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日记》中的新闻媒体生活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1424 论文编号:sb2019032013290325520 日期:2019-04-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选取《郁达夫日记》作为研究文本,力图全面完整的展示郁达夫的媒介生活,分析媒介对郁达夫生活的影响以及郁达夫对媒介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完成对民国时期文人的媒介生活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一章从《郁达夫日记》看郁达夫的媒介生活

第一节根据日记语料分析郁达夫的媒介生活
在分析文本之前,有必要做出说明,鉴于郁达夫日记内容中所描述媒介具体名称和内容不完全正确,原因包含很多方面,如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偏差,或因年代差异很多外文词汇的翻译跟现在翻译有出入,郁达夫在当时日记写作过程中出现翻译错误、理解错误或者书写错误等原因,本论文的数据内容分析,尽可能结合当时年代翻译特点,还原真实的内容,但也不排除个别内容因文本翻译错误而出现的统计偏差。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在郁达夫日记为样本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郁达夫的年谱中提到的参与媒介的内容,作为文本的补充。
此次郁达夫日记的媒介统计,共整理出515条包含媒介的内容,总共涉及以下几种方式:报纸杂志、电话电报、广播、电影、书、演讲、话剧、看戏八个具体的媒介方式。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在八种媒介使用方式中,郁达夫更青睐于与书籍相关的媒介活动,日记内容中提到书籍(包含看书、买书)有398条,在所有媒介方式中占比达到77.3%,与居于第二位占比9.7%的“报纸”有极大的差距,这也可以说明,郁达夫在写作丁已日记(1917年)到回程日记(1937年)这段时间,使用最频繁的媒介方式是与书籍相关。在日记内容中并未有特别说明书店与郁达夫所住之处距离的远近,但是在统计数据中,书籍占比情况也可大体推测,当时郁达夫去书店买书之便利。而与之形成明显差异的如广播、话剧,分别占比为0.2%、0.4%,结合广播在中国的发展史可以简单做出推断,1023年广播在中国兴起,中国的广播电台在全国不断建设的同时,屡遭战火的破坏,使得广播在那个年代普及速度缓慢,这也就可以解释广播这种媒介形式在郁达夫的生活中使用频率很低的原因。而话剧使用频率低的原因也要结合话剧的发展史和社会背景。中国话剧是在经历中国特殊社会时期经历外来侵略后留下的产物,后来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发展得以流行。1920年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在上海新舞台上演,民众戏剧社成立,这两件事也作为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的标志。这种新兴的戏剧形式在进入中国传统戏剧领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的,可见民国时期的话剧仍属于小众表演形式。
.......................

第二节郁达夫的媒介生活产生的影响
一、媒介对郁达夫产生的影响
经过上文的研究,在第二章中,通过对郁达夫日记中媒介的使用情况作了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媒介对郁达夫在很多方面产生了影响。
在生活上,媒介拓宽了郁达夫的社会交往形式。无论是在日本时期还是回国之后,郁达夫处理人际关系时运用了各种媒介形式,包含了写信,看电影,送书等,这些媒介为郁达夫维系社会各层次各领域的人物起了很多的作用,他的社会交往也因此而形成。
在信息获取上,媒介拓宽了郁达夫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手段。郁达夫通过各种媒介形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和资源,通过书籍获取文学上的知识,通过报纸、电话电报获取社会方面的信息等等,媒介作为社会事件的记录者和报道者,担任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记录者的职责。这些不同的媒介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关注着人类社会的细微变化。
在思想上,媒介对郁达夫后期爱国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字就是文人的武器,而媒介就是这些文人作战的主战场,郁达夫通过撰写小说,发表文章,演讲等媒介形式传播自己的思想,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
在经济上,通过媒介获取经济来源。郁达夫通过在报纸杂志期刊上发表各类文章以及去高校授课、演讲等媒介形式来获取经济来源。
在国际交往交往上,推动了中日友好。郁达夫曾在他的《敌我之间》文章中有一封致日本友人新居格式的信,信中写道:
“国家与国家间,虽有干戈杀伐的不幸,但个人友谊,是不会变的。岂但是个人间的友谊,我相信就是民众与民众间的同情,也是一样存在着……我想我们总还有握手欢谈的一天。在那时候,我想一切阻碍和平,挑动干戈的魔物,总已经都上了天堂或降到地狱里去了,我们将以赤诚之心,真挚的情,来谈艺术,来为世界人类的一切缺憾谋弥补的方法。”
......................

