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情境下的“她经济”探讨--基于消费文化视角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2455 论文编号:sb2022080614491849174 日期:2022-08-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认为在消费主义社会,作为颇受资本青睐的社会性别,女性的媒介形象呈现及其受众角色想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经济”的发展使“女子力”不容小觑。现代媒介塑造的女性,多呈现出独立、强势、个性及自由的形象。这种新女性的呈现显然更符合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想象。
第一章消费文化视阈下的女性消费
第一节消费社会的发展
一消费异化:物与人的符号化
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在1970出版的《消费社会》一书,消费社会的脉络及理论体系在此建立起来。在丰裕的消费品将社会包裹的环境中,物的消费取代生产成为社会结构的重心。消费对社会起到重要影响的背后,存在于消费社会中的人的主体性与存在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人生观、价值观、理想抱负都被消费主义所指引。这是由于消费社会,人们消费的物与商品,其成为消费品的前提,就是抽象化为符号:即物的功能性与使用价值在消费中并非重点,以物来呈现的符号及符号所体现的社会阶级才是消费真正的意义,如名牌轿车,奢侈品箱包,戴安娜王妃的夜礼服①,其深层次的符号意义就是社会阶级的分层。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在资本社会人们从来不消费物本身(使用价值)——而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做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②简而言之,人们利用消费的物品与服务,来建构与确定自我,消费作为一种符号活动,其目的都在于建构与其他阶级的区隔。在物质产品过剩、经济普遍繁荣的后工业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大众消费,信用贷款制度开始实施,超前消费的观念在群众中普及,整个社会机制都在鼓励消费以此促进资本的快速积累。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创造出更多的新奇的人造消费品,刺激和引诱人类本身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无止境欲望扩张。③当消费开始与自我身份建构相关联,传统社会中以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核心的消费行为就被颠覆了,个性化的、自由的消费成为社会中的主流。人需要利用物所附加的符号价值来自我表达,展示其与众不同,因此消费社会中人被物以及物所代表得符号遮蔽,消费物变为了崇拜物,人与物的关系开始“异化”,人通过物来到达自我,物超越了人的主体性地位,“拜物”成为日常生活的现状。2020年当红电商薇娅在与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会谈时,因身穿短裤与过膝袜,使得现场照片在网上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的讨论,称其职业出身不高,甚至有人批评她的家庭教养。④但薇娅团队作为直播电商界的头部流量,从助农脱贫攻坚到抗击肺炎疫情积极捐款、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帮助社会正能量的传播却未受到过多的关注。这都体现了在符号化时代,人们容易将对某一群体的角色期待外射于物于服饰之上,将其作为评价人的第一标准而忽略了人本身的价值。
.................................
第二节消费社会中的女性消费
一消费的女性化偏向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呈现出物质极大丰富的样态,催生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成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活动。消费不断升级,推动着由此诞生的消费文化进一步发展。在符号化的消费中,这一活动不仅是满足生存需要的经济行为,更成为了与追求价值、意义相关联的社会文化行为。在精彩纷呈的消费文化中,最夺目的奇葩就是女性消费,它包含女性的消费行为、消费仪式与消费心理,进而成为影响着女性的审美、价值与意识的文化。
在消费活动中女性之所以展现出非凡的力量,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女性收入水平的提升,并由此带来社会地位的提高。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监测报告《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显示,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提高,整体已进入世界中上水平。2018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性研究生占比49.6%,女性本、专科占52.5%。2018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7%,超过“保持在40%以上的《纲要》目标,妇女“半边天”地位更加凸显。②据英国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发布报告称,在中国,有近70%的女性参与就业,职业女性的比例全球最高,远高于日本、韩国,也高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①消费活动的完成需要借助货币与支付,因此在这场消费盛宴与符号王国中,女性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经济水平,使得女性有更加自主的消费能力,其消费的质量与数量不断优化,成为消费文化结构中的核心环节,被更多的商家所关注。处于消费中心的女性,不仅甘愿为象征化的商品价值买单,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力军,更是广告宣传的工具,成为被物化与符号化的对象。
.......................
