。笔者通过深度访谈也进一步了解到“小粉红”群体在认识到这些问题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策略,进一步达到社会认同。具体包括:1.强化内群体认同。在实践中理性出击;在媒介使用中积极争取话语权;在情感上达到情感共鸣。2.在外群体比较中重塑群体认同。通过社会创造增加群体归属感;通过社会流动净化群体纯净度。
纵观本文,笔者力争做到科学、严谨,但由于个人水平有限,理论和实践上还是有一些局限性,而对于“小粉红”群体的研究,笔者也认为有更多的发展方向可以探讨。本文定位到的是“小粉红”群体并不是一个完全无差异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分数不同的领域,只因为内在追求一致而聚集到一起,而没有集体活动时可能又会分流到其他特定群体。在描述整个“小粉红”群体中,年龄、性别、地域等存在较大差异,正因为这些差异化,他们的行动模式等也会存在一些变化,而并非无差异的存在。这是本文没有过多涉及到,而是归结到了一起。“小粉红”群体越来越得到外界关注,无论在学界还是业界都让研究者得以重新思考网络民族主义的研究方法。但是目前对于“小粉红”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帝吧出征”事件中,对其它网络民族主义的议题涉及的较少。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