第二章以1927年《过去》发表为界限前后期媒介分析

第一节《过去》作为分界的原因
郁达夫于1922年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日本留学生涯回到中国,十年的求学生涯让他积累了多年的丰厚的文学素养在小说上得以展现,《沉沦》正是代表那个时期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代表早期他的创作风格的作品之一,早期的创作风格以“自我抒情”为主线,小说的主人公总是带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对身世的感伤,对感情的郁结,对所处环境的压抑之情都展现在了作品中,这也从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郁达夫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融入进了作品中,主人公就是郁达夫本身,他用小说的主人公为替身,将自己代入到小说中,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沉沦》第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这就是你的避难所。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妒忌你,轻笑你,愚弄你……这样的说了一遍,他觉得自家可怜起来,好像有万般哀怨,横亘在胸口,一口说不出来的样子。”
这样直接描述主人公心理的语句,在郁达夫早期的文学创作中比比皆是,这也是郁达夫享誉文坛的独特的个人写作风格的呈现。小说中主人公的情感贯穿始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传体小说风格。《沉沦》、《釆石矶》等郁达夫早期的小说中都可以找到这种风格。
回国之后的郁达夫见证了自己的国家遭到外国侵略,硝烟四起的中国饱受战火的摧残,枪声让这个还沉醉于自我情感抒发,感情色彩浓厚的柔弱书生像从梦中醒来般,开始思考文字的力量,开始思考如何救国,阅读回国后郁达夫的作品,仔细研究便可发现风格的转型,1927年创作的《过去》这部短篇小说正是郁达夫写作风格转变重要的节点。他摒弃了以往写作中将自己的境遇融入作品中的方式,摒弃了重主人公情感,重心理描述的特点,转而开始客观的描述社会现状,描述人物特征,表现政治思想。在此之后郁达夫正式将政治思想性的表述写入了他的作品中。
.....................

第二节前后期的媒介生活比较分析

通过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1927以前和之后的媒介使用占比情况。1917年-1927年之前(包含1927年)十年间使用媒介的占比是41.7%,1927年-1937年这十年间,媒介使用占媒介使用率的58.3%。虽然前后两个时期运用媒介的差距并没有很大,但是仍可以看出在1927年之后,郁达夫参与媒介生活的频率相对较高,而仔细分析得知,1927年之后郁达夫的媒介参与活动主要仍是与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1932年之后郁达夫开始参与演讲活动,通过演讲这种直接面对面传播自己思想的活动,郁达夫开始宣传自己的爱国救国思想,呼吁年轻人用文学的力量武装自己,这种直接现实性的宣传手段也反映出郁达夫试图在自己的媒介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摆脱浪漫主义的色彩基调,转向直接现实的宣传政治思想的途径。
.....................
第三章日本文学对郁达夫日记的影响一以《迷羊》为例..........45
第一节《迷羊》写作背景及相关介绍............45
一、写作背景...........45
二、内容简介............46
第三章日本文学对郁达夫曰记的影响一以《迷羊》为例

第一节《迷羊》写作背景及相关介绍
一、写作背景
历史可以证明,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很大,但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否认这一事实,即日本文学也对中国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在"五四”时期,这种影响更为明显。郭沬若就指出过:“中国文坛大半是日本留学生建筑成的。创造社的主要作家都是日本留学生,语丝派的也是一样……就因为这样,中国的新文艺是接受了日本的洗礼的。”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在中外文学猛烈撞击的情况下建立起它的大厦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许多作家都曾留学国外,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各国文学的影响,郁达夫也不例外。综观他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他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是广而杂的,俄、德、英、法等国的文学都曾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还有来自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作家葛西善藏、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等人都曾是郁达夫喜爱的作家,备受其推崇。从1911年到1922年,郁达夫在日本度过了十余年的青春岁月。在日本的这段生活和体验,给他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当时正值日本大正时代(1912-1926),从时间上来说,日本大正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五四”前后;从思想方面来看,这也正是要求“两性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世纪末的各种文艺思潮此消彼长、竞相争妍之际。耳濡目染,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明显地受到日本大正文艺思潮的影响,从而带有日本大正都市文化的品格。他的小说不是从中国农村土壤里生长出来的,而是从大学生课堂的周围生出来的。这一事实规定了他小说创作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实践是日本东京帝大出身者的文学,是日本大正时期都市文化的产物。
........................

结语
大众传媒的历史由一系列技术带动的革命构成,而且每次传媒革命都带来了社会、文化、政治的巨大变革,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带来重要影响。郁达夫作为民国时期的典型人物,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媒介生活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郁达夫日记》作为要就文本,全面完整的展示郁达夫的媒介生活,从而进一步完成对民国时期文人的媒介生活这一课题的研究。
此次郁达夫日记的媒介统计,共整理出515条包含媒介的内容,总共涉及以下几种方式:报纸杂志、电话电报、广播、电影、书、演讲、话剧、看戏八个具体的媒介方式。在对八种媒介方式逐一做分析研究之后得出大众媒介对人物生活的影响作用,媒介生活离不开媒介的参与,大众媒介在很早就开始担当起了人的社会化的作用。媒介作为社会事件的记录者和报道者,担任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记录者的职责。媒介通过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关注着人类社会的细微变化。媒介追求客观公正的报道目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人类社会经验的积累与传承。媒介记忆虽然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片面等局限性,但仍能成为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角色。大众媒介在对人物产生影响的同时,人物本身也在利用大众媒介产生自身社会影响。郁达夫在唤醒青年人的爱国意识,开创并发展了浪漫主义文学形式,促进了民国时期的信息传播,以及为“五四”时期以来我国新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