第二章新媒体对“她经济”的推动
第一节新媒体与品牌共生共谋
一品牌消费与人的认同建构
(一)品牌与认同的关系
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富裕现象学……消费是在具有某种程度连贯性的话语中所呈现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真实总体性。因此,有意义的消费乃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①就此而言,要实现有意义的消费,必须赋予物品符号化的价值。消费作为处于社会中的人基本生活方式,不仅要通过购买行为来服务衣食住行,更要通过消费的商品来体现人的地位、形象以及品味。处于社会中的人需要通过他人及自我的认同而存在,从而达成与世界的交往及联系。认同的建构不是自然选择的过程,而是通过群体创造来形成的,并通过一定外化的符号来显示与传达。就如同富裕的上层阶级的炫耀性消费,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来向他人炫耀和显示消费者本人的身份、地位等,并享受由奢侈的消费行为所带来的荣誉与声望,从而获得周围人的尊重。现代的奢侈性消费也是人们想在所消费的财物的数量与等级方面达到习惯的礼仪标准,使得个人的生活与消费水准与自己所处的群体在社会中公认的水平相匹配。消费需要与公认的标准相适配,消费的档次与品牌是自我价值的外化显示。因此现代的奢侈性竞争消费行为是人们角色扮演的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在于维持社会地位,与角色群中的他人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受到群体或所属阶级的排斥。②这意味着消费不仅是生活所需,消费行为本身是又构建认同的方式,人们利用消费的象征性符号来达成社会交流。消费文化的形成与消费行为密不可分,商品的制造者和媒体合谋进行宣传,将符号的价值意义所建构的认同方式与商品体系捆绑销售,让消费与文化密不可分。而受消费文化影响的每一位受众都在借助商品消费来塑造认同,而这种行为本身又使得认同性消费进一步传播。
消费社会的潜在逻辑就是,商品的符号化带来了社会价值的符号化,因此被赋予符号价值的商品,才有被超出劳动价值售卖的可能性。正是由于符号所建构的差异,才使得人的身份与价值可以利用象征性的商品所外化。而商品符号价值的差异,最显著的建构方式就是前文所提及的树立品牌。
................................
第二节新媒体打造仪式消费文化
在消费主义指引的社会中,媒体作为消费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从客观上不断形塑着消费主义的呈现方式,以及消费活动的具体展开。网络传播环境中,媒体为了更好的获益,需要与品牌及企业通力合作,将消费主义与传媒文化相融合;将电视节目和内容打造成商品供受众消费,以获取更多的注意力和市场占有率。媒体借助大量视觉化影像来引导大众消费,批量生产文化符号。被消费信息包裹的受众,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认同感的来源都受到了影响。互联网时代,品牌推动消费文化进一步传播的重要方式就是利用媒体打造仪式化消费。
一仪式感营销:媒介造节运动
传播仪式观这一概念来自詹姆斯·凯瑞的著作《作为文化的传播》。他认为传播“并非指信息在空间中的传递,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①因此,仪式观强调的传播需要受众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通过知识与经验的共享来增强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从而使参与到传播中的个体成为联系紧密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行动及社会认同塑造的一致性。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因为这种新生的意识本身充满了空幻,而旧的信仰又不复存在了,如此局势将我们带回到虚无。由于既无过去又无将来,我们正面临着一片空白。”②在现代社会,人们需要仪式,渴望利用仪式来形成认同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因此将仪式观与消费活动相融合,利用象征符号来打造网络消费节日就成了媒介构建仪式的重要手段。
............................
