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生态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以郑州台《有啥说啥》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542 论文编号:sb2019032112151125554 日期:2019-04-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梳理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反思了其发展过程中与“大民生”初衷的错位;然后,结合传播学、新闻学等理论,分析数字时代新的“数字原住民”的收视需求,从定位、题材选择、报道形态、编辑思维创新几个方面,探索民生新闻栏目的内容创新;最后,本文通过渠道的选择、运营模式的改变、升级品牌战略、建立内部创业机制等几个方面,研究开发多元化平台聚合社交媒体、建立新媒体矩阵、开发社群经济、广告原生化等媒体融合的提升策略,以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发展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第 1 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2002 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开播,开创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先河,随后,民生新闻以极强的生命力在各城市遍地开花,一时间风头无两,不仅为正在经历传媒体制改革阵痛的各级地方台找到了“新闻突围”的方法,更是取得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民生新闻从它诞生那一刻开始,身上就担负了太多商业化的任务,随着节目形态的不断成熟,一系列令人诟病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内容的同质化,节目质量差,低俗、负面、琐碎等等。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传播权力界限被逐渐消解。全新的媒介环境,令本身就遭遇发展瓶颈的民生新闻,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收视率严重下滑,广告收入锐减,而比这更可怕的,是似乎与新网络环境的“绝缘”:几乎所有民生新闻栏目都建立了自己的公号,然而运营成功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栏目是用新媒体的瓶子,装老媒体的旧酒,其实质是仅仅停留在了物理层面的融合。
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如何变革与创新,才能突破越来越逼仄的生存空间,更好的生存发展,是民生新闻栏目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传统媒体最主要的新闻播出形式之一,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政治民生化、媒介市场化、传播平民化的时代产物1,是各城市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围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媒体生态下,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创新,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尽快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不仅对媒体同行有更多的借鉴作用,指导和帮助具体的实践行为,更有利于地方媒体在建立公共话语平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郑州电视台《有啥说啥》栏目诞生于 2007 年,在开播之初的几年里,获得过相当不错的成绩,也有很好的观众基础,甚至以一栏目之力带动了整个郑州电视台商都频道的发展,而十年后的今天,经历过数次改版、一直致力于新媒体融合的《有啥说啥》,生存境况却每况愈下,收视率严重下滑、广告收入锐减,忠实观众严重流失,逐渐丧失了其在郑州地区主流媒体地位。《有啥说啥》栏目为何会遭遇这样的生存危机,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多少值得其他民生新闻栏目借鉴呢?本文通过郑州电视台《有啥说啥》开播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管窥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生存现状,并通过分析其他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案例,探索融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如何更好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以期为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范式。
......................

第 2 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

2.1  电视民生新闻的概念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百姓生计”的意思。《南京零距离》栏目的创始人景志刚在其《存在与确认:如何概括我们的新闻》一文中,首次提到了“民生新闻”一词。而关于民生新闻的概念与内涵,学术界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而引起分歧的重点在于,民生新闻到底是一种电视节目类型,一种新闻体裁,还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不过,虽然对概念存在争论,业界与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基本的共识,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如下:所谓的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关注人民生计、百姓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来说,它属于社会新闻的范畴,但内容上主要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形式上充分利用全新的传播理念,采用“平民化视角”,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

2.2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
上世纪 90 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个新兴的市民阶层开始崛起并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与大众传媒的结合势在必行,于是,作为“民生新闻”雏形的社会新闻开始初具规模。而此时的电视媒体正在经历体制改革的阵痛,在这种政治语境与媒体环境下,2002 年,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应运而生,并迅速占据了南京地区收视率榜首。之后,各地电视台开始纷纷效仿,倾力打造这种以大时段的直播为特征,以关注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的本土化民生新闻栏目,激烈的荧屏“民生大战”开始在各级电视台之间上演。
以河南省郑州市的地面频道为例,相继开办的民生新闻栏目,有河南电视台二套的《都市报道》,三套的《民生大参考》,八套的《DV 观察》,九套的《村长开汇》,郑州电视台一套的《郑州大民生》,二套的《有啥说啥》,五套的《法制报道》,在每天晚上的黄金时段,七档民生新闻进行着激烈的同城角逐,抢占市场份额和广告客户。而同样的竞争在其他省会城市也上演着,极大的改变了媒体报道生态,最终演变成一场“从地方开始,两年之内波及全国的电视新闻改革”7。
2.2.1 创新与突破
电视民生新闻为何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因为与传统新闻栏目相比,无论是新闻的内容,形式,还是语态,它都进行了多维度的创新,更符合新闻的传播规律和大众的审美趣味。  
内容上,民生新闻摒弃了高高在上的政治新闻、会议报道和典型宣传,将镜头聚焦向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一直以来被新闻界忽略的贴近性、趣味性被当作新闻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体验。如《有啥说啥》栏目选题定位是“情、趣、奇、活”,最大限度的挖掘新闻中的可视性,而且,栏目与很多 DV 通讯员建立了合作关系,大量采用他们提供、制作的新闻,将观察视角放到最低,播出的节目几乎接近于市民生活的原生态。一粒沙里看世界,通过对普通人普通生活的关怀,民生新闻达到了对人性的关怀,完成了传播价值观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的转变,也完成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的复位。
.....................
第 3 章  新媒介生态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创新 .............. 16
3.0重新定位:由民生新闻到民生服务  ............................ 16
3.1题材创新: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看观众的需求变化  .............. 17
3.1.1 关注“大民生”:生理需求 ................... 18
3.1.2 提升公众安全感:安全需求 .................. 18
第 4 章: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发展策略 ........................... 29
4.1 渠道致胜,重塑媒介生态微系统 ............................... 29
4.1.1 革新栏目官微 建立新媒体矩阵 ............................... 30
4.1.2 从“融合新闻”短视频入手 聚合社交媒体 ...................... 31

第 4 章  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发展策略

4.1  渠道致胜,重塑媒介生态微系统
传统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与渠道为王之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迅速发展,使内容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催生了对渠道产业的极大需求。本身不生产信息,而是为人们的信息传播提供平台和服务的渠道,在新媒体生态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37“在新媒体传播生态中,原本彼此孤立的受众蜕变成了链接型用户,他们不仅接收内容,还会对内容进行再生产和再分发。”。38如何拓展自己的传播渠道,由单一传播向立体传播的融媒体方向发展,从而不断拓展栏目的生存空间,是所有电视民生新闻栏目面临的难题。随着移动端流量的全线飘红,业界逐步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移动和视频正在重构媒介生态,传统媒体要想顺利转型,移动加视频的双向布局战略,已经成为关键。本节将从新媒体矩阵、短视频和网络直播三方面入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在转型过程中,应该如何拓宽传播渠道,重塑媒介生态微系统。
新媒体矩阵是随着传统媒体转型的不断深入,逐渐演化出的一个新名词,它一般是指以客户端、微博、微信为核心,在多个平台开发的新媒体群,主要向移动智能终端推送信息,其内容更注重细分人群,彼此独立又相互呼应。近年来,大部分电视民生新闻的融媒体之路还停留在典型的“两微一端”,鲜少在各个垂直领域精耕细作,而纸媒却纷纷开始尝试建立新媒体矩阵,有些媒体因此实现了顺利转型,全媒体布局初见成效。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