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临床医学论文, 本研究通过收集自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对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死亡患者的特点。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病案中离院方式为死亡的病例,共搜索出病例242例,根据研究对象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排除39例,纳入203例。
..........................
1.2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频率、血压、心率、体温)、总病程、入院与死亡时间、死亡月份、住院时长、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与无创通气)原发疾病及死亡原因
(2)合并症
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风湿免疫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疾病、胸科手术等大型手术后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RBC、PLT、HB、NLR、PLR;肝功能:ALT、AST、ALB;肾功能:BUN、CRE、cys C;凝血功能:ATPP、D-D、ESR;心脏生物学标志物:cT n-I、BNP;感染或炎症反应相关指标:CRP、PCT;血气分析:PO2、PCO2、PH、SaO2、P(A-a)O2、LAC。
.........................
2结果
2.1性别
2016年至2019年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住院死亡病例入组共计203例,其中男性132例,女性71例,男女性别比例1.85:1(图1)。4年期间死亡患者性别分布及人数构成比见表1。
临床医学论文参考
........................
2.2年龄
203例患者中年龄范围46~94岁,平均年龄(78.00±9.754)岁,年龄中位数为80岁(图2),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75岁的患者共144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52例。男性患者平均年龄(78.18±9.552)岁,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女性患者平均年龄(77.67±10.179)岁,不服从正态分布(P<0.05)。住院死亡患者年龄正态Q-Q图见图3。
临床医学论文怎么写
..............................
3讨论 ............................. 22
3.1年龄相关的临床特点 .......................... 22
3.2 月份、时间段、住院时长与死亡关系的分析 .................... 23
3.2.1 月份 ................................. 23
3.2.2 时间段 ............................. 24
3.2.3住院时长 .......................... 24
结论 ........................... 47
3讨论
3.1年龄相关的临床特点
全球许多国家正经历人口老龄化进程,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达8.93亿人,其中80岁以上人群增长最快,据估计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20亿人,将占全世界人口的22%。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应上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高龄人口中女性的生存期高于男性,年龄>40岁人群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普遍上升,与年龄及吸烟等危险因素有关[8]。本研究中结果表明死亡患者年龄集中在46~94岁之间,其中≥75岁的高龄患者占70.93%,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包括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均为死亡的危险因素。各器官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增龄性改变,如每增加一岁神经传导速度以40%、心输出量以0.8%、肾小球滤过率以1.0%、最大呼吸能力以1.1%随之下降。呼吸系统解剖特点随年龄变化更显著,老年化改变肺与胸廓的顺应性,老年人肋软骨逐渐钙化,活动度下降,呼吸肌力量、呼吸储备能力及支气管纤维功能减弱。其次,老年人呼吸组织纤维化,肺泡扩大,数目随之减少,成年后弥散量每10年降低5~10%。肺弹性回缩力、呼吸肌张力的下降以及胸壁的硬化,可导致呼吸肌做功增加,易造成呼吸肌疲劳。随着年龄增长,肺上下区血流分布的不均一性更加严重,通气血流比例逐渐失调,患者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进一步下降。心血管系统增龄性改变表现为老年人心脏重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心肌细胞数量却随年龄增长而较少,心肌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同时心内膜增厚,弹性纤维增生及瓣膜增厚、钙化等变化,射血分数随之下降。而对于心肺基础功能差的重症患者,这种改变可以明显影响到病死率。因此老年群体患慢性心肺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青年人,且进展为危重症型的风险更大,是监护室内危重症积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9]。老年患者起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易多病共存,并发症多,疾病进展迅速,猝死等急性恶性事件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存在对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的不准确及时,易出现对疾病的漏诊及误诊。
................................
结论
本研究通过收集自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对死亡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死亡患者的特点,明确该人群的临床特征及危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尤其对老年甚至是高龄患者重点讨论分析,关注老年患者各系统增龄性生理变化,与非老年患者的区别与联系,关注呼吸系统疾病及并发症的特点与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结论
1.2016年至2019年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其中高龄患者144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
2.呼吸与危重症一科死亡病例人数以冬春季居多,死亡发生月份及时间段在年龄、性别中无明显相关性。
3.死亡病例原发疾病谱顺位前三位为重症肺炎、AECOPD、支气管肺癌,死亡直接原因复杂,多为感染、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中合并症多、并发症重。
4.意识障碍、体温≥38℃、WBC≥10×109/L、BNP≥100ng/L、Lac≥2mmol/L、 Na+≥145mmol/L在重症肺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5.死亡前机械通气的使用对患者平均住院时有延长作用。
参考文献(略)