第三章“她经济”的批判式解读..................................47
第一节性别文化视角下的女性消费...................................47
一购物缘何与“她”相关.................................................47
二性别框架下的女性认同与消费..................................49
第四章新媒体异化女性消费的反思....................................69
第一节资本控制下的受众审美同质化.........................................69
第二节男色消费文化-新的性别认知误区..............................71
第三节网络语言空间中的女性污名...................................74
结语..............................79
第四章新媒体异化女性消费的反思

第一节资本控制下的受众审美同质化
网络媒介的出现使得普通受众信息获取渠道变得多元化,精英阶层不再对艺术与文化有着绝对话语权。新媒体广泛应用更是让创作门槛变低,人人都可以成为可以美的生产者,这同时也意味着审美活动的泛化。伴随网络媒介同步发展的,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消费主义,它促使艺术及审美与商品的生产体系结合起来,审美文化成为可以被批量生产的符号化工具。文化工业时代审美泛化,受众的审美情趣不再是带有个性与自主性的自发活动,而是被媒介文化产业所控制的消费性行为。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所提出的,文化工业时代大众文化产品的出现并未是由受众需求导向而产生,而是在资本定义的标准下所生产的同类化产品,大众审美文化是受制于资本统治的。受众处在社会环境中需要休闲娱乐产品来充实生活,排解工作学习当中的压力。资本根据人的欲求去生产各类产品,这种文化产品就像同一个循环体系中流水线作业的结果,同类型的产品会巩固相同的审美品味与意识形态,在同质化审美下又催生类似的需求。
媒体为了在资本统治的时代获取更多利润,就需要依据资本规定的标准进行节目制作与内容生产。当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心理需求使得偶像养成类的节目成为最具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各类男团女团以获取极致利益为目的被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如创造营系列、青春有你系列、明日之子系列等等。各种类型的偶像选秀节目,滋生于人们对某种美好的向往。自己追求梦想的渴望无法实现,就会将愿景希冀于偶像具象化的形象中。媒介依据受众需求塑造出类型丰富的偶像人设。偶像们外形出众、唱跳俱佳,在自己的领域努力奋斗、展现才华。而粉丝帮助偶像出道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消费行为。选秀节目中华丽的舞台、精致的妆容、优美的体态对受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它们构成了预备偶像的符号价值。节目本身就像一个大型的产品生产机器,会根据受众的审美需求,生产出各具特色的偶像人设类型,来吸引相对的目标群体。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
结语
女性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拥有了更多学习、就业以及创造价值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闪闪发光,在家庭生活中奉献热情,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在此过程中,女性话语权不断提升,自主意识快速崛起,女性内涵被重新定义。女性成为社会中更具消费能力的群体,自然也成为商家和媒体关注的对象。女性对品质生活和个人价值的追求,推动着商家在进行品牌营销时关注女性力量,尊重女性价值。社会对女性消费群体的重视,对女性消费能力的挖掘共同刺激和推动了“她经济”的出现,并呈现出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消费主义社会,作为颇受资本青睐的社会性别,女性的媒介形象呈现及其受众角色想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她经济”的发展使“女子力”不容小觑。现代媒介塑造的女性,多呈现出独立、强势、个性及自由的形象。这种新女性的呈现显然更符合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想象。但当消费愈加与女性价值捆绑在一起时,独立女性的自我意识同样在被消费主义解构。消费行为本身并无偏向,良性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消费需求的升级与消费市场的扩大,可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满足女性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新兴产业繁荣发展。但资本控制下的消费主义所打造的意识形态,其内核是制造虚无消费需求,通过精彩纷呈的媒介广告与宣传来让消费者内化并接受这一渴望,从而为资本累积提供永动能量。消费文化打造了一套完美的女性气质与形象,诱惑消费者通过购物来彰显独立价值,追求美丽外貌与幸福生活。就像三八妇女节。本来是作为激励女性站起来、展现自己力量的节日,但现在却被塑造成媒介宣传中的“女神节”、“女王节”等消费性节日。资本控制下的消费模式无法形成良性循环。没有重视人的根本诉求,也未尊重女性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反而会在物质层面造成资源浪费,在精神层面瓦解女性的反抗意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